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rec=3&run=13

一、主要任务、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七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根据全国、省市的要求,东平县“七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搞活的基本方针,坚定地搞好各项改革,
以奠定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重点
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物资、技术和人才
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准备必需的后续能力。③在生产发展和经济
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④逐步把我县建设成为科
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综合功能较强的经济区。
实现上述任务,必须继续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稳步前进的原则,努力
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继续消除经济生活中某些不稳定的因
素,力求把各项计划建立在积极可靠的基础上。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搞好政治
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各项管理体制,以
促进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强化为农业服务的机制。坚持决不
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针。
——充分发挥东平湖这一资源优势和其它优势,提高集约经营水平,面向国
际国内两个市场,搞好对内对外两个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协作和交流,
发展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起开放式、贸工农(渔)型的经济模式。
——以多种经营、乡镇企业为突破口,以农业、工业技改和科技教育为重点,
以协作联合为重要手段,切实搞好我县“五大商品基地”建设和六个“一条
龙”生产,大力推进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后续能力。
——正确处理效益和速度、质量和数量的统一关系,避免大起大落,力求以
较少的投资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扎扎实实地把“双增双节”运动引向深入,
实现速度、效益、后劲三统一。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切实把建设重点放到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和改建扩建上来。坚定不移地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运用先进技术,改
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速整个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
——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控制、调节和管理。注意利用经济杠杆把计划和市
场、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保证物质
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七五”期间,我县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证
经济建设的稳定增长。 到1990年各项主要指标确定为: 社会生产总值达到
66757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06%;国民收入达到4100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
10%;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5224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12%;工业总产值达到
27368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87%,其中:县属工业达到13400万元,平均每
年递增147%;乡镇工业达到360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27%;村办工业达
到1036 8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39%;农业总产值达到27856万元,平均每
年递增6%,其中:种植业产值达到15024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林业产值
达到1275万元,平均每年递增9%;畜牧业产值达到6219万元,平均每年递增
9%;副业产值达到3492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7%;渔业产值达到1846万元,
平均每年递增20%。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5%,国营工业企业百元
产值利税率达到20%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17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5%。
城乡市场进一步扩大,社会商品零售额1990年达到28997万元,平均每年递增
12%;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990年达到500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37%。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小学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初中教育普及率达到75
%以上, 高中发展到6处, 在校学生达到3900人,各类职业中学在校学生达
3900人,由1985年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30%,提高70%以上。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86元;职工工资每年有相应
的提高;全县人均占有粮食900斤,肉、蛋、渔、奶55斤;人均消费水平每年
递增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人民的衣、食、住、行及就
学、就医各方面的条件均有较大改善。
二、主要产业的安排和要求为了实现“七五”奋斗目标,根据我县情况,要
继续强化优化农业这个基础, 突出一个重点(乡镇企业) ,发挥三个优势
(东平湖、建材、旅游),振兴四个行业(麻纺、化工、机械、饮食业),
狠抓一个关键(科技教育),强化协作联合,促进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
展。
(一)农业
农业是全县经济的基础,一定要强化优化这个基础。要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
的前提下,抓好商品粮基地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立最佳经济组
合。优先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整个农村范围内的多种经营,走农、林、
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路子,促使农副产品尽量实现其价
