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1900-1949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2&rec=3&run=13

1900年
正面印有“光绪元宝”的铜元在境内流通。
1909年
钱庄,商号私印乡票,在境内乡村流通。
1912年
美国水利专家方维,曾来戴村坝勘察。
1913年
撤东平州改东平县,县下设11个区,彭集为五区。唯因地方旧习,旧保制继续沿
用,仍称安里仁保、福仁保、仁风孝保。
1916年
夏,虫、蝗成灾。
1917年
春,大旱,麦苗槁枯。秋,又霪雨。
1918年
伤寒病大流行。
1919年
春旱,麦季失收。
1921年
境内始有自行车。
1924年
伤寒病大流行。
1925年
冬,国民第二军第十二师(前第五师)曾来境内。
4月,鲁军旅长方永昌(绰号方花脸)率部来东平县,驻扎六个月,骚扰城乡,彭集
境内民众受害深重。
1927年
曾在山东省第二师范(曲阜师范) 求学的强仁普(强之同,柳营村人) 与在省一师
(济南师范) 求学的赵瑞甫(马继光,后埠子村人),到日本留学的赵效三及其胞弟赵慕
三(苇子河人)等青年学生,受中共地下组织的影响和教育,阅读进步书刊、报纸;学
习、研究马列主义学说。在学校里积极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此后,至1935年,他们
在度假或日常通信中,对亲友宣传抗日救国和进步思想,讲述革命道理。为本区党组
织的诞生、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年,麦受疸,夏酷旱,秋早霜。麦秋皆失收。
1928年
5月3日“济南惨案”后,激起民众抗日义愤,境内乡村开展抵制和烧毁日货的运
动。
1930年
境内绅民捐款交县,创建东平县立初级中学,址在县城文庙(现州城镇驻地)。
1931年
全县由11个区调整为9个区。彭集为五区。
夏,小清河决口,田禾淹没。
1933年
经山东省建设厅批准,重修戴村坝。由运河工程局局长兼工程师孔令溶监修,改
其坝名为:北部叫灰土坝,中部叫太皇堤,南部叫滚水坝 (该坝初建于1411年即明朝
永乐9年)。
1934年
7月,酷热,温度达40.5℃,热死数人。
1935年
5月9日17时许,黄风自西北至,昼晦如夜,毁屋拔木,继骤雨冰雹,至傍晚渐息。
是年,在东平县中学读书的刘国华(郭海村人)、孙哲(孙传祥,南城子村人),散
发抗日传单、张贴抗日标语、组织进步学生闹学潮、提倡勤工俭学,成了区内反帝反
封建的先锋战士。
1936年
秋,赵效三从日本留学回国,来五区以苇子河(包括柳营)为基点,开展抗日活动。
秋,刘国华毕业于县中学三班,与赵瑞甫在郭海小学任教,秘密组织抗日力量。
1937年
中共地下党员万明理(万里)在东平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经常来苇子河进行抗日宣
传,秘密发展党员。
8月,万里发展了在东平书院教书的强仁普入党。
8月30日,菏泽发生七级地震,波及境内。
9月,强子正,董裕如、赵效三等组织发动群众在苇子河成立了“农民福利会”,
口号是:抗日救国,改善人民生活。
初秋,由中共东平县工委书记万里倡议,建立了东平县抗日救亡协会 (统一战线
组织) ,五区参加协会的有强仁普、梁昌武(梁流泽人)。强仁普任主任,同时还任该
协会主办的《抗日救亡周报》的主编。
冬,占据汶上的日伪军突袭五区区队驻地郭海(郭海小学),区队闻讯撤离,群众
伤亡多人。
冬,县工委宣传委员强仁普受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的委托,由冯平直接联系在后
亭建立了通讯联络站,加强了党中央和山东省委的通讯联系。
12月,县工委书记万里把苇子河村作为共产党活动基点,由强仁普在该村开展工
作。
是月,中共鲁西南特委委员刘星同志以巡视员的身份与强仁普联系工作,经强引
导结识了苇子河的赵慕三、董裕如、李斐卿等;同时, 与万里取得联系,研究活动计
划,检查了东平县党的工作,研究了建立抗日武装问题。
是月,在万里、强仁普的组织领导下,在苇子河村成立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小
组, 吸收李斐卿、强子正、朱华光、徐子亭、赵润卿等知识分子为首批成员。另外,
参加者还有十几位教师和附近村的学生, 如: 陈月舫、徐固、吕纪甫等。在苇子河
“民先”小组的影响下,附近十几个村庄也先后成立了“民先”小组,开展抗日武装
