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科技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2&rec=138&run=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始终把科技工作放
在首位,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党政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
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以科技促进经济发展。镇党委、政府定期召开专门
会议,研究科技工作,定期听取有关科技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科技工作中遇到的问
题,并将科技工作纳入镇村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镇党委、政府
先后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科教兴镇、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及由分管镇长任
组长的科技兴农、科技兴工领导小组。镇直各有关部门、各管区、村、企业也都成立
了相应的组织。镇政府先后选聘了两位科技副镇长。1993年,各管区配备了科技副主
任,53个行政村配上了科技村主任,各企业配上了科技副厂长;组建了农业、工业科
技咨询机构,组建了镇政府科技顾问团。较好地发挥了他们在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
规划、协调、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组织领导作用。
其次,健全了科技管理网络。一是恢复了镇科委、科协机构,由科技副镇长兼任
科委、 科协主任,成立了镇科技推广服务中心,管区配1名专职科技干部,每个村都
配备了科技主任,选配1-2名技术员,成立科技服务队,各村民小组都有科技示范户。
积极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二是以镇直农口各站为依托,调整充实队伍健
全组织。对农口站实行定编、定员、定性,先后将30多名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
技人员充实到各站, 壮大了实力。三是镇政府先后投资40多万元,征地9亩,建起了
农技校,镇技术培训中心配齐了教学设备和专职教师。村村建起了科技大院,成立了
科技服务队, 并先后建起了15个科技示范村,发展了350个各种类型的科技示范户。
全镇共有各类农技推广服务组织80多个, 各类科技服务人员400多人,在全镇范围内
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农业科技管理服务网络。
为了保证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先后建立了以科技政策,科技投入、
科学决策、科技人才为主的科技工作支撑体系。在县科委的指导下,镇党委、政府研
究制定了《彭集镇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92-2000年) 《科委工作计划》《科协工作
计划》《彭集镇科技兴农、兴工发展规划》《彭集镇科技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规
划》《关于支持鼓励镇直部门办实体的有关规定》《关于在农民科技人员中选拔优秀
科技人才的意见》等政策。
镇党委、政府把加大科技投入作为向生产力转化,创出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充
分调动财政、金融等部门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引导的多层次的科技投
入体系,使科技投入逐年大幅度增长。镇政府拨付科技三项经费,自1991年以来,连
续递增。 1995年达到4.5万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1.25%,骨干乡镇企业均能从收入
中提取1-2%的技术开发经费。1992-1994年提取数额6.8万元,占销售收入的1.55%。
镇政府建立起2万元的科技发展基金。近5年来,用于科研攻关、新产品研制及开发的
企业自筹资金达到100余万元, 银行贷款50万元,完善了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做到了
专款专用,拨款由无偿向有偿,向拨改贷过渡,保证了科技发展必须的资金。
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发展经济这个主题,以发展市场
农业,实现“两高一优”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
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系列化服务为主攻方向,积极培植主导产业,
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在全镇大面积区域化种植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镇
政府以粮油食品开发公司为依托,成立了花生研究所,以彭集镇花生加工厂为龙头企
业, 带动全镇花生加工、种植业发展。全镇涌现出花生脱壳专业村5个,花生脱壳户
300多家,花生仁加工专业村3个,专业户40多家。其次,加强村级生产服务组织建设,
完善各种类型的服务队。再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实现服务内容系列化,向更高层
次、更新阶段发展。镇政府组成农贸公司,建立了花生交易市场,为农民提供全方位
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