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2&rec=424&run=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中央及省、市、县的要求,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
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一系列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1981年,认真
贯彻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精神,坚持发展
经济与精神文明一齐抓。 1982年5月28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转发〈深入持久地
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争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胜利〉的通知》,1982年9月,
中共十二大胜利召开,会议提出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在
这种形势下,53个行政村均广泛地开展了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
明建设活动。1982年,又积极响应地委、团地委、工会、妇联等10个部门和群团组织
的倡议, 开展了“文明礼貌月”活动。1986年9月28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镇及各村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
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是年,陈流泽村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
1990年,按照市、县的统一要求,在农村开展了以学雷锋为主体的“学先进,讲奉献,
树新风” 活动。1990年1月份开始,连续三个冬春在农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镇党委办起了“社会主义教育展览馆”,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1992年,
又在各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活动。1993年底,陈流泽村连续被命名为
“省级文明村”,后围、后亭、吕庙村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尚流泽、大高庄、
后代村、柳营、李楼、彭集、岔河门、西史庄、陈圈以及经贸办、教委办、税务所、
供销社、派出所、卫生院、粮所、供电站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并且评出“三
八” 红旗手20名,五好家庭62个,致富女能手10个,先进妇代会12个。1 994年,又
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小康之家”活动。1997年,根据上级要求,镇委建立了精
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韩乐贤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协助抓好全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并以
点带面,重点抓了后亭、尚流泽、陈流泽等先进村的“文明模范户”“科技带头户”
“十佳老人”“十佳孝星”的评比活动,并设立专栏,使广大村民学有榜样,赶有方
向。
1998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通过宣传发
动、思想教育、示范带动,深入开展“争当文明模范户,倡树文明新风尚”活动,各
类双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工作中,突出抓了四项工程。
一是农村新风工程。以“文明建设”为总目标,以“净化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
度”为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争当文明模范户,倡树文明新风尚”“十佳”孝星、
“十佳”老人评选,文明村创建等活动。在全镇农村实施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文明
新风、法律法规、“三优”知识和卫生保健等“六个教育进家庭”活动和农村家庭文
化建设的两个“四进家”活动,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文明模
范户评比活动中,按照群众推荐、两委初审、村民评选,镇委文明办审批把关的程序
进行。坚持不定比例、不定框子、不搞平衡照顾的“三不”原则,确保了“文明模范
户”的先进性。二是文明示范工程。继后亭村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市级精神
建设示范点”之后,在全镇范围内又着力培育了尚流泽、陈流泽、程村等13个“两个
文明”协调发展的先进村,作为示范点建设创建村。创建内容包括村貌、村级服务,
文化阵地建设、 文明集市等8个方面。这13个示范点划分为三条线、三大片,即大清
河堤沿线后亭、陈流泽、尚流泽、前海、岔河门、三义庄文明片区;东宁公路沿线彭
集、后代村、马代村片区和沿泰商路程村、李楼、梁村、柳营文明片区。形成了点带
动线、线辐射面的格局。三是城镇容貌工程。全镇投资近千万元,拓宽改造了贯穿全
镇的几条交通干道,修水泥路2条,柏油路3条,沙石路6条。规划建设商业大街2条。
建起了车站广场, 架设了高架灯。1998年,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达到300多
万元。同时,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
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四是机关凝聚工程。以“建设富裕文明新彭集”为共同目标,以
廉洁勤政、求实务实的表率作用和人格力量,以“惟民所需,从民所愿”为出发点,
抓好富民工程、为民工程,来凝聚人心,更好地发挥了镇直机关在全镇两个文明建设
的示范作用,促进了镇直机关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整体形象有较大改观,
并为全镇各级树起了榜样。
2000年,在坚持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员素质的情况下,围绕提高全
镇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采取多种形式与方法,坚持不懈地组织农民群众开
展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科技知识,学英模人物等一系列活
动; 进行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法制、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等多种
教育;坚决认真地抓了以农村为重点的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尤其自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活动以来,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
精神风貌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新风正在农逐步形成。工作中突出了
“五治、五变”:
一是治脏变美。在落实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街道达到“四无”,实现“四化”,
即:无土堆、无沙堆、无粪堆、无柴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二是治乱变安。
一方面加强对村民的法制教育,使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一方面加
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三是治愚变智。各村建立完善了小学、
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农技校、家长学校、文化大院、幼儿园等,同时充分发挥了
阵地育人作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使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法
律法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大大提高。后刘代村在移风易俗活动中,率先改革丧葬制
度,实行“挂像纪念”,不留骨灰。陈流泽村建起“农民纪念堂”。四是治差变优。
针对部分村支部班子服务意识差的状况,狠抓了支部班子建设,选配了支部书记,充
实了干部队伍,使村干部的服务质量由差变优。五是治穷变富。各村因地制宜,理清
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思路,选准致富项目。重点培植了专业村,如李楼村的水泥制件、
后围村的运输、三义庄、西史庄村的花生脱壳,安村的粉皮加工、彭集村的商业服务
等。由于选准了致富项目,不少村变成了小康村。1996年,彭集镇在全县综合考评中
获一等奖,镇委、镇政府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镇政府被评为市级“模范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