斗争。
是月,孙哲赴延安抗大学习。
1938年
1月, 县工委成员兼抗日救亡协会主任强仁普来苇子河村发展了强子正、李斐卿
入党,协助建立了五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苇子河党小组,强子正任组长。
2月,苇子河“元昌”杂货铺联络站成立,李斐卿为联络员(杂货铺是开明士绅赵
厚印的,李斐卿是雇工)。万里、强仁普、刘星等经常在此秘密接头,召开会议,研究
工作。联络站担负起安排接头场所和开会地点、秘密传递党的文件、接送革命同志的
任务。
5月10日(旧历4月11日) ,大孟村庙会,万里带孙光来大孟村赶会,同刘国华一起
给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买战马一匹。
是月, 苇子河村农民福利会员已达到300多人,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经党支部研
究,确定改农民福利会为农民抗日救国协会(简称农会)。附近18个村庄相继成立了农
会,为抗日武装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月,县工委委员强仁普来到后亭村秘密通讯联络站,找到了党小组长刘振梓,
加强了鲁西北党组织和鲁东的通讯联系。
9月,县工委书记强仁普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孙亚诚在西梁村(原属五区)组织120多
人的抗日武装,命名为东平五区人民抗敌自卫队,动员步枪150多支,短枪30多支。
10月6日(古历8月13),汶上的日伪军驻在郭海、王圈一带,情况紧迫。李斐卿带
长枪1支, 急于将这一情报送到四区八路军驻处,途经龙王沟时被土匪董汉卿、李渊
吉、李志朋等人杀害。
是月,以五区“自卫队”为主,在后亭村建立了东平县五区人民抗敌自卫团, 孙
亚诚任团长,解庆芳任副团长,强仁普任参谋长,分编两个营,下辖四个连,每乡编
为一个排。
11月2日, 以陈伯衡、刘星为领导的十支队挺进队和以何光宇为团长、张伯华为
政委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进驻苇子河村,在村党支部的配合下,发动群众,
把本村八户地主埋藏的300多支步枪、87支短枪、14万发“七九”子弹,12000多发短
枪子弹一举挖了出来。群众纷纷加入这支抗日部队, 使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声威大
振。
11月底,根据中共泰西特委指示,五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到戴庙集合,接受改编,与十
支队挺进队及七、八、九区区队合编为十支队挺进纵队,司令员陈伯衡,政委刘星,
政治部主任邹鲁风,下辖三个团。五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为第二团,团长解庆芳,副团
长孙亚诚,政委强仁普。
12月,中共东平县委委员强子正分工五区工作,以苇子河为中心开展工作,发展
党组织。年底已发展党员95名,成立党支部14个(包括党小组)。
1939年
在3月8日晚,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进驻东平县,盘踞在苇子河据点的伪军闻
讯逃窜。
3月16日,东进支队配合六支队一团拔除了后围村日伪据点,击毙1人,其余41人
全部缴械投降。
3月, 中共东平县委书记刘仲羽在后亭小学建立了东平县第一个区委会--五区区
委会。由县委派驻五区的代表刘国华任书记,王邦振任组织委员,吕济甫任宣传委员,
彭升堂(彭可让)任民运委员。
是月22日(古历2月2日) ,陈伯衡率领六支队一团和彭雄的六八六团部分战士,在
郑海一带打退了日伪军的猖狂进攻, 击毙了日军小队长龙田。一团团长陈伯衡光荣牺
牲。
4月,一一五师东进支队敌工部长兼东汶办事处(临时政权) 主任石新安在后亭小
学协助五区成立了“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是泰西第一个区动委会)。赵效三任主任,
刘国华任副主任兼组织科长,展玉章任武装科长,吕济甫任宣传科长。动委会的任务
是:1. 挖抗日沟;2.组织自卫队;3.建立妇救会、儿童团、青抗先等组织;4.支援部
队抬担架、做军鞋、公开推动乡、村政权的建设,发动组织群众抗日。
