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古山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0&rec=30&run=13

东平现存山寨20处,一般建在相对独立的山头,或是山势陡峭险要处。从史料看,这些山寨起始于唐代晚期,宋金时期,山寨渐多。明清时期,战荒岁饥,义军峰起。这些山寨少数作为军事设施屯兵所用,多为附近村民战时避难之所。由当地政府修建,或民间自发筹建,在村庄附近山顶之上筑墙围寨,形成山寨(亦作“山砦”)。
棘梁山山寨
棘梁山,位于东平湖西畔戴庙镇,海拔105米,山巅崖壁陡峭,满山荆棘丛生,故称棘梁山,又叫小梁山。因明代在此设“巡检司”,故后来称司里山。当年宋江上梁山之前,这里曾为晁盖、吴用、三阮第一次聚义的根据地。
当时的山寨有南门和西门,南门是时迁把守,西门是李逵把守。山西南麓有一条坎坷曲折的石径通往山巅,名为“云梯”,原为石砌盘路,现只存遗迹。山的西面有一个石洞,高米余,群众也称这个洞为“仙人洞”,云梯尽处,山路转平,上面是一块长宽数十丈的巨石,称“漫海滩”,传说是第一座聚义厅遗址。再上面又是一块向南突出、半截悬空的巨石,名曰“探海石”,传说这里是起义军系缆靠船的码头。过了“探海石”,走近“南天门”,就到了棘梁山顶峰。这里四周开阔平坦,靠东面是一块长30米,宽17米的建筑物遗址。据考这里是义军粮仓,义军转移梁山后被官军焚毁,现在尚可找到烧焦的粮粒。粮仓北面石崖上,石窝历历在目,传为义军插旗杆之用。其西为“文昌阁”,阁前曾有一石碑,碑刻记载“宋梁王名江,忠义聚寨,名立良山(即力良山)也”。过了“文昌阁”“玉皇庙”,再往北,是一块4亩见方的平台,俗称“天井院”,院中一眼数十丈深的水井,传为义军所凿。明崇祯丁丑(1637年)6月1日所立《玉皇庙落成碑记》云:玉皇庙“石壁巍然,仪门焕然,与大佛殿、文昌阁、碧霞行宫、娘娘殿、真武庙相互辉映。”
“黑风口”山寨
位于旧县乡吉城二村东北,主峰黑风顶,海拔320米。中部有一处山口,当地群众叫做“黑风口”。黑风口处在水路陆路的咽喉处,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民间流传着“无风三尺浪,有风刮掉头”的说法。相传当年梁山好汉李逵,手持两把板斧,把守在这里,李逵由此得外号“黑旋风”。清代咸丰年间,吉城村民为躲避战乱,将其重建。山上至今还保存着绵延东去的寨墙、视野开阔的瞭望哨、高居峰顶的点将台、大如脸盆的旗杆窝、令人胆寒的斩人台等遗迹。
六工山水浒山寨
位于东平湖西岸、斑鸠店镇南部。因由12个山峰组成,每2个连成一个工字形,共6个工字形,故名六工山。主峰海拔189米。历史上,隋代瓦岗军首领李密曾在此留驻,唐朝药王孙思邈曾在此采药行医,道教全真龙门派始祖邱处机在此修行。这里又是程咬金、阮氏三雄的故乡,晁盖、吴用等初上梁山的起义根据地。
山寨设有三关,建在离湖平面22米高的的悬崖上,南北长136米,东西宽132米,气势雄伟,蔚为壮观。一关设有正副寨门、瞭望台、钟鼓楼、箭楼,易守难攻,是梁山群雄抗衡官兵的第一道关隘。关城内有演武场、点将台、擂石阵、瓮城、南北二门,是水浒英雄操练兵马、排兵布阵的场所。二关高出湖面66米,门楼高15米,设有点将台、瞭望台和南北二个角楼。前是演武场,背依高山丛林,进可攻,退可守,是抵御官兵的第二道关隘。从二关纵深,进入蜿蜒崎岖的216级山道台阶,寓含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好汉。三关高出湖面160米,关门高14米,视野开阔,可俯瞰水陆全景。穿过三关后,有前厅、南北议事厅、侧门、忠义堂、雁台、钟鼓二楼、替天行道旗等,是群雄议事、一百单八将排列座次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