值。靠政策、靠科学加快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发展。1990年
全县粮食总产达到65亿斤,人均占有900斤,棉花总产达到1000万斤,花生
总产达到2500万斤,红(大)麻总产达到1600万斤。经济作物要有较大发展,
林、牧、副、渔业产值达到12832万元,由1985年占农业总产值的346%,
提高到46%。为此,“七五”期间,要集中力量,搞好“四个突破”,建立
“五大基地”,大打乡镇企业翻身仗。
四个突破:一是水产品产量的突破,到1990年水产品产量突破2万吨,其中鱼
贝类产量8000吨,比1985年的3000吨增长83%,经济水生植物,由现在的5万
亩,发展到10万亩。二是食草畜牧业生产有较大突破。1990年全县大牲畜发
展到6万头,其中鲁西黄牛4万头,马(骡、驴)2万头,生猪20万头,羊17万
只,其中小尾寒羊6万只,兔类发展到70万只,禽210万只。在稻屯洼发展西
德野鸭、飞鸭80万只。1990年前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饲
料三个服务体系,使肉类产量达到3835万斤,蛋类产量达到4000万斤,奶类
产量达到31400斤。三是外贸出口总额有新的突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由
1985年的862万元,“七五”期间争取提前实现5000万元,使我县尽快成为外
贸出口的基地县。四是多种经营乡镇企业的突破,“七五”期间,要认真贯
彻“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立足本地资源,
面向市场需要,从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出发,加强对乡镇企业的引导和管理,
促进乡镇、村、联户、个体一齐上,逐步把农村富裕劳力由种植业转向农副
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生产经营项目上来。1990年
乡镇企业产值要达到3600万元,“七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215%;村以下
工业产值达到10368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39%。
“五大商品基地”:一是粮棉油麻优质高产基地。以南部平原为重点,进行
综合开发,按照农业系统工程的要求,良种优法配套,搞好精种高产、集体
经营、发展立体农业。这个基地的总面积约30万亩左右,主要发展小麦、花
生、大豆、玉米、啤酒大麦、棉花、水稻、大麻。经过努力,使之成为全县
的粮仓,成为良种繁育基地和技术推广应用基地。到1990年全县麦田开发试
验扩大到15万亩,建大豆丰产基地1万亩,水稻基地5000亩,优质棉基地2万
亩,啤酒大麦基地1万亩。麻类面积扩种到4万亩。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全县
种植业的发展。
二是水产生产基地。以“湖”为中心,包括附近湖洼地区,共有水面25万亩,
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大力养殖优质鱼、中华绒鳌蟹、罗氏沼虾、甲鱼,种植、
管理好苇、蒲、芡、菱、藕等,到1990年水生经济植物面积由现在的5万亩发
展到10万亩,同时切实抓好万亩坑塘养鱼500斤高产试验,发展围网养鱼5000
亩。使鱼类产量达到8000吨。
三是畜牧生产基地。各乡镇可根据资源、技术条件,因地制宜地搞好畜牧业
生产基地建设。我县以北部山区为重点,建立小尾寒羊、肉食兔饲养基地;
以沿湖沿黄乡村为重点,建立水貂、麻鸭、长毛兔、西德野鸭基地;以南部
平原乡村为重点,建立鲁西黄牛、瘦肉型猪基地。“七五”期间建立健全畜
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养饲料三个服务体系。
四是林果生产基地。在继续抓好平原和沿黄5公里的造林绿化的同时,以北
部山区为重点,按照适当集中,成片发展的原则,建立起苹果、山楂等几个
林果生产基地,到1990年发展到47万亩,同时要大力发展各种适销对路的
干鲜果品, 尽快扭转我县果品生产“短腿” 的状况,还要因地制宜地发展
“三条”用材林,做到乔、灌、果结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到1990
年全县经济林发展到7万亩, 其中苹果35000亩,梨5000亩,核桃2000亩,桃
7000亩,山楂12000亩,巨蜂葡萄3000亩,枣3500亩。干鲜果品产量突破万吨
关,用材林发展到54000亩,林木蓄积量达到5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25
8%。
五是在县城和州城镇附近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到1990年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
积极推广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技术,使蔬菜种植向四季常青发展,并逐步解
决保鲜、储藏问题,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村经济的几项主要措施:一是继续完善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并鼓励农民根据自愿互助互利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经营。对
粮、棉、油等农产品,普遍推行合同定购制,严格落实购销双方的经济责任,
适当协调农村产业间的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前、产后综合服务组织,为
农民搞好机械服务(农业总动力由“六五”25万马力发展到30万马力,每百亩
耕地由26马力达到31马力)、科技服务、水利服务、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农
副产品销售加工服务,提高综合服务效能,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二是发
挥东平湖这一区域优势。根据省在东平湖现场办公会议精神,按照“以渔为
主,渔牧农工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开发建设方针,重
点搞好东平湖区53个开发建设项目。三是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原有农
田基本建设基础上,本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土壤改良和水利
设施的维修、加固、改造工作,有计划的发展井灌和引黄引河补源及灌排结
合。“七五”期间,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除涝面积5万亩,以提高
抗灾能力和综合经营能力,保障农业协调稳定发展。四是继续加强贫困山区、
库区建设,做好扶贫工作。进一步放宽政策,并在财力、物力、技术上给予
必要的支持,把扶贫工作和发展乡镇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培植其自身发展的
活力,争取二、三年内,改变贫困面貌。五是要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严禁侵
吞、乱占耕地,严格执行审批手续。
(二)机械、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要立足于现有基础,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加快技术改造,上
品种、上质量、上水平。“七五”期间,要把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
造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打破行业
和部门界限,发展横向联合,逐步调整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集中力量发展
优势产品和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七五”期
间,机械行业要逐步实现由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过渡到整机组装,以县农机