5月, 由东汶宁办事处秘书主持,在龙崮村召开各界人士代表会,选举共产党员
赵效三为抗日区长(是泰西第二个、东平县第一个抗日区政权)。
6月,五区区队建立,区动委会武装科长展玉章(展庆琨) 兼任区队长,女共产党
员孟凡玖任指导员。
7月, 由县委组织委员强子正主持在龙崮开办自卫队培训班。区委书记刘国华作
了形势报告。培训后,自卫队组织发展壮大起来。
8月, 县抗日武装升级后,以区队为基本力量成立了70多人的基干大队,由赵效
三、展庆琨负责领导。
9月27日,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赵效三任一科(民政科) 科长,仍兼任五区
区长。
秋,在海子南河滩召开反投降会议,由刘国华主持,大会还要求刘继星讲了话。刘
继星的讲话激起了大家的抗日热情,增强了到会人员的抗日信心。
秋,五区妇救会正式成立,妇女干部有郑淑兰、万丹如、孟凯、田和英、吴亚南。
10月,县委在苇子河等村实行了四(地主)六(佃户)分粮,(原来地主与佃户“五五
分粮”)或“二五减租,分半减息”(将固定租额减低25%,将借贷利息由三分改为一
分半)的办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为全县以后的“双减”
工作奠定了基础。
11月13日,日军集合五县兵力,由东向西途经南城子、刘代村向“东汶宁”办事
处驻地龙崮村进犯, 因办事处人员提前得到消息且转移。敌人扑空,恼羞成怒,纵火
烧了龙崮村,致使100多户受害,烧毁房屋250多间,400多人无处居住,流落街头。
1940年
2月15日,刘国华调鲁西党校学习,王邦振接任区委书记。
是月,日伪军先后在苇子河、彭集安设据点。
4月,区委书记王邦振调离;5月,郑瑞堂(曾用名郑桐萱)接任区委书记。
5月,以苇子河村为基点,开展了“红五月借粮”运动(向地主借粮) ,使广大群
众度过了饥荒。
下半年,敌人疯狂“扫荡”,到处安设据点,苇子河、彭集都安上了“钉子”。区
委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用一个村接一个村,一个人接一个人的联系,发动群众进行
反扫荡,区委配合县独立营一个连,在马代村西门外伏击,打得伪军溃不成军,狼狈
逃窜, 俘伪小队长1人,马1匹,短枪1支。这次战斗狠狠打击了敌人,鼓舞了群众对
敌斗争的积极性。
秋,地委派来帮助工作的宫震率领短枪队,深入敌占区,先后在西梁村击毙东平
县维持会长韩天一和一个伪警长,缴匣枪1支,大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1年
1月, 县委在大牛村建立了莲花池联络站,首由李诚负责领导,次由常少英,再
由徐固负责。
5月30日,五区伪区长吴守印(吴庄人) 与卫兵张明山骑自行车到彭集上任,路经
荣花树村北赵林, 被埋伏的短枪队员击毙,缴获长短枪各1支,自行车两辆。这一行
动震惊了敌人,鼓舞了人民。
6月16日, 盘踞在泰安、肥城、长清、平阴、东平五县的日伪军5000多人,围剿
平阿山区。县委机关突围后到五区尚流泽、梁流泽、马流泽、孙流泽一带活动。
8月20日, 驻东平的日伪军纠集汶上之敌,对五区东部进行合击,并在大高庄、
后亭安设了据点,修了碉堡。县委撤离五区。
秋,全县境内日伪据点林立,碉堡相望,火力相接。当时县委驻梁流泽 (机关设
在梁昌武及刘全忠家里,有油印机一架),县大队在彭集以东活动,县政府在王圈、苇
子河、东梁村一带活动。
是年, 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经区委研究决定,派地下党员吕修度打入彭集伪区
公所任“伪副区长”。之后,吕修度掌握了敌人的动向,送出不少重要情报。
11月, 在艰苦的斗争形势下,县抗日民主政府参议员孙西元(南城子村人)对抗战
前途失去信心,思想动摇,公开投敌。投敌后充当了五区的伪区长。

1942年
2月16日, 拂晓,五区伪区长孙西元带领汉奸到南城子村将中共五区组织委员韩
德林逮捕,押送东平城里。
是月19日,区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韩德林被捕后的形势,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提
高警惕,以防不测。
是月24日拂晓, 五区伪区长孙西元率领伪军100多人,包围了东平抗日县政府暂
驻的李圈村(属六区),县长崔宜平率领突围,不幸负伤倒地,他抱定宁死不做俘虏的
决心,用最后一颗子弹向自己开了枪。当他苏醒过来,已被敌人抬到廖村(属六区)。
