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小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2&rec=316&run=13

1911年始,创办小学堂1处,堂长彭可让,一个班,38人。清末民初,学堂改称学
校。 1926年在谷庙办起初级小学1处,之后,又陆续办起苇子河、彭集等15处小学。
1932年在郭海办起1处高级小学。至1938年, 全区高级小学1处,初级小学14处,教师
27人,学生826人。

清末民初小学情况统计表
┌──────┬──────┬───┬──┬───┬───┬─────┐
│类别 │学校名称 │负责人│班数│学生数│教师数│起止年份 │
├──────┼──────┼───┼──┼───┼───┼─────┤
│区立高级小学│郭海高级小学│赵运实│6 │280 │11 │1932-1938 │
├──────┼──────┼───┼──┼───┼───┼─────┤
│县立初级小学│小牛村初小 │史荣进│3 │60 │1 │1928-1937 │
├──────┼──────┼───┼──┼───┼───┼─────┤
│县立初级小学│尚流泽初小 │李方忠│4 │46 │1 │ │
├──────┼──────┼───┼──┼───┼───┼─────┤
│县立初级小学│谷庙初小 │彭可让│1 │38 │1 │1926-1937 │
├──────┼──────┼───┼──┼───┼───┼─────┤
│县立初级小学│彭集初小 │彭可向│1 │20 │1 │1929-1937 │
├──────┼──────┼───┼──┼───┼───┼─────┤
│县立初级小学│孟村初小 │吕道纯│2 │70 │2 │1928-1937 │
├──────┼──────┼───┼──┼───┼───┼─────┤
│县立初级小学│王圈初小 │朱华光│ │ │ │ │
├──────┼──────┼───┼──┼───┼───┼─────┤
│县立初级小学│大高庄初小 │杜荣芳│3 │29 │ │ │
├──────┼──────┼───┼──┼───┼───┼─────┤
│区立初级小学│龙崮初小 │姜传周│1 │40 │1 │1928-1931 │
├──────┼──────┼───┼──┼───┼───┼─────┤
│区立初级小学│鲁屯初小 │孟广成│1 │30 │1 │1928-1931 │
├──────┼──────┼───┼──┼───┼───┼─────┤
│区立初级小学│马流泽初小 │马永庆│1 │37 │1 │1933-1937 │
├──────┼──────┼───┼──┼───┼───┼─────┤
│区立初级小学│三义庄初小 │彭兴业│1 │31 │1 │1934-1937 │
├──────┼──────┼───┼──┼───┼───┼─────┤
│区立初级小学│王村初小 │陈节茹│4 │60 │2 │1932-1937 │
├──────┼──────┼───┼──┼───┼───┼─────┤
│区立初级小学│袁楼初小 │井耀西│1 │21 │1 │ │
├──────┼──────┼───┼──┼───┼───┼─────┤
│私立初级小学│苇子河初小 │赵后印│3 │50 │1 │ │
└──────┴──────┴───┴──┴───┴───┴─────┘

1937年,芦沟桥事变,日寇入侵,境内沦陷。1938年,全区各类学校停办。1939
年,陆续在苇子河、彭集、袁楼成立3处日伪小学,在校生400人左右,多数教师是由
地下抗日政府委派的,经常向学生进行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为防备日军突然袭
击,游击地区的学校,学生备有抗日和日伪两套课本,发现敌情,拿出日伪课本作掩
护,敌去学习抗日课本, 时称此类学校为两面学校。与此同时,尚有部分村学、私塾
存在,其教材皆系孔孟书。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根据上级指示创办抗日小学,进行
抗日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教育事业在启发群众识字、明理、培养干部,加强根据地
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1943年,随着抗日形势的好转,抗日小学陆续恢复和发展,
先后办起抗日完全小学,抗日初级小学12处,31个班,教师25人,学生818人。