厂为主体,带动工具厂、农机二厂、汽修厂三个机械加工企业,形成多种轴
类和机械制造的联合体。
化学工业,“七五”期间,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扩大生产能力,到1990年,
合成氨年产量达到16万吨,纯碱年产1万吨,同时增加硬脂酸、甘油、橡
胶促进剂等化工新产品。1990年化学工业产值达到2050万元,实现利税400万
元,合成氨创部优产品。
(三)消费品工业
“七五”期间,围绕旅游事业发展的趋势和人民消费要求的变化,必须合理
调整消费品生产结构,要在抓好传统消费品生产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生产
门类, 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中高档产品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七五”期间着重抓好以下几个行业。
1、食品工业
要把食品工业放在消费品生产的首位。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老年食品、
儿童食品、旅游食品、方便食品以及地方传统名吃,提高唐龙健美酒、果露
酒、优质粮食酒的比重,开发与增产唐龙健美酒、天然酱油。到1990年健美
酒年产量达到2000吨,天然酱油年产量达到1000吨,粮食酒年产量达到1000
吨,糕点、糖果年产量达到1000吨。同时,积极发展食品包装,加强食品卫
生管理,食品工业年产值达到2102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7%以上,逐步把食
品工业发展成为我县骨干行业之一。
2、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要在全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产品适销对路的前提下发展数量,
在大麻脱胶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切实抓好脱胶、纺纱、织布、印染“一条龙”
生产线。到1990年,精干麻年产量达到4000吨、麻混纺织布年产量达到800万
米,纯棉阔幅布年产量达到1000万米,纺织工业年产值达到5600万元。
3、塑料制品工业
要扩大塑料制品的服务领域,注意产品的先进性,除了发展市场生活塑料制
品外,重点发展建筑塑料、农用塑料、包装塑料和工程塑料,在以塑代钢、
以塑代木等方面有所突破。“七五”期间,搞好现有塑料制品厂的技术改造,
1990年塑料制品年产量达到1000吨以上,塑料工业年产值达到4500万元以上。
4、造纸工业
我县造纸工业基础较好,原料丰富。特别近几年通过技术改造,设备装备水
平有了一定提高。“七五”期间,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努力开发中高
档产品和短线产品,积极开发出口纸、生活用纸,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治
理污染。到1990年,全县造纸年产量达到8200吨。
5、家俱和工艺美术工业
家俱工业,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逐步实现技术标准化、产品
配套化、零件通用化、规格系列化,要积极推广板式、组合、折叠、多用的
家俱。同时兼顾传统产品,发展新产品,增加中、高档产品。到1990年,各
种家俱达到2万件,每年产值达到200万元。
工艺美术工业。要坚持内销与外销、城市与乡村并重的原则,突破现有品种、
传统产品与传统工艺的框框。打破行业界限,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
展新产品。“七五”期间,我县工艺美术工业产品要瞄准国际市场,内销服
从外销,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到1990年工艺美术工业产值达
到25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675%。
6、农副产品加工业
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为适应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和我县
五大基地建设,“七五”期间要把农副产品加工业放到突出的位置上,重点
发展与五大基地相对应的水产品综合加工,粮、棉、油加工转化,鲜果储藏、
畜产品加工储藏等项目。1990年前商业系统新建水产品综合加工厂一处,加
工、经营水产品、畜禽产品十几个品种,年产值达1500万元;宿城乡以玉米
为原料新建5000吨变性淀粉厂一处,年产值达到600万元;各种畜禽产品的冷
藏库容量达到150万斤。乡镇要有计划地发展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搞好
对水产品、畜产品的加工增值及其下角料的综合开发利用,到1990年全县农
副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200万元。
为促进消费品生产的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要有步骤地拉开名牌优质
产品、新产品同其他一般产品的质量差价;二要继续在贷款使用、能源和原
材料供应方面优先安排;三要对新产品开发给予一定资助;四要进一步搞好
麻类、啤酒大麦等原料基地建设,为消费品生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的原料;
五要以优质名牌产品为龙头,以协作联合为重要手段,扩大消费品生产能力。
(四)能源工业
我县能源工业,“七五”期间首先把重点放在能源节约上,抓好各部门各单
位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有计划、有重点地改造耗能高的设备,尤其是
化工、建材、造纸、酿造等行业。到1990年计划安排年节约标准煤6000吨;
二是我县煤矿要尽可能挖掘潜力,以缓和供求矛盾;三是在风能、太阳能和
沼气等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利用方面,要有突破。到1990年风力发电机发展
到1000台;四是“七五”期间进一步考查论证,争取在沿湖建6000千瓦小火
电站一处。到1990年全县供电量计划达到13500万度,电力负荷达到17200千
瓦,用电村达到675个。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地方交通以公路为主,因地制宜,发展水上运输,“七五”期间,公路建设
要在初步形成公路网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布局,积极扶持山区、库区公路建
设,一是重点修筑州城至商老庄、沈屯至卧牛山、昆山至司里、东平镇至梯
门四条公路,延伸环湖公路里程;二是在东平湖中部开通二十里铺至银山水
航道,新建两个码头。到1990年,地方交通货运总量达到115万吨,其中专业
公司达到135万吨, 货运周转量达到5000万吨/公里, 其中专业公司达到
1500万吨/公里,平均每年递增4%。
邮电通讯业要有较大发展。“七五”期间争取县城驻地全部用上自动电话,
县电报通讯纳入全国自动转播网。 1990年前,载波电路由目前的37条增加到
50条, 农话中继杆路由现在的108杆公里增加到250杆公里, 交换机发展到
3000门,话机由现在的567部增加到1367部。新架设县局至州城、州城至湖西
各乡镇专用电话通讯杆线。
(六)建筑业和建筑材料工业
“七五”期间,建筑业要有一个大发展。1990年,建筑业产值达到7252万元,
平均每年递增75%,建工系统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248元,比1985年提高4
1%。为进一步提高建筑质量,加速建筑业的发展,一要积极推进建筑业管
理体系的改革,新开工的工程都要努力创造条件,实行招标承包制投资包干
制。建筑队伍要实行城乡结合的体制,国营施工队伍要进一步提高素质,积
极整顿,发展乡镇建筑队伍。建筑企业要完善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并建
立适合施工生产特点的分配制度。二是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主体结构要扩大预制范围,减少现场操作,逐步更新陈
旧和耗能高的施工设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机械效率。三是坚持质量
