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农民团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2&rec=235&run=13

1937年,中共东平县工委在苇子河村筹建“农民救国会”(对外称“农民福利会”)。
附近18个村也受其影响相继成立了“农会”。其任务是:开展减租减息,反奸除霸,
动员广大农民参加抗日救国斗争。
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后,农民以“农会”为中心,向地主展开了斗争, 村村
响起了“土地还老家,合理又合法”的口号。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农会发挥了重要作
用,一度形成“一切权利归农会”的政治局面。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农会均在区委和抗联的领导下进行工作,无专职干部。
1964年,县召开了首届贫下中农代表会,翌年1月公社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筹委会,
隶属于东平县贫协。 1966年5月“文化革命”开始,为在农村树立“贫农优势”,公
社革命委员会设“贫协委员会”,有贫农代表1人;生产大队设贫农代表1人,生产队
设贫协小组,有贫农代表1人。贫农代表参加各级领导班子,同时派老贫农进驻学校、
医院、商店等部门参与工作。1980年11月,贫协停止工作。

彭集镇(公社)贫下中农协会成员一览表

┌───┬───┬───────┬──┬──┐
│姓名 │职务 │任职年月 │籍贯│备注│
├───┼───┼───────┼──┼──┤
│董延恺│副主席│1965.1-1970.5 │ │ │
├───┼───┼───────┼──┼──┤
│于志松│主席 │1970.5-198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