彭集区1943年前抗日小学统计表
┌───────┬──┬───┬───┬─────┬──┐
│学校名称 │班数│学生数│教师数│起止时间 │备注│
├───────┼──┼───┼───┼─────┼──┤
│苇子河抗日完小│5 │230 │5 │ │ │
├───────┼──┼───┼───┼─────┼──┤
│大高庄抗日小学│4 │35 │1 │1939-1945 │ │
├───────┼──┼───┼───┼─────┼──┤
│尚流泽抗日小学│4 │38 │1 │ │ │
├───────┼──┼───┼───┼─────┼──┤
│龙崮抗日小学 │1 │25 │1 │ │ │
├───────┼──┼───┼───┼─────┼──┤
│马流泽抗日小学│1 │40 │2 │ │ │
├───────┼──┼───┼───┼─────┼──┤
│东郭庄抗日小学│1 │28 │1 │ │ │
├───────┼──┼───┼───┼─────┼──┤
│史庄抗日小学 │1 │32 │1 │ │ │
├───────┼──┼───┼───┼─────┼──┤
│王村抗日小学 │4 │70 │2 │1940-1945 │ │
├───────┼──┼───┼───┼─────┼──┤
│彭集抗日小学 │2 │50 │2 │ │ │
├───────┼──┼───┼───┼─────┼──┤
│大孟村抗日小学│2 │85 │2 │1943-1945 │ │
├───────┼──┼───┼───┼─────┼──┤
│袁楼抗日小学 │1 │25 │1 │ │ │
├───────┼──┼───┼───┼─────┼──┤
│郭海抗日小学 │5 │150 │6 │1939-1945 │ │
└───────┴──┴───┴───┴─────┴──┘

1945年,全区完全小学有苇子河、吕庙两处,教师37人,学生1123人。1947年,
国民党新五军压境,小学曾一度停课。
建国后, 小学教育迅速发展。1952年,全区有完全小学3处,初级小学23处。各
小学缩减了复式班,特别减少了多组复式。1953年,根据“整顿巩固,重点发展,保
证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调整了学校布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小学教育工作者
开始学习凯洛夫《教育学》,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 推行“五级制记分法”。但在实
践过程中形成机械搬用,造成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准等弊端。1956年,贯彻了教育部规
定的《小学生守则》,对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青少年一代,收
到了良好的效果。是年,完全小学发展到7处,初级小学26处。
1957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全区广大教师围
绕“全面发展”“红与专”等问题展开大讨论,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58年,由于受
左倾错误的影响,盲目发展民办小学,加之不正当的合班并校和过多地参加生产劳动,
影响了教育质量。1960年后作了纠正,撤并了盲目发展的小学,根据“烟台会议”精
神,精雕细刻上轨道,纠正了勤工俭学单纯经济观点及劳动时间过多,偏离教学中心
等倾向, 坚持了以教学为中心。1963年,大队试办了简易小学 (亦称耕读小学) 。1
964年,贯彻执行“两种教育制度”的意见,小学教育逐步健康发展。“文化大革命”
期间, 学校秩序混乱。1966年7月,学校停课闹革命,部分教师被批斗。1967年初,
复课闹革命,上课多是只读《毛主席语录》,废除了正常的上课、考试、升级等制度。
1968年8月, 公办教师下放生产大队,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学非所用现象十分严重。
有的大队教师多得无法安置,有的大队则无教师任教。1971年,推行“两个估计”,
教师成了改造的对象。1974年,大批“师道尊严”,教师动辄得咎,这一切给教育带
来灾难性的后果。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拨乱反正, 小学迅速调整恢复,并
稳步健康发展。1979年,为普及小学教育,大力组织流失学生入学。1984年,为提高
教学质量,戴帽中学与小学分开办学。1990年,县教委制订了《小学评估指标体系》,
小学教育走向了规范化轨道, 小学及格率、 优秀率、巩固率、普及率逐年提高。至
2000年,全镇有小学29处,163个教学班,学生558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彭集镇小学发展情况统计表