第一的方针,逐步充实质量检测手段,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功能和质量标
准。四是努力降低物资消耗,积极采用各种节约代用措施,减少水泥、钢材、
木材等物资的消耗。
积极扶持和发展室内装修行业。随着城乡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高级饭店、
宾馆等相应增多,城乡居民住宅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室内装修、装饰业必将
有较大发展。“七五”期间,要逐步建立一支技术水平较高的室内装修队伍,
培训设计和装修技术人才,提高装修能力。
建筑材料工业,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建材资源,大力发展水泥、砖、瓦、
灰、沙、石等建筑材料。“七五”期间,两处乡镇水泥厂进行扩建改建,向
高标号、新品种发展,全县水泥年产量达到15万吨;要搞好长条石、大理石
等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接山大理石厂年加工大理石20000平方米;大羊粘土
砖在保持省优质的基础上,也要增加花色品种。1990年全县红砖和灰沙砖产
量达到2亿块。
(七)饲料工业
“七五”期间,我县饲料工业要紧紧围绕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扩大生
产能力,重点发展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颗粒饲料,大力推广青贮饲料,碱
化麦秸、棉籽饼去毒等新技术。到1990年,饲料工业产量达到13000吨,产值
达到1200万元,其中粮食系统产量达8000吨,产值200万元,外贸饲料代工业
产量达到5000吨,产值达到1000万元。
发展饲料工业,一是要根据畜牧业发展方向,推广开发新产品,生产饲料添
加剂,增加颗粒饲料的生产能力;二是要充分发挥我县已播万亩苜蓿草的优
势和其它饲草资源优势,搞好综合利用;三是提高服务质量,采取以粮换料、
来料加工、增加服务网点等形式,为群众提供方便,以促进我县畜禽业的发
展及其饲料工业的良性循环。
(八)商业和对外贸易
商业,“七五”期间要进一步改革流通体制,搞活商品流通,扩大消费品供
应,促使城乡市场更加繁荣活跃,使流通与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相
适应,与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特点相适应,同时努力保持物价的基本
稳定,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到1990年,我县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
8997亿元,比1985年增加1254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
搞好商业工作的措施,一是进一步搞好商业、供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行完
善商业内部承包责任制;二是发挥商业、供销主渠道的作用,建立以名优产
品为龙头的加工、生产、运销、服务体系;三是增设服务网点,完善市场体
系,提高服务质量,围绕人民群众的吃、住、行、购,有计划地兴建一些专
业商品贸易中心。“七五”期间,重点搞好州城镇、东平镇、银山镇、老湖
镇的市场建设,在东平镇建3300平方米的商业综合贸易大楼,并以此为中心,
建一处封闭式商业街。 银山镇建一座1200平方米的供销大楼,州城镇建一座
1000平方米的供销贸易大楼外,建封闭式商场1500平方米,商亭510平方米。
各乡镇要逐步增设农贸市场,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外贸工作要继续贯彻内销服从于外销的原则和质量第一的方针。积极组织和
扩大出口商品货源,要加强出口商品的研制和开发,增强创汇能力。到1990
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比1985年增加3966万元,平均
每年递增37%。
搞好外贸工作的主要措施:一要搞好信息的搜集、分析和传递,尽量避免生
产和收购工作的盲目性;二要积极培植出口货源,建立出口产品基地,以冻
刀豆、芦笋为主要出口商品,罗氏沼虾、西德野鸭以及东平湖水产品的生产
都要有较大发展。使外贸出口基地新增产值2500万元。同时要有计划地使水
河松花蛋、水貂皮、西德野鸭、呆扳手、中高档卫生纸、粉碎机及麻纺织品
等成为我县外贸出口的拳头产品,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并争取三、四个厂成
为外贸专厂。
(九)旅游业和第三产业
“七五”期间,要积极组织力量,开发建设东平旅游事业,以旅游业带动我
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开发建设的主要项目:一是沿龙山街向西至白佛
山修建一条长6公里的油面公路,下一步再向西延伸到东平湖;二是逐步把
东平湖建成具有民族特色,服务设施全面配套的旅游胜地。计划在二十里铺、
昆山建两个码头,开辟水上航线。购置部分游船、游艇;三是整修东平州城,
有计划地修复文物古迹,修建环城公路;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在县城内(青
峰山下)修建一处公园,建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文物馆。
发展旅游事业,我们确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省政府已决定把东平湖列入全
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规划。泰安市委、市政府决定以泰山为中心,分东西两
条线,把东平的白佛山、腊山、东平湖作为西线的主要景点。“七五”期间,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发展旅游事业,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我县第三
产业的发展。
“七五”期间,第三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增加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各
项公共事业等传统服务项目,逐步满足人民日常生活中购物、就餐、乘车、
理发、修理、医疗、文化娱乐及家庭服务等各方面的需要。同时,要大力兴
办金融、保险、咨询、信息、广告、法律、技术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以增
强吸引力和辐射力,发挥旅游区优势,促进我县第三产业的兴旺和经济繁荣。
三、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一)科学技术
经济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七五”期间,一定要把科技工作放到
战略地位上来,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大力开发推广已有的科技成果。根
据“国家经委、国家计委推选的关于1986至1990年国家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
结合我县情况筛选利用, 使其尽快发挥效益, 并抓好我县“鲁豆四号”、
“大麻脱胶”等科技成果的推广、实施;二是集中力量,组织科技攻关,解
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某些关键技术问题;三是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
活动,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四是加速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
对正在进行的技改项目,首先在设备的组装、调试中抓好技术骨干的培训、
提高,其次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革传统产业、传统工艺、传统产品,重点
抓好39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其中:农业24项;工业15项。此外在社会科
