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建设搞好人才交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rec=447&run=13

为经济建设搞好人才、 智力服务是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1986~
1993年,人事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完善了各项政策措施,采取多种
形式,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引进经济建设所急需要的各类人才,取得了显著
成绩。
1、围绕人才引进工作,做好广泛的调查研究。1987年,针对我县人才匮乏,
特别是企业缺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实际,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摸清了全县各行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企业缺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需求的状
况,为有的放矢地引进人才提供了依据。1986~1991年,全县共引进各类人
才114名,分别充实到县属企业、乡镇企业的管理技术岗位上。
2、建立了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了各项优惠政策。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1988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引进人才、项目、资金设备的
试行规定》,1992年,县委、县政府把引进人才工作作为实现经济超常规、
跳跃式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引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借鉴外地经
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优惠的政策规定(东发[1992]18号文《关于做好
引进人才工作的试行意见》),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专项资金先
后在济南、兰州、成都召开了层次高、规模大的新闻发布会,《大众日报》、
《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报刊刊登了东平的优惠政策,县政府驻北京、
夏门等13个驻外办事机构对我们的优惠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在全国引起
了强烈反响, 1992年共来人来函5001人,办理调入手续43人,达成意向流动
156人。
3、实施了引进和聘用人才的“千人工程”。1993年,县委、县政府把引进人
才工作作为振兴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强化了
工作措施。到1993年底,共引进和聘用各类人才1121名,其中正式调入196名,
聘用411名,兼职服务514名。具体工作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
级各部门都把引进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工领
导靠上抓,在全县形成领导重视上下一齐抓,尊重人才,争聘人才的良好局
面。 二是制定了鼓励用人单位引进人才的政策规定, 明确了奖惩措施,把
“千人工程”目标分解到部门乡镇。三是全县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
确立了“聘用和正式调入相结合,多种形式引进人才”的方针,和有关科研
单位、大专院校、外地大中型企业和人才市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多渠道全
方位引进人才。1993年共发出联系函2185封,回收1821封,洽谈成功1121人。
四是对引进的人才,坚持与本地人才一视同仁、平等竞争、充分信任、大胆
使用。在引进的1121人中,担任企业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202名,担任厂级职
务的20名,在关键技术岗位上的688名。引进人才攻克技术难题500多个,开
发新产品103个,新上项目74个,创办企业5个,新增产值9809万元,利税876
2万元。五是县人才交流办公室对应聘人才搞好全方位服务并跟踪督促优
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组织拍摄了24集电视系列片《人才
何处不生辉》,举办了人才事迹展览,组织召开了引进人才代表座谈会,通
过典型引路,广泛宣传,大大激发了引进人才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
顺利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引进和聘用人才的“千人工程”奋斗目标。
4、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干部调配工作。一是针对县乡镇企业起步晚,缺乏技
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实际,配合其他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
乡镇企业工作的意见》,通过挂职、任职、聘用等形式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支
援乡镇企业发展。1986~1988年,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先后选派了3批、
155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企业工作。这些人以其技术专长和经营管理才能为
乡镇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放活人才,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进行
技术承包。1988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搞活科技人才的三个文件,并
制定了17条优惠政策,通过采取“放宽政策、领导带头、行政干预、典型引
导”等形式,大力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农口各业
先后有414名科技干部到农村签订了250份技术承包合同。三是以调整用非所
学、用非所长人员和解决夫妻分居为重点,1986~1993年共调配干部954名,
充分做到了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同时也解除了一些干部的后顾之忧,为充
分发挥干部的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