孙向他劝降,而他却愤怒斥责: “你这个大汉奸是民族败类,不配给我说话”。当天
下午,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为悼念、发扬崔宜平同志献身革命的精神,冀鲁豫一
地委(泰西地委)于4月18日发出向崔宜平同志学习的通知。
是月,因环境恶化,五区区队停止活动,1943年4月,恢复。
3月12日,驻东平日军纠集泰安、东平两县的宪兵队、剿共班、警备队共300多人,
同五区伪区队,按叛徒韩德林供出的名单,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大搜捕,共抓去中共党
员、抗战积极分子、村干部民兵共108人。当天在苇子河杀1人,64人被营救,43人被
分批押往东北临江头月牙泡、千斤寨煤矿做苦工(途经济南时1人被杀死在千佛山下,
1人在煤矿被折磨而死)。直到日军投降后,41人才返回家乡。
是月,县委书记强子正与区委书记郑瑞堂在东梁村南洼召开了紧急会议, 研究营
救被捕同志的措施,分析当时的形势和对敌斗争的策略,以安定民心,鼓舞斗志。
11月,因区委瘫痪,县委书记强子正来五区帮助恢复党组织并兼任区委书记,进
行隐蔽斗争,开展瓦解敌伪工作,重新创建根据地。

1943年
2月8日,吴忠率领昆张支队来尚流泽一带侦察活动,同时召开了群众大会, 张贴
标语,散发传单,宣传抗日形势,帮助恢复了党组织和乡政权,对敌斗争的形势大有
好转。
8月, 五区区委恢复,吕学桂任书记,区委成员有吕学桂、陈月舫、赵品三、常
少英、王静环、杜美印、程保林。
10月18日夜,二分区前梯队、昆张支队在军分区司令员曾思玉、中共泰西地委书
记兼政委董君毅(段君毅) 率领下,袭击了东平城,毙伤敌人100余人,迫使盘踞在苇
子河据点的敌人弃巢逃窜。
10月27日,区委带领模范班将苇子河至孟楼伪据点间的电话线割掉,电线杆拔除,
中断了敌人的通讯联系,使敌人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1944年
1月, 区委根据县委、县政府建立联防线的决定,首先在苇子河一带村庄建起了
联防,初步形成联防线。随着抗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联防工作逐步在五区展开。
2月13日早晨,县委在东梁村召开区级及县大队级以上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冀鲁豫
区党委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开会期间五区伪区长孙西元率部进行袭击,县大队
及时发觉, 立即组织反击。经过1小时激战,将五区伪区队击溃,俘伪军23人,缴获
长短枪23支,子弹900多发,县大队无一伤亡。
5月, 五区军民紧密配合部队行动,向敌人展开了强大的政治、军事攻势,迫使
盘踞在境内据点的伪军逃往东平城里。自此,抗日局面大变。后,孙西元又返回孟楼
(原属五区)伪据点里。
6月上旬, 五区区队和民兵组成护粮队,配合县大队迎头痛击了到苇子河一带抢
粮的日伪军抢粮队,保护了麦收。
8月,在县敌工部长郑杰和郭刚领导下,五区在边缘村建起了情报小组(每组3人),
县大队、区队在情报人员的配合下,曾多次准确地打击敌人。
11月,在县民运工作队的推动下,以194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
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为主要依据,在苇子河村发动农会、青抗先、妇救会、
儿童团开展减租减息、诉苦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双减”工作的开展。

1945年
1月, 苇子河等村党支部书记、农会长、自卫队长到四区上套村参加县委举办的
重点村党、 政、武训练班培训,历时1个月。经过培训,参加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
军事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政策观念得到加强,在党的各项工作和抗日活动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2月, 根据县委指示,区委号召全区人民在春节之际掀起了拥军优属高潮。全区
人民深受鼓舞,出现了青年参军参战的热潮。