学方面要集中各专业人才之所长,县直有关部门和各社会团体要围绕加强精
神文明建设、围绕经济、科技、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
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促进我县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事业
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有赖于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有赖于教育
事业的发展。
普及基础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标志,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一代新人
的奠基工程。“七五”期间,要突出抓好农村的扫盲工作和普及小学教育的
巩固工作,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为后十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打
好基础。
继续调整中等专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采取多种渠道、多种
形式办学,逐步建立起一个行业配套、结构层次合理、能与普通教育相沟通
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七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两处农技中学教育设施
的配套,搞好专业布局。进一步加强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争取把我县进修
学校列入多学科的市属中等师范学校。计划高中发展到6处,县城驻地增建
实验初中、小学各一处。
要继续发展电大、业大、函大、委托代培等多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七
五”期间,计划由曲阜师范大学为我县培训中学教师370人,其他高等院校每
年为我县培训430人,县教师进修学校每年培训小学教师100人,县办电大100
人,通过中师函授培训1800人。
发展教育事业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全面推行、完善教学责任制;
二是调整教育布局,搞好职工教育,提高职业中学与高中在校生的比例,使
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由目前的750人,发展到3000人以上;三是要增加智力投资,
改善办学条件,适当提高教育投资的比例;四是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整
顿各级领导班子,严肃工作和教学秩序,继续推行学校领导同志的工作、教学
“双肩挑”的制度。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七五”期间,我县安排固定资产投资22800万元,比“六五”期间增加45%。
其中:基本建设20项,投资4000万元,技术改造30项,投资18820万元。
“七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既要适应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
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需要,坚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又要本着
尽力而为,协力而干的原则,为后十年的经济振兴打好基础,增强后劲。同
时还要对投资结构,资金投向进行合理的调整。“七五”期间,要把发展乡
镇企业和县属企业的技术改造、改建扩建作为投资的重点,压缩除旅游设施
以外的楼、堂、馆、所等非生产性建设,适当控制住宅建设,严格基建程序。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能缓的项目就缓,该上的项目就坚决保上去,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的出现。
五、财政、信贷和物资(一)财政收支
我县财政收入在1985年1049万元的基础上(含湖西),“七五”期间平均每
年递增157%,1990年达到2170万元;财政支出在1985年1505万元的基础上,
“七五”期间每年递增76%。到1990年安排2182万元,财政收支达到基本
平衡。
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必须努力加强增收节支工作,努力把“双增双
节”运动引向深入。学会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各行各业都要增强投入产
出观念,要从支持生产着手,培植和扩大财源。要逐步完善税收制度,增强
人们的纳税观念,减少跑、冒、滴、漏,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财政支出的安排,要精打细算,严格控制。除了保人头费外,要首先保证改
革措施实施的需要,支持价格体系和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科技教育事
业费支出,适当安排生产发展资金,控制行政经费和其他事业费的增长。要
严肃财经纪律,严禁铺张浪费,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并采取多种办法,管好
用好预算外资金。
(二)信贷
“七五”期间,信贷要继续加强宏观控制,严禁突破信贷计划规模,同时又
要改善宏观控制,区别不同情况,该紧缩的紧缩,该支持的支持,合理供应
和使用资金。到1990年,计划各项存款5694万元,平均每年递增83%,各
项贷款17233万元,平均每年递增98%。“七五”期间,各种资金的流向都
要纳入计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物资供应
物资供应部门要在确保计划内材料供应的前提下,搞好计划外物资的经营,
实行定、保结合的包干责任制。到1990年物资综合服务公司各种物资经营额
达到3000万元,比1985年增加180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58%。
“七五”期间必须加快物资体制改革,把解决物资供应的着眼点由计划分配
转移到搞活物资市场上来。初步打算:一是围绕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搞好
服务工作,扩大计划外物资供应的范围和数量;二是按照物资的合理流向,
建立物资贸易中心,增设物资生产资料市场,进一步扩大物资的协作与交流;
三是在积极组织紧缺物资增产的同时,抓好物资的节约代用和综合利用,改
善物资经营,加快物资周转;四是要切实搞好计划供应和品种调剂,更好地
为生产建设服务;五是充实购销人员,完善承包责任制。
六、国土开发和整治根据全国、全省的统一部署,从1986年开始将全面展开
国土整治工作。“七五”期间,要在摸清国土资源的基础上,按照自然规律、
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按照我县经济和社会发
展总的设想,搞好国土资源的规划、开发、治理和保护。促进生产力的合理
布局。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主要任务是:
(一)编制国土开发和整治规划。首先要摸清“家”底,搞好国土资源调查。
编制好以2000年为期限的综合国土规划和若干个专题规划。
(二)安排好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我县国土资源的特
点,“七五”期间,重点搞好土地、建材、东平湖、矿藏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整治,统筹安排好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国土整治项目。
(三)加强区域综合开发。“七五”期间重点搞好以南部平原为主的粮、油、
牧区开发;以北部山丘为主的林(果)牧、粮区开发;以中西部为主的东平
湖综合开发;西南部湖洼为主的粮、麻、水产养殖开发和东北部沿汇平原区
的粮、牧、林开发建设。
(四)搞好水土保持,维护生态平衡。“七五”期间,要从植树种草,增加
