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个体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2&rec=165&run=13

解放前,境内个体商业兴旺。1956年,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只剩几十人,
且又是年老串乡的货郎挑和修车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允
许并鼓励个体经商,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形成多条商业渠道竞争的格局。同时个
体商户受法律、政策的保护。至1985年,全镇个体商业者1600户,其中经销点221户,
饭店86户,旅店8户,专卖部87户(沙发、木器、建材),面食加工482户(馒头、面条、
油条、糕点),豆食加工户372户(豆腐、粉皮、豆腐丝),肉食加工140户(猪肉、下货、
鸡、犬),车辆维修、电气焊106户,修表、理发90户,刻章、照相、工艺装璜8户。
1997年,商业网点及规模更加扩大,经商户达到3291户,注册资金2837万元。又
新增车辆出租、 煤炭加工,服装衣帽等项目,从业人员7615人,总营业额达到460万
元。
个体私营经济逐年发展壮大,已成为全镇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
济新的增长点。镇党委、政府转变观念,打破“门户”之见,使私营经济登堂入室。
为个体商户提供优惠条件,适时解决经营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优化投资环境,实行重
点扶持,使个体私营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后围村为发展个体商业,在汽车站西侧,
公路北建起了50间商品房,低价租赁给经商户。彭集村改造了旧集市,沿街两侧建起
了式样新颖的楼房和适应营业的铺面场所,使这个村80%的农户干起了个体商业,部
分半农、半商户达到了小康水平。1993年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54户,从业人员达
到2070人,注册资金284万元,个体工商税收50多万元。
1996年,镇党委、政府加快了小城镇开发的步伐,制定完善了鼓励个体私营经济
的政策, 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发了6条个体私营商业街,特别
是沿105国道, 县城至彭集段,已成为个体私营经济长廊。培养了水泥制件、运输、
花生加工、粉皮、犬肉等19个专业村。1998年,有个体工商业户1900多家,其中商户
716,饮食服务业612家,客货运输227家,出租车198辆。以花生制品为主的个体工商
户发展到320户,年加工花生1500万公斤。其他340余户,年产值8132万元,个体税收
14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0.4%。同时,引导农民群众沿105国道投资办厂、办企业,
发展私营经济园区。在园区内集中规划了花生加工、销售区域,其他相关项目围绕这
一主导产业展开。 投资200多万元,对园区内总长4000多米的3条道路、1处广场进行
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立足于解除进园区经营业户的后顾之忧,加大了学校、
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个体户子女就近入学、寻医就诊提供了方便。增强了
彭集镇个体私营园区的聚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