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rec=23&run=13

1986年以来的8年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
力显著增强。
1、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大幅度提高。199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2亿元
(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1986年增长143%,年均递增136%;国民收入
达到108亿元,比1986年增长143%,年均递增135%;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
4亿元,比1986年增长376%,年均递增2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
收入、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633元、1446元、2865元,比1986年分别提
高120%、120%、320%。经济结构有较大调整,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有所改
善。
2、农村经济全面发展。8年来,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
主的农村经济政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狠抓“科教兴农”和农村社会化服
务体系建设,战胜连续干旱以及风、雹、虫、涝等多种自然灾害,农业保持
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199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76亿元,比1986年增长
153%,年均递增142%;其中种植业产值达到419亿元,比1986年增长136
%;林业产值达到4106万元,比1986年增长190%;畜牧业产值达到244亿元,
比1986年增长308%;副业产值达到1957万元,比1986年增长13%;渔业产值达
到3406万元,比1986年增长151%。农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农业生产能力大
大加强。1993年粮食总产3316万吨,比1986年增长224%,其中夏粮155
万吨,比1986年增长25%;棉花总产051万吨,比1986年增长126%;油料总
产228万吨,比1986年增长158%;果品总产5202吨,比1986年增长30%;大
牲畜存栏13万头,比1986年增长202%;生猪存栏215万头,比1986年增长29
%;生猪出栏264万头,比1986年增长90%;水产品产量8415吨,比1986年增
长59%。
3、工业生产快速增长。199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8亿元,比1986年增
长93倍,年均递增376%。其中:县属工业完成305亿元,年均递增39%;
乡(镇)办工业完成232亿元,年均递增443%;村办工业完成525亿元,
年均递增88%;村以下工业完成576亿元,年均递增94%。企业装备状况和
技术水平有所改善,生产能力明显提高。1986~1993年,合成氨产量由166
万吨增加到32万吨,水泥由517万吨增加到207万吨,纸及纸板由5400
吨增加到17146吨。全县有10种产品获省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初步形成了化工、
机械、纺织、轻工、建材等工业体系。地方交通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贯穿
县境南北的105国道、072省道、220国道,大大增强了公路运输能力,1993年,
全社会交通货运量90247万吨,比1986年增长88倍,年均递增365%;货
运周转量61266万吨公里,比1986年增长3840%,年均递增48%。
4、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8年来,投资总规模25亿元,年均31亿
元,比1986年以前有较大增加。建成了麻纺厂、矿泉水公司、尿素工程、花
键轴总厂、健美酒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拓宽了105国道;扩大了县城建设规
模;改善了通讯条件,先后开通了2000门自动电话和3000门程控电话;架设
了110千伏供电线路3条;加快了校舍改造步伐;建立了东平电视台;狠抓了
市场建设和商业网点建设,建成了四海商业城、州城商业城及六大批发市场;
兴建了引黄济湖工程,加强了东平湖的管理与开发;注重了旅游业发展,开
发了腊山森林公园和垂钓中心。
5、社会财力增加,银行信贷扩大。1993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4367万元,比
1986年增长252%,年均递增197%;银行各项存款达到439亿元,比1986年
增长486倍,年均递增287%;各项贷款年末余额达到606亿元,比1986
年增长304倍,平均递增22%,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发展。
6、内外贸易同步增长,对外开放有了新的发展。1993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达到607亿元,比1986年增长245倍,年均递增193%;农村集市贸
易成交额238亿元,比1986年增长15倍,年均递增14%;全县出口商品收
购总值10289万元, 比1986年增长38倍, 年均递增251%;合同利用外资
16228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1093万美元;“三资”企业发展到16
家。
7、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8年间,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80项。其中达
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2项。一大批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得到推广,提高了
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36%,
比1986年提高7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受到普遍重视,捐资助学蔚然成风,8年
共新建、改造校舍160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1993年在校学生达到135
万人,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1230人,接收分配大中专毕业生315人。重视了
特教和职教,成立县聋哑学校和职业中专。狠抓了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少生
优生、优育,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有过的两次人口负增长,1992年人口自然增
长率为-175‰,199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404‰,人口年平均发展速
度为133%。加强了文化市场管理,在全国率先创办了村级文化大院15个;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条件有所改善,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由
1986年的152人增加到25人。广播电视工作成绩显著。东平电视台自办节
目并用单独频道正式开播,覆盖率达到80%,动圈喇叭的安装发展到16万户,
占全县总户数88%。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武术运动得到普及提高,武术学校
共培养学生138人,68人次获市级以上武术比赛前三名;劳动就业工作,8年
共安置待业青年8100人,复退军人960人。档案事业持续发展。县档案馆晋升
为省二级先进档案馆, 全县51个机关,29个企事业单位跨入省级先进行列,
420个行政村建立了档案工作。地方志编纂进度快、质量高,在全市率先编辑
出版了《东平县志》列全省前三名,荣获全国方志评优一等奖。劳动保护、
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8、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3年,全县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161元,比1986
年增加10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342元提高到1993年的800元;城乡
居民储蓄余额由037亿元增长到37亿元;全县人均消费额由1985年的192
元提高到1993年的680元,消费日趋多样化,质量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家庭拥
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明显增加。全县人民基本解决了温
饱问题,部分群众生活开始向小康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