植被入手,治山治水,封山育林,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受益当代,造福后代。
(五)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和节约。要认真
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非农业占地和严禁超计划占地,制止机关和
企事业单位盲目扩大厂房和生活设施用地,农村住宅建设要提倡向高层发展,
尽量利用山坡地、废弃地和旧宅基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加强土地法的宣传
工作,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以法管好土地。
七、经济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七五”期间,经济体制将进入全
面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经济建设长期稳定发展和“七五”计划圆满完
成,必须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改革的
方向要坚定不移,步骤要慎重稳妥,措施要相互配套。“七五”期间按照中
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搞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要基本上奠定新
的经济合同制的基础。

(一)进一步搞活企业
进一步简政放权是搞活企业的中心环节,要逐步减少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扩大指导性计划和企业自销比重,给企业在产供销、人财物等方面以更大的
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
产者和经营者。
企业要把增强活力的着眼点放在企业内部改革上,理顺内部关系,发挥企业
本身拥有的优势,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聪明才智,提高企业自我改
造,自我发展的能力。一是中小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式,逐步推
行承包经营租赁制,把企业的经营权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转让给承包
者和承租人;二是企业在确保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
己的优势开展多种经营,或者进行产品的延伸和服务的延伸;三是切实加强
企业管理,适当划小内部核算单位,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向管理要速度、
要效益、要后劲,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全县所有企业都要制订管理升级规划,
争取“七五”期间全县国营工业企业管理水平普遍升一个等级。
(二)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
要进一步改进计划管理,逐步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到运用经济杠杆和经济手段
进行间接控制为主的、更全面的、宏观管理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财政、金
融、信贷、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的作用。大力加强审计、工商管理、统计、
计量标准等监督性的管理部门,逐步建立适应新体制的组织机构。
(三)逐步完善计划指导下的市场体系,城、乡间进一步相互开放
一是进一步发展消费品市场、农贸市场;二是进一步扩大生产资料市场,扩
大自由购销比重,有条件的乡镇,可建立物资商场,面向社会经营,增加物
资流通渠道;三是逐步开辟和发展资金市场,促进资金横向融通,激励部门
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投资;四是逐步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建立健全技术经营
组织,广泛开展技术有偿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活动;五
是促进人才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制订优惠政策和条件,鼓励各方面的人才
到乡镇企业、贫困区工作,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为了形成和完善市场体系,必须继续改革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逐步实
行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相结合的价格体系,更好地发挥价格对生产、流通和
消费的调节作用。
(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
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是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合理配置和加快发展社会生产
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要认识到发
展横向联合的重要作用,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法律上予以保护,组织上予以
适当加强。第一,要利用我县矿产建材和旅游资源的优势,积极引进资金、
引进技术,制订出一系列互惠互利、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合资办企业方面迈
出新的步伐。第二,抓好技术协作,要面向先进企业、先进技术、发展新产
品,开拓优质名牌产品,逐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对口技术协作关系。第三,
抓好物资协作,筹建经济技术开发公司,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第四,
开展人才交流和人才培训,解决我县经济发展中急需的专业人才。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一)居民收入和消费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全体社会
成员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部政策的出发点。
根据“七五”期间生产发展的可能,预计到199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86元,
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260元。人均消费水平每年递增6%以上,人民的衣、食、
住、行、学、医各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在分配问题上,要进一步贯彻按劳分
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端。同时也要防止收入过分悬殊的
现象,采取积极的政策,鼓励共同富裕。在居民消费问题上要适应城乡居民
多层次、多样化和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注意增加肉、奶、禽、水产品、水
果和蔬菜,增加各种食品、饮料、中高档家俱、服装和其他耐用消费品的生
产,要正确引导消费方向,促进消费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
“七五”期间,我县将进入第三次生育高峰,为了保证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
会发展相互协调,保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一定要把计划生育