┌─────┬──┬──┬──┬───┬──┬────────┬────┬────┬──┐
│项目数目年│小学│班数│入学│在校学│毕业│教职员数 │全镇人口│在校学生│备注│
│份 │处数│ │率%│生数 │生数├──┬──┬──┤(万人) │占全镇人│ │
│ │ │ │ │ │ │小计│公办│民办│ │口的% │ │
├─────┼──┼──┼──┼───┼──┼──┼──┼──┼────┼────┼──┤
│1949 │19 │35 │48.2│1245 │ │39 │39 │ │4.3 │2.9 │ │
├─────┼──┼──┼──┼───┼──┼──┼──┼──┼────┼────┼──┤
│1952 │26 │57 │53.7│2060 │110 │63 │57 │6 │4.5 │4.6 │ │
├─────┼──┼──┼──┼───┼──┼──┼──┼──┼────┼────┼──┤
│1957 │33 │114 │59.4│4419 │352 │132 │86 │46 │5.1 │8.7 │ │
├─────┼──┼──┼──┼───┼──┼──┼──┼──┼────┼────┼──┤
│1962 │37 │133 │64.6│5335 │504 │168 │105 │63 │5.3 │10.1 │ │
├─────┼──┼──┼──┼───┼──┼──┼──┼──┼────┼────┼──┤
│1965 │42 │183 │69.7│7092 │536 │237 │108 │129 │5.32 │13.2 │ │
├─────┼──┼──┼──┼───┼──┼──┼──┼──┼────┼────┼──┤
│1970 │33 │240 │70.8│8330 │1461│334 │106 │228 │5.37 │15.5 │ │
├─────┼──┼──┼──┼───┼──┼──┼──┼──┼────┼────┼──┤
│1975 │35 │280 │75.6│9508 │1227│374 │104 │270 │5.52 │17.25 │ │
├─────┼──┼──┼──┼───┼──┼──┼──┼──┼────┼────┼──┤
│1980 │37 │239 │82.1│8620 │1109│355 │88 │267 │5.49 │15.7 │ │
├─────┼──┼──┼──┼───┼──┼──┼──┼──┼────┼────┼──┤
│1985 │42 │225 │87.9│7358 │1085│305 │114 │191 │4.9 │15 │ │
├─────┼──┼──┼──┼───┼──┼──┼──┼──┼────┼────┼──┤
│1990 │44 │231 │90.4│6754 │1093│344 │163 │181 │6.3 │10.7 │ │
├─────┼──┼──┼──┼───┼──┼──┼──┼──┼────┼────┼──┤
│1995 │42 │233 │98.9│7617 │1078│363 │210 │153 │6.3 │12.1 │ │
├─────┼──┼──┼──┼───┼──┼──┼──┼──┼────┼────┼──┤
│1997 │40 │228 │100 │8229 │1066│365 │365 │ │6.3 │13.1 │ │
├─────┼──┼──┼──┼───┼──┼──┼──┼──┼────┼────┼──┤
│1999 │31 │188 │100 │6701 │1369│345 │345 │ │5.3 │12.6 │ │
├─────┼──┼──┼──┼───┼──┼──┼──┼──┼────┼────┼──┤
│2000 │29 │163 │100 │5588 │1479│312 │312 │ │5.3 │10.5 │ │
└─────┴──┴──┴──┴───┴──┴──┴──┴──┴────┴────┴──┘

学制 私塾无定制,小学堂执行《癸卯学制》,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
191 2年, 试行《壬子学制》,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1922年,改行《壬戊学
制》,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短期小学按山东省教育厅令,学制一年。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小学仍为“四、二制”。解
放区小学学制较灵活,始业毕业无定制。建国初,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春季
始业。1952年改秋季始业。1952年11月,遵照政务院《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
示》,仍沿用“四、二”分段。1968年,全区小学普遍实行五年一贯制,沿制至今。
课程 1904年, 小学设读经、修身、算术、史学、舆地、体操。高小增设画图。
19 12年废读经, 设修身、国文、算术、图画、唱歌、手工,高小增设英语、历史、
地理;1915年恢复读经。1923年,再废读经,高小不设英语;1928年,增设“三民主
义”,部分学校增设童子军课。1932年,颁行《小学课程标准》,初小设公民、国语、
算术、常识、体育、美术、音乐、劳动。高小在初小课程基础上去常识,设历史、地
理、自然。1935-1937年,短期小学只设语文、算术、珠算。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小学强调为革命战争服务,教材由行署编写。
初小设语文、算术、常识、唱游、美术,高小设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体
育、美术、音乐。
建国后,初小设语文、算术、常识、体育、唱歌、图画、手工,高小在初小课程
的基础上去常识,设历史、地理、自然。1963年, 小学增设生产常识,简易小学只设
语文、算术、珠算。1964-1965年,四年级以上学生每年劳动半个月。“文化大革命”
期间,课程设置混乱,有些课程名存实亡,时谓“语文一个本《毛主席语录》”“政治
一张纸《人民日报》”,搞军训、跳“忠”字舞。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逐步纳入
正规。1977年,一、三年级设政治、语文、数学、体育、音乐、图画、班队活动,四、
五年级增设常识课。1981年,一、二年级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
术,三、五年级增设历史、地理、自然。1996年,一、二年级设思想品德、语文、数
学、体育、音乐、美术,三、五年级增设社会、劳动、自然。

