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和十年规划的制订情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rec=579&run=13

1989年下半年,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开始编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及十年(1991~2000)规划纲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到1991年,整个编制工作完成。主要内容包括:东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和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五个专题规划及行业规划、十七个乡镇的“八五”计划及十年规划纲要(草案)三个部分。1991年8月,经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以县政府文件东政发[1991]41号文印发了《东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1992年下半年,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抓紧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按照程序对《东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进行了修订,1993年5月,经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以县政府文件东政发[1993]28号文印发了《关于〈东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的修订意见》的通知。为了落实好此“修订意见”,县政府组织编制了《东平县“一、三、四、十”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一并作了印发。
“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修订意见,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坚持实行开放、开发、改革三位一体,大力发展市场,坚持“兴商、重工、强农、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东平县“八五”期间及今后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改革力度,实施全方位的开放,在不断优化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努力加快发展步伐,扩大经济规模,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八五”期间,全县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多。“九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在“八五”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达到小康,全县经济达到全省中等发达地区的水平,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主要指标为:国民生产总值“八五”末达到186亿元,年均递增261%,“九五”末达到39亿元,年均递增16%。工农业总产值“八五”末达到425亿元,年均递增33%,“九五”末达到100亿元,年均递增187%。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八五”期间争取达到10亿元,“九五”期间争取达到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八五”末达到5500万元,年均递增195%,“九五”末达到12亿元,年均递增16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八五”末达到10亿元,年均递增317%,“九五”末达到20亿元,年均递增15亿元。外贸出口总值“八五”末达到255亿元,年均递增541%,“九五”末达到74亿元,年均递增238%。人口自然增长率“八五”期间控制在4‰以内,“九五”期间8‰以内。
“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修订意见”还对经济布局和行业规划提出了具体的安排意见。十五个专题规划及行业规划,十七个乡镇也都根据县里的“修订意见”对本单位、本乡镇的规划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1991年以后,开始酝酿东平县经济发展格局,1992年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研究,1993年上半年形成了全县“一、三、四、十”经济发展规划,即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三大公路(105国道、072省道、220国道)沿线为依托,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业开发区、旅游开发区和十大农副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为重点的“一、三”四、十”战略格局。
“一、三、四、十”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是:坚持深化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方针,把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以技术进步为先导,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调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三大公路为依托,以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格局。总的发展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八五”末达到13亿元,年均递增279%,“九五”末达到35亿元,年均递增219%。工农业总产值“八五”末到达355亿元;年均递增391%,“九五”末达到90亿元,年均递增204%。投资规模“八五”末达到8亿元,“九五”末达到12亿元。
发展规划还对“一、三、四、十”格局进行了详细安排。一个中心:县城。城市规模性质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调整以商品流通为主,到“八五”末城市规模达到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万人。到2000年,城市规模达到17平方公里,人口发展到10万人。县城城区内按四区一基地结构布局,即:行政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和蔬菜基地。三条经济带:一是105国道沿线经济带,以县城和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提高发展水平,尽快建成带动全县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经济带。二是072省道沿线经济带,在保证粮食稳定增长,大力发展棉花、蔬菜和畜牧业、林业生产同时,走兴商重工的路子。三是220国道沿线经济带,大力发展大蒜、棉花、中草药的区域种植,发挥水产、畜牧养殖优势,搞好东平湖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以东平湖为中心的旅游业,并以乡镇驻地为支撑点,以现有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建材业,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建立建材、蔬菜和湖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强与东部、中部的横向经济联合,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四个开发区;一是新技术开发区,以化工集团为依托,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发展高新技术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开发精细化产品,以开放促开发,以联合求发展,逐步把新技术开发区建成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工业高度发达、环境整洁优美的工业区,从而带动和促进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大力发展健身器材、工具、开发矿泉水的基础上,重点筹建铁矿,开发金矿。三是商业开发区,分两个点:县城和州城。县城主要是新建和扩建样式新颖、功能齐全、幅射力较强的三个大型购物中心、两处商城、两条商业街、五座营业楼。州城具体是改造八条街、建好九个专业市场、兴建一座五州大厦、搞好城东商业小区的开发。四是旅游开发区,初步形成以东平湖湖上旅游为中心的县内旅游圈,能够参与泰山、曲阜、东平湖、梁山大旅游圈。
“一、三、四、十”还从经济发展规划各方面对主要实施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