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坚持两种生产一齐抓,使我县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8‰,到1990年全县人口控制在70万人以内。为实现上述任务,必须进
一步健全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真正做到既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又密切党
群关系,促进安定团结。要认真执行二胎生育的有关政策,坚决杜绝多胎生
育和计划外二胎生育,要积极教育鼓励青年自觉实行晚婚晚育,提高优生优
育的宣传教育和妇幼保健工作,提高人口素质。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责任制,
把国家分配我县的人口计划包干指标层层落实下去,在坚持思想教育为主的
同时,辅以必要的经济措施和组织措施。
(三)劳动就业和劳动保护
要继续抓好劳动就业工作。初步预测,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将新增加6500人,
农村劳动力也将有较大增加。在城镇要进一步贯彻执行“三结合”的就业方
针,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多形式安排就业。要加强大企业和乡镇企业对
劳动力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级劳动服务组织,增加劳动
者服务网点,争取多安排部分待业人员。要从社会地位、经济政策和物质条
件等方面鼓励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劳动力密集的第
三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集体就业和个体企业的比重。“七五”期间计划安
排6000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1000人,集体所有制单位3500人,乡镇企业、
第三产业和个体经济安排1500人。在农村要继续贯彻“离土不离乡”的方针,
通过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安置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要有
计划地控制“农转非”,防止城镇人口过度膨胀。
劳动保护工作要继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国家监察、
行政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劳动安全制度,逐步健全相应的机构、法规和
监测手段,严格执行劳动保护制度。
(四)医疗卫生
要继续贯彻预防为主和城乡兼顾的方针,深入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群众
卫生运动,显著改善广大城乡的卫生状况,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要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七五”期间筹建第三人民医院,并根据
乡镇医院的技术基础条件,建立5个中心医院,在县城建7500平方米的中医院
一处、建一处750平方米的卫生培训学校。以逐步提高卫生系统特别是乡村
医疗人员的业务水平。为适应县城建设的需要,县二院要适当增加科室,搞
好医疗设备的配套, 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素质,到1990年县属医院增加病床
200张, 乡镇增加病床220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380人,比1985年增加
380人,家庭病床也要有一定的发展,要村村建立卫生室(所),逐步解决
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五)体育事业
要进一步发展体育事业,继续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提高我县各项体育运动的技术水平。凡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都要力争开
展起来。扩大体育活动范围,“七五”末我县参加体育活动人员的比例要有
较大增长,实现竞赛工作社会化、多样化、制度化。县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
运动会,一次老年运动会。各行业还要通力协作,举办多种形式,多种规格
的运动会。
要抓紧体育人才的培育和体育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健全训练体制,争取多出
人才,快出成绩,为升国旗、奏国歌作出贡献。“七五”期间,要建立东平
县武术运动学校,年招生两个青少年武术训练班,建老年气功培训中心一处,
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学设备和体育设施。
(六)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七五”期间,要按照有利生产、保障生活的原则,认真研究和建立形式多
样、项目不同、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国家颁发的职业待业保险制度,已为待业的职工提供了生活保障,城
乡个体劳动者和农村的社会保险制度也要进行研究,逐步实施。要进一步改
革和完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从实际可能
出发,社会保险资金应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合理负担,以企业和有收入的事
业单位承担为主,改变过去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的办法。
要改革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发展福利生产和福利事业。到1990年各
乡镇均建一处敬老院,乡村福利厂要有较大发展,每个乡镇至少要建一至三
处福利厂,尽量安排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伤残人就业,以解决部分伤残人的生
活和后顾之忧。要逐步解决农村“五保”老人的养老问题,按照政策规定妥
善照顾烈军属、残废、复员退伍军人的生活。并根据发展情况,适当调整优
抚标准。认真做好社会救济和扶贫工作,通过必要的救济扶持,提高救济对
象生产自救的能力,使贫困户逐步富裕起来。

(七)城镇建设及环境保护
“七五”期间,要认真搞好县城建设和乡镇驻地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
增强其辐射力和带动力,以适应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
县城建设,要严格按照省政府批准的东平县城总体规划,把县城建成一个风
景优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方便、清洁文明、独具特色的城镇。县
城近期人口12500人,占地2平方公里,到1990年达到21300人,占地3平方公
里。七五期间完成主要街道排水网的配套,搞好城内所有街道和山峰的绿化
工作,新建一处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量逐步控制在110万吨至89万吨。自来
水达到大部回收净化利用,要注意珍惜地下水资源,起标排放控制在30至20
万吨。
乡镇驻地要建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中心,使其成为各乡镇的经济、文
化、教育中心。发展乡镇驻地建设,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产供销的平
衡,有利于就地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
展,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对这件事应引起充分注意,切实搞好各乡镇的发展
规划,逐步组织实施。
城建和环保工作的几项重要措施。一是对现有污染源逐步根治,特别是对污
染较重的造纸、造酒、化工等企业要限期达到排放标准。“七五”期间重点
根治稻屯洼的污染,使稻屯洼水质达到三级排放标准以上;二是不准再产生