小学课程、课时统计表
┌──────────┬─┬─┬─┬─┬─┬──┬──┐
│年级周课时课程 │一│二│三│四│五│合计│备注│
├─┬─┬──────┼─┼─┼─┼─┼─┼──┼──┤
│国│学│思想品德 │1 │1 │1 │1 │1 │170 │ │
│ │科├──────┼─┼─┼─┼─┼─┼──┼──┤
│家│类│语文 │10│10│10│9 │9 │1598│ │
│ │课├──────┼─┼─┼─┼─┼─┼──┼──┤
│规│程│数学 │5 │6 │6 │5 │6 │536 │ │
│ │ ├──────┼─┼─┼─┼─┼─┼──┼──┤
│定│ │社会 │ │ │2 │2 │1 │170 │ │
│ │ ├──────┼─┼─┼─┼─┼─┼──┼──┤
│课│ │自然 │1 │1 │2 │2 │2 │238 │ │
│程│ ├──────┼─┼─┼─┼─┼─┼──┼──┤
│ │ │体育 │2 │2 │2 │2 │2 │340 │ │
│ │ ├──────┼─┼─┼─┼─┼─┼──┼──┤
│ │ │音乐 │2 │2 │2 │2 │2 │340 │ │
│ │ ├──────┼─┼─┼─┼─┼─┼──┼──┤
│ │ │美术 │2 │2 │2 │2 │2 │340 │ │
│ │ ├──────┼─┼─┼─┼─┼─┼──┼──┤
│ │ │劳动 │ │ │1 │1 │1 │102 │ │
│ │ ├──────┼─┼─┼─┼─┼─┼──┼──┤
│ │ │周学科课时 │23│24│28│26│26│4250│ │
│ ├─┼──────┼─┴─┴─┴─┴─┴──┼──┤
│ │活│晨会(夕会) │每天10分钟 │ │
│ │动├──────┼─┬─┬─┬─┬─┬──┼──┤
│ │类│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170 │ │
│ │课├──────┼─┼─┼─┼─┼─┼──┼──┤
│ │程│科技文体活动│3 │3 │2 │2 │2 │408 │ │
│ │ ├──────┼─┼─┼─┼─┼─┼──┼──┤
│ │ │周活动课时 │4 │4 │3 │3 │3 │578 │ │
│ ├─┴──────┼─┼─┼─┼─┼─┼──┼──┤
│ │地方安排课程 │1 │1 │1 │1 │1 │170 │ │
│ ├────────┼─┼─┼─┼─┼─┼──┼──┤
│ │周课时总计 │28│29│32│30│30│4998│ │
└─┴────────┴─┴─┴─┴─┴─┴──┴──┘

