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族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2&rec=362&run=13

境内续修族谱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在此之前,或在村内建祠堂或在墓地立祖碑,
将先人系族谱供奉于祠堂或刻于墓碑碑阴。此后,随着年代久远,加之兵燹匪患,灾
荒连年,同族人因逃难徙居他乡。同姓人疏不相识,亲疏不辩。至1800年 (清朝嘉庆
年间),开始采用谱牒,同族人相约,通过采访,创修或续修族谱,一直延续至今。
族谱多以线装,竖排竖写,向右翻阅。90年代中叶境内发现有向左翻阅的族谱,
仍竖排竖写,线装成册,外罩布面硬壳谱套,上书“×氏族谱”。
族谱开卷首见谱序,展示修编族谱原由。后亭村刘氏族谱谱序中载“从来国有史
册,家有谱牒”,“谱牒即传家之信史,称祖功颂祖德,以先代之懿行,为后代之懿
训。”
揭示地名来历境内村庄多以姓氏命其村名,翻阅族谱即可知其村庄名称的来历。
据彭集村彭氏族谱载,1436~1449年(明正统年间) 彭姓在此建村,取名彭家庄。163
9年(崇祯十二年)村内成立集市,故名彭集。
修谱为寻根溯源境内所见族谱的谱序中不论是创修谱序(指首次修谱)还是续修谱
序,开卷多为寻根溯源。据陈流泽村陈氏族谱中载,1426~1436年(明宣德年间)始祖
自江西南昌府宁都县,携眷北游,徙居东平州嘉北乡梁村社,其后代迁入王家庙,至
光绪年间此庄陈姓渐多,又因村宅皆毗大清河,洪水常年渗流宅院,故沿名陈流泽。
修谱为歌颂祖德族谱的谱序及正文中多以歌颂祖功祖德,以昭示后人不忘祖训。
后亭村刘氏族谱谱序中载“始祖举人,以乡荐署,汶阳教授,其事迹县志,莹碑具载”。
何氏族谱谱序中记载,先人中科举,“光绪辛卯科恩贡生侯选州判例授修职郎、性嗜
读。”尚流泽村程氏族谱载:其列祖有监生,隋朝判官,奎文阁籍,副举人、秀才。
各氏族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捐躯者,报效国家,造福于民的有识之士均名载族谱,俗
称光宗耀祖。
修谱为行辈有序一个姓氏虽为同族,因为居住分散,多及几省,少则几县,若同
族人名字与先人相同即为对祖不尊;如同辈重名,在社会事务中往往会招来不必要的
麻烦。为统一行辈而续修族谱,即“修族谱分别宗派,所以使本支百世不易。”80至
90年代续修的族谱又有了新意,后亭村何氏族谱在行辈中穿插了新的内容,即忠厚传
家久,诗书继世长,新策绪智德,仁义振中华。
新修族谱的改革进入90年代之后,族谱的续修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在启迪引发后
人尊祖敬宗睦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讲文明讲正气,
扶孤恤贫弘扬优良传统”写进了谱序。后代村刘氏续修族谱中,大胆创新,一改过去
只准男性入谱的旧俗,把女性的名字写入谱中,对有女无男者后代女儿亦可续名。这
个村早在60年代末就平掉了祖坟改为耕地,在祠堂遣址建起了教学楼,70年代末,又
推行了火化,不留骨灰,挂相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