污染源,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都要做到“三同时”,在县城西部建
垃圾厂一处;三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四是搞
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继续兴修水利,搞好配套,节约用水,减少浪费;五
是搞好城镇、集镇建设规划和所需原材料的生产供应,以确保县城建设、乡
镇驻地建设和集镇建设初具规模,繁荣昌盛。
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建设高度
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改革的巨大动
力和重要保证。“七五”计划要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并进的计划,各有关部门都应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
用,坚定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全体人民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努力使全社会形成文明的、健康的、积极进
取的精神风貌。
(一)文化事业
各项文化事业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努力提高精
神产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
和文化素养,扩展人民的视野,激励广大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
斗。
新闻、广播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努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满足人民对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和文化娱乐等
方面的需要。要注意加强经济宣传和报导,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七五”期间要建起东平县广播电视中心,并积极巩固、整顿有线广播网,
达到村村通广播,喇叭入户率达到90%以上,并创造条件,争取建立音像制
品制作机构,制作教学、科技、旅游、电视剧等节目。
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七五”期间,除建设部分旅游景点外,还要积
极创造条件,加快县电影院的建设,争取完成工人文化宫和县文物馆的配套
工程。县档案馆要在1988年前建设好档案库房,并投入使用。“七五”期间
有计划地增添复印机、除湿机、空调机、吸尘器等档案保护器材和建立声像
档案等必备的照相器材。
(二)思想政治工作
为了保证“七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共
产主义思想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结合
改革、开放、搞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深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
理想纪律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干部群众正确了解并切实执行国家的大
政方针和各项政策措施,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公德和职业道德。抵制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激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精神。要继续广泛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搞好文明单位、文
明村镇和五好家庭建设。在经济领域中要大力提倡文明经商、文明办厂、遵
纪守法,树立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企业信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要把社会效
益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决反对不顾社会
效果“一切向钱看”的倾向。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队伍的建设,维护思想政
治工作部门的权威,不断提高政治思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要认真
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坚持与发扬我党长期思想政治工
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形式和经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
对性和有效性。在政治思想工作中,必须从治本入手。坚持以疏导为主的方
针,讲求实事求是,注意调查研究,防止简单片面。在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
同时,要注意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决后顾之忧。
(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前提和
基本保证。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工作人员,要掌握
一定的法律常识,带头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清除一切腐败现象。在企业中
要加强民主管理,增强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确保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
益和其他人身权力不受侵犯。
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同时,动员和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社会
秩序和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继续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
坚决制止和取缔一切败坏社会风气的丑恶现象,尽快实现社会风气、社会秩
序和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第七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是光荣而又艰巨的。我们要在正确认识当前形势的基
础上,客观地分析今后五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既要解放思想、坚定信
心,又要正视困难、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从现在起,各乡镇、县直各部门
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坚
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实现全县“七五”计划这个目标,编制
好本行业、本部门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全县人民要在党中央路线方
针政策指引下,在省市、县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
再展宏图,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七个五年计划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