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rec=25&run=13

1986年以来,全县经济体制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尽快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深化企业改革,
不断完善农村改革,加快市场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其它各项配套改革。1993
年,东平县被列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九个改革开放试点县之一,由省经委
联系承包,崂山区对口支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东
平实际,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使改革开放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
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一、增强内部活力,加快企业体制改革。
1、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全面推行企业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从1986
年10月开始,在全县逐步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同时,在试点的基础上,从1987年底开始,“由商到工、由易到难、由点到
面”,在全县企业中推行了以实行“两权分离”,建立和完善责、权、利相
结合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的第一轮承包。按照“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
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在工业企业,采取了“双保一挂”,“上交利润、
递增包干”、“上交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微利亏损企业的利润或
亏损包干”等四种承包形式;商业、供销等流通企业(包括门店)实行集体
承包、租赁经营;个别企业试行资产经营责任制。
1990年底,全县多数企业第一轮承包期满。为搞好两轮承包的衔接,县委、
县政府成立了新一轮企业承包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新一轮企业承包经营
责任制的实施方案》、《新一轮企业承包合同考核兑现办法》等4项配套政
策。至1991年初,县属90个企业顺利进入第二轮承包。新一轮企业承包有五
个方面的改进:①由过去厂长(经理)个人承包改为企业领导班子集体承包。
②由过去单纯突出上交利润指标,充实完善为以实现利润、上交利润为主体
的承包指标和以企业发展管理为重点的管理指标。③基数确定,既注意做到
保证财政收入逐步增长,又给企业发展留有后劲。④统一奖惩标准,改变重
奖轻罚做法。⑤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承包考核指标。到1993年底,80%的企
业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承包任务。
2、狠抓《企业法》和《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快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一
是结合企业承包搞好内部责任制,把承包总指标层层分解,横向展开,纵向
到底,落实到每个岗位和职工。二是通过层层还权于企业和引导企业正确行
使权力两个方面,企业的十四项自主权基本得到落实。三是通过引进三资企
业经营机制,狠抓流通企业的“四放开”和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1993年,出台了《关于无行政主管部门企业的试行办法》和《关于加快企业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在供电局等21个企业进行了两批全
员劳动合同制试点。
3、推进横向联合,发展企业集团。县委、县政府坚持纵抓集团、横抓联合
的方针,制定了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政策和实施办法,促进了企业结构
的调整,通过亲缘聚合,产销联手、工贸一体、联合兼并等方法先后组建了
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沙石、棉麻、服装、商业、化工、麻纺等六个企业集团,
形成了群体优势。
4、分离非生产性职能。到1993年,有19个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把车队、食堂、
托儿所、卫生院等60多个服务机构转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经济实体,减轻了企
业负担。
5、通过股份制改造、租赁拍卖、公有私营、破产重组、出售改制等五种形
式,狠抓了企业产权关系的改革。到1993年,有16个县属企业进行了法人投
股、内部职工投股的股份制规范化改造。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对微利
亏损企业实行拍卖、租赁的试行意见》和《关于小型企业拍卖的实施意见》,
对两个微利亏损企业实行了租赁、拍卖。商业、供销、交通系统的企业采用
“产权不变、设备租赁、资金自筹、个体经营”的办法,普遍推行了以抽本
租赁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国有民营”、“公有私营”改革。实行这一办法的
有5个企业、 256家门店, 其中70%的门店扭亏为盈;粮食系统普遍推行了
“两代一换”,扩大了经营范围。选择连续多年亏损、符合破产条件的供销
大楼进行破产重组试点,破产后将债权转为相应的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
重新组建股分制企业。在县金属回收公司进行了出售改制试点,初步理顺了
企业产权关系。
二、发展商品农业,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在巩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重点抓了种植结构、产
业结构的调整,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1、继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各业承包合同。各乡
(镇)结合实际延长了土地承包期,有计划地对荒山、荒地实行使用权转让、
拍卖,同时,对承包合同管理、变更批准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农村各业承包
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科学调整种植结构、产业结构。1986~1987年,重点调整了经济作物内部
结构。1987年后,重点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1993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的比例调整到68:32。林、牧、副、渔各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到37%。
3、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县委、县政府把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
为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方便群众、服务生产的原则,
逐步健全了以县为依托、乡镇为纽带、村为基础、农民自我服务为补充,全
方位、多层次的系列化服务体系。1993年,全县共建立各类服务组织6127个。
4、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从1986年开始,在全县推广淄博市周村区发展股份
合作制的经验和作法,并不断探索利用股份制开发农业的新路子。建立股份
合作制的林、牧、渔、农场14个,开发荒地、荒水21万亩,吸引股金1350
万元。1993年,制定了《关于推行和完善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的实施意
见》,对现有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了完善提高,对尚未实行股份制的企业,
分期分批进行改造,对新办的企业一开始就实行股份合作制。乡镇股份合作
制企业发展到664家,入股资金7677万元。
三、搞好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建设步伐。
县委、县政府把兴商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狠抓了流通服务设施建设。新
建了汽车、陶瓷、钢材、花生、黄牛、建材等7大专业批发市场。开发建设
了四海商业城、汶河街、望山街和州城商业城。1993年底,全县各类集贸市
场发展到105处,专业批发市场40多处。集市贸易成交额238亿元。在抓好
生产资料市场建设的同时,出台了《关于培育和发展劳务市场的意见》,建
立了劳务市场,健全了以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劳动就业服务为
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
就业机制。全年共输出劳务14万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制订了《关
于放宽政策,进一步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试行规定》,通过政策引导,
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大力实施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多种产业一起发展的
“两多”战略,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在工、商、建、交、服务等各方面的发
展。1993年底,全县城乡个体私营业户达到14809个,从业人员41000人,注册
资金5723万元。
四、社会保险制度和其他改革取得新进展。
1993年,全县参加养老、待业、计划生育等社会保险的人数达276万人,积
累资金21475万元。同年12月11日,建立了全省第一家统一的社会保险机构
——东平县社会保险领导小组和东平县社会保险公司,统一管理和经办全县
的职工养老保险、待业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计划生育等社
会保险业务。住房制度改革扎实进行,从1993年5月份开始按新标准收纳房租。
教育改革、税利分流、外贸、财政、物价等体制改革也都有了新的进展,开
始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