第四辑 全民所有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2&rec=64&run=13

土地改革时,将学田和庙地大部分分给农民,只有一部分林木收归国有。以后,
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国家多次征用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队的土地,作为培育树苗、
良种及农业科研的基地。
1961年,彭集公社将栾庙农业中学,彭集养鱼场、龙崮养猪场合并,在栾庙砖窑
附近征地100亩建起彭集公社十五养场(饲养畜禽) ,袁绪山任党支部书记兼场长,有
干部职工40多人,房舍12间,猪圈5大排,100多间,另有牛棚、羊圈、鱼池、鸡、鸭、
鹅饲养场地。为推广科研技术起到了示范作用。1970年,东平县在此地建起化肥厂,
十五养场停办。
1975年, 全社大兵团作战,搬沙造田。1976年3月,在龙崮村东,马代村北建起
彭集公社农场,牛兰浩任党支部书记,马洪全任党支部副书记兼场长。有干部、职工
100多人,按军事编制下设3个排,每排3个班。房舍36间,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共
有土地500多亩,划分10个方,分别种植苹果100亩,菜园10亩,其余种植小麦、花生。
同时, 加强水利设施,打机井5眼,建有机房,其他设施齐全。在改良土壤,科学实
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农村体制改革以来,农场停办,至1981年,将土地及设施分给了龙崮村和马代村。
后亭村东南刺槐行是1933年兴办的防洪林带,占地100亩,植刺槐2万多株,这片森
林由龙崮和后亭村管理。1983年将这片国有刺槐林58.75亩调给后亭村,后亭村用大清
河北岸58.2亩耕地调给县林业局,建起林木良种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