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公社建广播站后,只服务于会议和重大庆祝活动,无固定播放节目时间。
1965年,节目和时间固定,各大队设1名线路员,1名通讯报道员。1969年,县补助资
金,各大队自筹线、杆,架设广播专线25公里。1981年,全公社更换广播水泥杆,架
设广播线路145.6公里,从初期的500只喇叭发展到9582只。
机器设备配用电池、 “长江牌”收音机1部。PY550w扩音机1部,PY800w扩音机1
部,601录音机1部,半导体收音机1部,7千瓦发电机1部,12马力发电机1部,电唱机
1部。
线路整修 明线整网为主要形式,到1981年,全社整甲乙级网10个大队。后又学
习新泰“墙缝整网”。1974年,地区支局在彭集公社搞地下埋设试点,共完成地下线
路45.2公里。节约了线杆,便于耕作,减轻了维护难度。
广播时间、节目 1959年,初建站时,有播音员1人,1984年,增至2人。每天两
次转播“县联播”节目,广播时间全日计4小时10分。1977年,改为每天3次播音,自
办半小时播音节目。 播音时间全日计7小时55分。配合本社生产情况及时传播先进经
验,播放传统的戏曲、曲艺节目,活跃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通讯队伍 建站后,到1974年为止,全社53个大队普遍建立了通讯报道小组,各
管区设骨干通讯员1名,每个大队兼职播音员1人。1976年10月,公社成立通讯组织,
设专职通讯报道员1人。 1993年,镇放大站每月召开一次广播通讯网长会议,通讯队
伍不断成长壮大,成为自办节目的主力,很好地完成了宣传报道任务。为提高新闻报
道业务水平,1976-1993年,公社通讯报道组每年举办一次通讯员学习班,参加人员10
名左右,时间一周、10天不等。1976-1993年,边学业务知识,边深入基层实地采访。
同时还组织部分优秀通讯员参加县委宣传部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通过有计划的培训,
本社(镇)通讯队伍素质大大提高。省、市、县报刊、电视台采用稿件大增,每年采用
340余件(县300件),有的新闻稿件被《人民日报》、中央电台、《大众日报》采用。
1979年,公社通讯组采写的“院长看病先挂号”的报道被《人民日报》刊登后,受到
朝鲜人民共和国的关注,至1983年, 每月给通讯组邮寄《朝鲜画报》及中朝友好方面
的书刊,为密切中朝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连续17年,被市、县评为“先进通讯组”。
1978年7月, 公社通讯组被市评为“先进集体”。24人次获县、市先进个人奖。1991
年镇广播站编排的节目获山东省“镇广播站自办节目”一等奖,并编辑成册,出版发
行。
彭集镇广播站稿件统计表
┌──┬──┬──┬───┬───────┐
│年份│来稿│用稿│采用率│备注 │
├──┼──┼──┼───┼───────┤
│1989│501 │480 │96% │省、市、县未计│
├──┼──┼──┼───┼───────┤
│1990│530 │490 │92% │ │
├──┼──┼──┼───┼───────┤
│1991│546 │500 │92% │ │
├──┼──┼──┼───┼───────┤
│1992│800 │522 │65% │ │
├──┼──┼──┼───┼───────┤
│1993│600 │510 │8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