教学 清末,民国时期,小学采用班级教学,高级小学编制为单式,初级小学编
制在农村多为复试,短期小学为二部制,教法沿用“灌注式”。逐渐推行“三要教学
法”(预备、提示、应用)和“五要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体罚
现象,高级小学有所减轻,初级小学仍较普遍,农村为甚。成绩考查特重书面考试,
有月考、期考、年终考、会考、升学考等。
建国初,小学编排为单式,简易小学采用早班、晚班、半日制、隔日制。废止体
罚和变相体罚,提倡对学生民主管理。成绩考查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1953年,
全面推行苏联的“新五要教学法”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
置作业) ,五级分制记分法和直观性、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循序渐进五项教学
原则。 1957年,提倡少而精,启发式和理论联系实际,废止“注入式”教学法。196
1年,提倡精讲多练,课内课外结合,废止“五级分制记分法”,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19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首先从文教战线开始,全社(区)中小学教育
遭受了十年浩劫。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下达后,教育战线开始批判邓拓的《燕
山夜话》和“三家村”黑店,揭开了教育战线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向中小学派出两个
工作组,围攻教职工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而来。7月, 中共中央“十六条”公布,中小学
停课闹革命,霎时“红卫兵”大兴,杀向社会,进行革命大串连,提出什么:“破四旧、
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砸烂旧世界”“砸烂××的狗头”, 全社会凡属文
物古迹统统砸烂、烧掉,极少幸存。1967年,“横扫牛鬼蛇神”,把学校领导人当作
走资派打倒,把教师当作“牛鬼蛇神”,诬为走“白专道路”,广大教师被批斗,挂牌
子和铁钟,戴高帽子游街,毒打蹂躏,蹲牛棚,关禁闭,劳动改造、惨不忍睹。更有
甚者,有的给女教师挂鞋圈游街示众,开心取笑, 全社教育战线处在一片混乱之中。
1967年,派性斗争尖锐,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学校停课闹革命,长期闹而不复。复
课后,教师被迫以“自学辅导”之名,行“放任自流”之实,升级、毕业、招生等考
试制度被废除, 教学形式呆板、僵化,学生成绩骤然下降。是年8月,“工人阶级必
须领导一切”“贫下中农领导学校”的指示下达后,工宣队、贫宣队、主宰学校,大
搞“开门办学”,教学时间无保证。1971年,两个估计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开卷考试
推荐升学、四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记分法,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潮。
1972年, 提出“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 ,不久又成为“教育上的资本主义回潮”。
1973年,又掀起了“批林批孔”运动和反“师道尊严”斗争,诬蔑教师是“臭老九”
“教唆犯”“资产阶级臭知识分子”,广大教师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摧残。之后,又提
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鼓吹“头上长角,身上长刺”敢于
“反潮流”的“白卷英雄”可以推荐升学,成为工农兵大学生,把讲文明礼貌、遵纪
守法、刻苦学习的学生诬为“小绵羊”,教育战线黑云密布,乌烟瘴气。1975年,废
止开卷考试,改推荐升学为推荐与考试相结合。1974-1976年,贯彻落实“五七指示”
学校大办两厂(场) ,强调学工、学农,学校秩序又遭破坏。“四人帮”肆意毒害青少
年,践踏教育事业,实为遗恨千古的憾事。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1977年,批判了两个
估计,恢复小学毕业升级等考试制度。1978年,贯彻国务院重新颁布的《小学工作条
例》,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建立课堂、教师、教学三个中心,教学
秩序恢复正常。1980年,为进一步推动“双基”教学,公社业务辅导站深入实际,调
查研究,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努力使教学转移到“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上来。组织教师双过关(教材关、教法关),加强第一课堂,开辟第二课堂,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邓小平提出自报奋勇抓教育后,教育战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春
天,校内遵纪守法,刻苦学习蔚然成风,书声琅琅,歌声嘹亮。1985年以来,各年级
试行单元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即单元备课、单元观摩、单元复习、单元验收 (测
试) ,单元查补。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开发智力,又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运用,把培
养学生的思维、观察、理解, 表达方面的能力作为重点,使学生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努力做“四有”新人。
彭集镇中心小学简介
座落在彭集镇政府以北、105国道西侧。始建于1983年,占地20余亩,校舍76间,
建筑面积2525平方米,可容纳10个教学班。适龄儿童入学率10 0%、巩固率100%、毕
业生合格率100%。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生227人, 学生平均面积10.87平方米。学校
设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师生阅览室,音体美器材室、劳技室等,校舍坚固整
洁,内部设施齐全,均按国家二类标准配备了仪器、图书及音体美器材,现有教学仪
器、器材2006件,图书4240册,生均18.7册,有200米跑道操场1个。
该校现有教师12人,专任教师1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大专以上2人、中师
10人),有小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1人,现均参加达标后继续
教育。
镇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驻地村对学校的投入连年增长,教师工资按时足
额发放, 村拨办公经费33元/年/生均,村拨杂费、书费120元/年/生均,有较充裕的
经费来源,年生均教育事业费达到307元。
该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狠抓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后被评
为“县、镇级文明单位”“县、镇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县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