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rec=83&run=13

科技方面,认真贯彻“科教兴镇”“科技兴农”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
了科技推广网络,不断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近几年,农业科技在农业
生产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农作物优良品种、配方施肥、节能灌溉、间作套种、
保持栽培技术和畜禽快速育肥技术、林果速生丰产技术、鱼池精养高产技术
等得到了普遍应用。目前,全镇共有科技示范村25个,科技示范户432户,各
类科技人才897人,被泰安市命名为“科技示范乡镇”。
教育事业发展较快。8年来,以培养“四有”新人、培育世纪人才为中心,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遍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快速
发展。目前,全镇各中小学完成了校舍改造任务,达到了学校基础设施六配
标准,并投资250万元,新建标准化中学一处。至1993年,全镇有中学4处,
小学29处,其中10处被评为花园式学校。在校学生初中1925人,小学7837人,
中小学教职员工54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率90%以上,小学升
学率63%。职业教育,镇设有农技校一处,年培训学员4000多人次。幼儿教
育,镇设中心幼儿园一处,村幼儿园31处,办园率85%,入园率75%。成人教
育,8年来,共有4825人次参加了函授、电大、教育学院等高等学校学习。全
镇青壮年脱盲率达98.2%。
文化事业。加强了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建设。目前,共建文化大院51处,其
中市级文化大院7处,县级文化大院30处。镇驻地设有电影院、剧院各一处,
录像厅4处,老年活动室8处,书店3处。镇文化站、广播站、电影放映站有专、
兼职人员12名。民间有高跷队、武术队、秧歌队、乐队等十几支。文艺创作
不断发展。近几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的各类体裁作品437件,广播、电视
基本普及,广播喇叭入户率达100%,电视普及率89%。中央电视台、山东电
视台和县电视台覆盖面分别达60%、100%、100%。被评为市社会文化先进文
化乡镇。
悠久的历史,给州城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主要有宋代“父子状元”坊、状
元府、飞仙台、元报恩禅寺、老君堂、三清观、关帝庙、文庙、明“龙门连
跃”坊、城隍庙和清代的真武庙、八腊庙、马公祠、书院等,今大部无遗迹。
尚存古迹有:清真寺(北门街南首路西)、永济桥(跨小清河上,址在南关
村南)、龟井(传为龟状城池肚脐,址在桂井子街路西)等。
现代文物主要有:“中共东平县工委诞生地”,址在南卷棚街路东(万里旧
居)。
医疗卫生条件逐渐改善。县第一人民医院驻州城。镇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
目前, 建筑面积2406平方米,占地面积4824平方米,有医务人员75人,床位
35张,设施齐全,治愈率95%以上。村卫生室共60处,其中25处达到了甲级卫
生室标准,共有乡村医生88人(其中医师60人)。各行政村已实行合作医疗
制度。
体育事业迅速发展。8年来,各中小学均有专、兼职体育教师,并配有体育
设施。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全镇中小学生运动会。在县运动会上,镇代表队连
续获得团体总分前三名,每年都有3—5名运动员选入县体育代表队,参加市
运动会。群众体育,民间盛行游泳、跑步、棋类等十几种体育活动。1988年,
成立了老年体协,设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和20个活动小组,活动器材比较齐全,
老年人每天都坚持活动,多次参加县、市老年人运动会。
计划生育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几年来,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计划
生育指标。1987年荣获山东省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1993年,全镇计划生
育率99.21%, 晚婚晚育率100%, 节育措施落实率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
5.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