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洼地改造成效显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rec=352&run=13

大安山乡是宋代梁山水泊廖儿洼,元、明、清代的“安山湖”。如今地
处东平湖一、二级湖之间,是东平、梁山两县的洪水走廊。1958年7月,国务
院决定将东平湖扩建为水库后,为修筑东平湖堤及移民村台,境内方土坑渐
多,地势随之低洼。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一些涝洼地,变水害为水利,自改
革开放以来,乡党委、政府决心进行根治,将其全部改造成“上粮下鱼”的
生产基地,至1993年已取得显著成效。①立足现实,多方筹资,群策群力治
理涝洼。为实施这一工程,乡党委、政府广泛发动群众,多方筹集资金,调
集一切积极因素协力会战。到1991年共投资200万元,投工30万个,动用土方
180万方,改造沼泽涝洼地3000余亩,其中开挖高标准鱼塘1000亩,台面粮田
2000亩。鱼塘年产成鱼30万斤,台面年产粮食160万斤,年均收入120万元,
乡民年均增收100元。②采用股份制形式,促进工程的顺利进展。在涝洼地改
造中,乡党委、政府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了12
条优惠规定,并确定采用股份制(改造30亩为一股)形式,开发夹河套5000
亩荒滩。入股者自筹资金,进行改造,按时按质改造验收合格后,由改造者
无偿经营使用8年,然后交还集体,并有优先承包权。《规定》一出台,立
即引起了轰动,不少村民和企事业单位纷纷投资入股,共达120分,筹集资金
400万元。通过这种形式,使全乡涝洼地改造顺利完工。真正达到台面种粮、
池塘养鱼、水面养鸭、“上粮下鱼”的新景象,1993年总收入比1 991年增加
近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