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小学多设在祠堂、庙宇、个别借用民房,校舍狭窄,设备简陋,庭院
代替操场。抗日战争时期,多数校舍毁于日本侵略军。建国初,多沿用原有校舍,或
改用土地改革时没收的地主旧房。1951年后,上级教育部门拨专款对部分小学进行修
缮,校舍设备有所改观,但因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超过地方财力,校舍仍严重不足,设
备亦十分简陋。1958年,小学建修主要由生产大队筹建,教育局拨款补助。“文化大
革命”期间,校舍设备残遭损毁。至1981年,小学的校舍仍是“黑屋子” (危房) ,
“土台子”(课桌凳)。1982年,公社党委根据“国家拿一点,社队出一点,各单位帮
一点,群众凑一点”的精神,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对全社学校的“两改”工作,实行统
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统一图纸,落实建校任务,努力改造“黑屋子”“土
台子” ,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校舍改造热潮。至1985年,国家投资4.5万元,干部群众
集资659.7万元,新建校舍306间,维修279间,新修校墙0.4万米,配置课桌凳4215套。
六配套(教室、课桌凳、操场、大门、院墙、厕所)学校达到18处,占全镇学校的42.9
%。1986年年底,全镇42处小学,均达到地平、路直、墙白、窗亮。校舍建设取得突
破性发展,校容校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现了“一无两有” (即“无黑屋子、班班
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 。广大师生彻底告别了黑屋子、危房子、土台子,以优异
的成绩完成了校舍改造任务,顺利通过了省、市政府的验收。但并未满足现状,继续
向标准化迈进,后围、马代村先后建起了标准较高的教学楼,郭海、程村等新校址,
建起了高标准的楼板平房。 是年,镇投资100万多元建起了后围中学教学楼。1987年
市政府验收合格。至1989年,彭集镇小学建设居全县之首,先后有12处小学定为花园
式学校,向美化、绿化、高标准发展,并购置了部分仪器、图书和音、体、美器材。
1992年, 镇投资150万元建起了彭集镇一中第二幢教学楼。1994年,新僻校址,建起
了彭集镇第二中学。
花园式学校--郭海小学学校校舍情况统计表
┌──┬───────┬───────┐
│年 │学校房屋 │其中:教室 │
│份 ├──┬────┼──┬────┤
│ │间数│面积 │间数│面积 │
│ │ │(平方米)│ │(平方米)│
├──┼──┼────┼──┼────┤
│1949│152 │3242 │98 │2969 │
├──┼──┼────┼──┼────┤
│1957│337 │9826 │299 │8627 │
├──┼──┼────┼──┼────┤
│1965│476 │12419 │401 │1190.2 │
├──┼──┼────┼──┼────┤
│1978│725 │17737 │661 │15229 │
├──┼──┼────┼──┼────┤
│1980│809 │18716 │781 │15622 │
├──┼──┼────┼──┼────┤
│1985│1069│27733 │810 │25035 │
├──┼──┼────┼──┼────┤
│1990│1120│27933 │840 │25935 │
├──┼──┼────┼──┼────┤
│1991│1120│27933 │840 │25935 │
├──┼──┼────┼──┼────┤
│1992│1135│3779 │865 │26300 │
├──┼──┼────┼──┼────┤
│1993│1135│3779 │865 │26300 │
├──┼──┼────┼──┼────┤
│1994│1156│38768 │870 │26466 │
├──┼──┼────┼──┼────┤
│1995│1150│38768 │810 │26466 │
├──┼──┼────┼──┼────┤
│1996│1132│37833 │844 │25509 │
└──┴──┴────┴──┴────┘
续表
┌──┬───────┬───────┐
│年 │学校房屋 │其中:教室 │
│份 ├──┬────┼──┬────┤
│ │间数│面积 │间数│面积 │
│ │ │(平方米)│ │(平方米)│
├──┼──┼────┼──┼────┤
│1997│1164│39280 │847 │25090 │
├──┼──┼────┼──┼────┤
│1998│1145│38491 │792 │23239 │
├──┼──┼────┼──┼────┤
│1999│905 │20815 │552 │12696 │
├──┼──┼────┼──┼────┤
│2000│812 │18676 │459 │105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