3月, 区委书记吕学桂、区长陈月舫等人参加了县委在三区尚庄村召开的县、区
干部整风会议,历时20多天。
5月17日晚,东平战役开始,区武委会主任袁森带领模范班战士150多人到苇子河
村集合,配合区队包围孟楼日伪据点,围而不打。目的是钳制敌人,使其不能增援东
平守敌,同时积极开展政治攻势,争取孟楼日伪军缴械投降。
5月18日晨, 区长陈月舫到孟楼据点向敌人喊话,阐明抗日政府的宽大政策,指
出缴械投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敌人在我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面前,挂出了白
旗,列队投降。共俘以伪区长孙西元为首的伪军50多人,缴获长短枪60多支,弹药和
其他军用物质一大宗。
是日,模范班开进东平城内,接受了县委书记赵效三交给的两项任务:1.在交通
要道站岗放哨, 维持治安;2.到已被攻占的伪县大队部维护战利品。柳营村的模范班
民兵张怀玉、强立勋, 通过伪军号兵马长河,搜出隐藏的短枪12支,邹玉昆从麻袋底
下搜出掷筒弹1枚。
是日,组织随军担架50多副,进至伪县大队部附近待命。
19日,民工运输队将猪肉、鸡子、粉皮、馍馍、烧饼等慰问物资用独轮车60多辆、
大车12辆相继送到城郊。柳营村的儿童团员30多人,每人带着20多个鸡蛋,来到南关
的军区指挥所,将鸡蛋送到战士们手中。
20日, 模范班奉命打扫战场,柳营的马新元等人从井里打捞出机枪1挺,东梁村
的郭玉桂、刘广泉各搜得步枪1支。
同日,五区组织民夫2000余人赴县城扒城墙。
25日,五区组织农会会员、模范班战士、青抗先队员、妇救会会员、儿童团员等
群众组织2000多人赴城西王楼参加“东平解放庆祝大会”。会后,一大批青年踊跃报
名参军。
9月, 为配合主力部队大反攻,保卫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积极动员青壮年参军
参战,全区有100余人参加了反攻营。
冬,根据县委、县政府传达的冀鲁豫第二地委的部署精神,在全区深入进行减租
减息运动。要求从1942年1月,中央下达减租减息的土改政策起,采取累计的办法进行
算帐斗争。各村纷纷召开贫雇佃农会议,发动群众伸冤诉苦、算账倒粮、增资倒田、
回赎土地,使劳苦群众分得了土地和粮食,生活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1946年
春,在龙崮村东小清河进水口处筑坝截流,将原河道废除。
5月, 在县委、 县政府的领导下, 开展反奸复仇、诉苦清算的群众运动。通过
“谁养活谁”的辩论教育,激发了群众的阶级觉悟,对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孟广德、
孟广善等进行了镇压。为土地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7月,县委抽调五区党员、村干部、积极分子250余人,参加县委举办的土地改革
工作培训班。经过培训,除少部分回本区工作外,其余均分配到其他区帮助工作。
8月,根据中共中央5月4日发出的“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
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指示,全面进行土改,并掀起高潮。村村呼喊:
“土地回老家, 合理又合法” 、“地是穷人开,树是穷人栽,要回土地理应该”、
“有了二亩坷垃头,吃饭穿衣不发愁”的口号,到处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的景象。全
区无地少地的贫雇农23591人,获得耕地49478亩,非耕地6231亩,房屋7458间,牲畜
1765头。
10月,在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进攻的形势下,县开展“动参”工作。五区党政干
部带头参军,全区共350余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7年
3月, 国民党七十二师进犯五区,国民党还乡团乘机大肆活动,疯狂进行抢掠,
抓捕革命干部群众。仅袁楼村就被抓去党员、干部、积极分子13人,后花钱赎回。
4月29日,国民党五区区长杜荣坦带领70多人来彭集,七分区部队、专署武工队、
东平县大队在郭海、 大孟村一带进行截击,活捉杜荣坦并俘全部敌人,缴获步枪4 2
