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居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0&rec=81&run=13

旧时,东平农村人与人之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以一个个家庭为单位形成村落,宗族意识非常强烈。因此,村落名称大多以姓氏命名,如王庄、李村、刘楼、彭集、唐营等。也有以地名为村庄命名的,如银山、斑鸠店、司里、南门、三官庙等。农村居民平房较多,山区住房多石墙,平原多土基、土墙。部分殷实户建以石、砖为基,上接土墙的平房(俗称海青屋)。少数豪绅巨富之家建有砖墙、瓦房或楼房。传统庭院为“四合院”“三合院”,以北屋为主房,其余为配房。长辈住主房,晚辈住配房。农民住房窄狭,大多数佃户住地主的房屋,或凑地主的院墙,盖一面出水的小屋。湖洼地区除少数富家建有高房基、砖石墙的平房或楼房外,多数因陋就简,土墙土顶。庭院多无垣墙。
新中国成立后,“四合院”“三合院”已不多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房基多有集体安排,以土石结构为主,修建排房。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农村开始兴建前出厦的平顶砖房,俗称“锁皮厅”,屋内为水泥地面或瓷砖铺地,房檐多用瓷瓦装饰。正中门前筑有台阶,两边垒有花墙。过道大门,迎门墙上绘有迎客松、仙鹤、山水等壁画,整个庭院布局合理,美观大方。90年代后期,时兴单元平房和二层楼房。城镇住房大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每户一套,面积不等。水、电、暖、煤气、卫生、通讯设施齐全,居民生活方便。进入21世纪,城镇建设进度加快,建起了一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住宅小区。经济发展较快的乡村,居民住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逐步向城镇化发展。住房习俗趋向面积扩大,住房结构更为合理,装修追求高档美观,居住讲究舒适方便。旧式房院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