支, 冲锋枪2支,匣枪4支,子弹800余发,手榴弹30余枚。为严厉打击死心塌地的反
革命分子,在大孟村东处决了6人。时隔10天,又在三区井仓处决了杜荣坦。
5月上旬, 广大翻身农民,为了保家、保田、保饭碗,纷纷报名参军,出现了母
送子、 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动人局面。数日内全区青壮年报名参军人数即达1
00余人。
6月,区委根据县委指示,以贫农意见作为贯彻复查的主要方向,深入开展了“查
田查财”的土改复查运动。在平分地主土地的基础上,深挖平分了地主的浮财,镇压
了地主反动分子。
7月上旬,为服务于鲁西南战役,组织民夫300余人,担架80余副,在马振东带领
下奔赴郓城前线,参加了解放郓城的战斗。
是月,民兵运用爆破战术与地道战术相结合的方法打击敌人,配合县武工队封锁
了由汶上出动抢粮的国民党军队。
9月16日,区委书记常少英带领区队民兵250多人,配合县大队参加了大清河阻击
战。在大清河南岸北大桥至南城子一带,阻击国民党七十三军四十一团的进犯。此举
打乱了敌人的行动计划,为主力部队赢得了歼敌时间。战后,七专署、七分区武装部
通令表扬:“似此敌众我寡,而民兵保田队,又是以古老之武器而能获得如此伟大之
胜利,全靠我翻身保田、保命的民兵坚决、勇敢、沉着的杀敌精神所获得,始创我区
民兵战史上光荣之范例。”
12月5-7日,东平第二次解放时,五区组织民夫共800多人,携带铁锨、镢头等工
具赴东平城拆除城墙,以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
是年,国民党第二次占据东平时,以国民党反动分子杨存松为首纠集恶霸地主、
还乡团、土匪及流氓等组成的“复仇队”,大肆进行反攻倒算,“复仇队”抢劫掳掠、
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仅在大孟村、大牛村等村就杀害共产党员、干部、民兵积极分
子数十人。

1948年
1月,区级干部在县委组织领导下,赴七地委驻地(观城县贾庄) 参加第一期整党
学习,历时3个月。
2月, 五区区队配合县大队一、二连到二区梁林剿匪,一举将匪首李启章及60多
名匪徒歼灭。
4月,区级以下党员干部,在县委组织领导下,赴一地委驻地(聊城) 参加第二期
整党学习,历时两个半月。
8月,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和两广纵队进驻五区休整, 历时1个月。其间,区兵站
保证了粮食、柴草的及时供应。
秋,100多名青壮年积极报名参军入伍。
秋,在县试办变工互助组的基础上,苇子河村于次年春先后成立13个互助组。
9月, 华东野战军于16日发起济南战役。全区人民全力以赴,抢修临时公路,在
大高庄村东汶河上架浮桥组织担架队,并将大小车辆、船只组成运输队,及时运送粮
食和柴草。保证了作战物资的供应。
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在境内市场流通。
12月,民兵参加了由东平、平阴、长清三县组成的支前民工团,支援淮海战役。

1949年
2月, 在县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区干部杜美印、马存岭、郭东森、程举业、王广
茂、程建伦、赵子相等志愿南下,赴浙江淳安县支援新区开展工作。
4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七地委郭亚青来东平县进行建团试点工作。县委
决定以苇子河村为试点, 进行建团工作。从青年积极分子中发展团员10名,成立了全
县第一个团支部--苇子河团支部,王启夏任书记。
是月,始建供销社。
5月,先后遭受虫灾和雹灾,灾荒严重。
6月,随军支援淮海战役的担架队,服务7个多月,胜利完成任务,光荣返乡。
8月, 县委根据泰西地委“逐步公开党支部”的指示,决定由组织部长李晓黄负
责,抽调贾润卿、韩涛等10人组成工作组来苇子河搞试点。10月下旬,试点工作圆满
结束。
9月,自8月下旬以来,因连降大雨,大清河水泛滥,黄河下游泄洪受阻,酿成水
灾,受灾严重。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区委、区公所组织广大群众召开了庆祝大会。
区委书记柴广进在会上讲了话。各村男女老少涌上街头游行示威,热烈欢庆祝新中国
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