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许氏世谱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4&rec=57&run=13

  高阳许氏世谱序
  宋·王安石①

  伯夷,神农之后也。佐尧、舜有大功,赐姓曰姜。其后见经者四国:曰申,诗所谓申伯者是也;曰吕,书所谓吕侯者是也;曰齐、曰许,春秋所书齐侯、许男是也。周衰,许男常从大侯征伐会盟,竟于春秋及后世无复国,而子孙以其封姓。
  然世传有许由者,尧以天下让由,由不受,逃之箕山,箕山上盖有许由冢焉。其事不见于经,学者疑之,或曰:由无求于世者耳,虽与之天下,盖不受也,故好事者以云。而由与伯夷,其生后先,所祖同不同,莫能知也。
  汉兴,许氏侯者六人,柏至侯盎,宋子侯瘈,严侯猜,此三侯者,其始以将封,而史不书其州里。平恩侯广汉、博望侯舜、乐成侯延寿,此三侯者,同产昆弟也,以外戚起于宣元之世,昌邑人也。盎孙昌,尝为丞相。延寿及广汉弟子嘉,尝为大司马。至王莽败,许氏始皆失其封云。后汉会稽有许荆者,循吏也;许慎者,以经术显;许峻者,为《易林》传于世;许杨者,治鸿隙陂,有德于汝南,汝南之民报祭焉;许靖者,避地交州,后入蜀,先主以为太傅,与从弟劭,俱善论人物。劭兄虔,亦知名,世称平兴渊有二龙焉。慎、峻、杨、靖,皆汝南人也。许褚者,家于谯,以忠力事魏,封侯。牟乡许慈者,家南阳,入蜀,父子为博士。司马晋时,有许孜者,东阳人也,德行高,察孝廉不起,老于家。其子曰生,亦有至性焉。
  初,许氏爵邑于周,子孙播散四方,有纪者犹不乏焉。至昌邑,始大著,见兴于汝南,其后祖高阳者为最盛。然高阳之族,不见其所始。有据者,仕魏,历校尉郡守,生允,为镇北将军。允三子,皆仕司马晋。奇,司隶校尉;猛,幽州刺史。奇子遐,侍中;猛子式,平原太守。自允至式,皆知名。允后五世询,司马晋尝召官之,不起。询孙珪,旌桂阳太守于齐。珪生勇慧,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勇慧生懋,笃学,以孝闻,卒于梁,为中庶子。懋生亨,为陈卫尉卿,尝领史官,次齐梁时事,有子善心,为之卒业。是时,有许绍者,善心族父也,通守夷陵,治有恩,流户自归数十万,卒有劳于唐,爵安陆郡公。圉师、钦寂、钦明,其后也。圉师,绍少子,宽博有器干,别自封平恩侯,与敬宗俱为龙朔中宰相。钦寂,谓绍曾大父也。万岁中,帅师当契丹,为所败,执以如安东,使说守者降。至安东,曰:“贼今且破灭,公勉守,无怠忠也!”契丹即杀之。是岁,弟钦明亦遇杀。钦明为凉州都督,行,卒遇突厥,亦执,使说降灵州,顾为谀言,告守者所以破贼。兄弟将兵,一旦同以身殉边鄙,贤者荣之。敬宗者,善心子也。始以公开郡于高阳,与其孙令伯以文称当世。天宝之乱,敬宗有孙曰远,与张巡以睢阳抗贼,自以不及巡,推巡为守将,而亲为之下。久之,食乏无助,煮茶纸以食,犹坚守。贼所以不得南向,以睢阳而蔽其锋也。卒与俱死,皆天下豪俊义士云。
  唐亡,远孙儒,不义朱梁,自雍州入于江南,终身不出焉。儒生稠,沉毅有信,仕江南李氏,参德化军事。稠生规,好道家言,不以事自恩,尝羁旅宣歙间,闻旁舍呻吟,就之。曰“我某郡人,察君长者,且死,愿以骸骨属君”。指囊中黄金十斤曰:“以是交长者”。规许诺,敬负其骨千里并黄金置死者家。大惊愧之,因请献金如亡儿言,以为君寿。规不顾,竟去。于是闻者滋以规为长者。卒葬池州。后以子为故,赠大理评事。生遂、逖、逈三子。遂,善事母。里母励其子辄曰:汝独不惭许伯通乎?祥符中,天子有事于泰山,加恩群臣。逖当迁,让其兄遂。天子以遂试,将作监主簿。遂子俞,字尧言,名能文章,大臣屡荐之,有与不合者,官以故不遂,尝知与国军大冶县,县人至今称之。俞二子,均、垍,为进士。逖,字景山,常上书江南李氏,李氏叹奇之,以为崇文馆校书郎,岁终,拜监察御史。后复上书太宗,论边事,宰相赵普奇其意,以为与己合,知兴元府,起酂侯废堰以利民,治澧、荆、杨三州,为盗者逃而去。其事兄如事父,使其妻事其长嫂如事母,故人无后,为嫁其女如己子。有子五人:恂,黄州录事参军;恢,尚书虞部员外部;怡,今为太子中舍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元,今为江淮、荆湖、两浙制置发运;平,泰州海陵主簿。五人者,咸孝友如其先人。故士大夫论孝友归许氏。元以国子博士,发运判官七年,遂为其使,待制天章阁,自天子大臣,莫不以为材。其劳烈方在史氏记,余故不论,而著其家行云。迥,字光远,事其母如伯通之孝;事其兄如景山之为弟也。慷慨有大志,少尝事李氏,后不复仕,与其兄俱葬颜村。有子会,为进士,方壮时,亦慨然好议天下事,今为太庙斋郎。
  临川王安石曰:余谱许氏,自据以下,其谱传始显然焉。然自许男国周,其后数封而有纪之,子孙多焉。于是论之:夫伯益之所以佐其君,治其民,余读书未尝不喟然叹思之也。传曰:盛德者必百世祀,若伯益者,盖庶几焉。彼其后世忠孝之良,亦使之遭时沐浴舜禹之间,以尽其才,而与夫臬夔羆虎之徒俱出而驰焉,其孰能概之耶?
  时大宋熙宁三年(1068)□月□日,开府仪同三司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荆国公临川王安石拜撰。

  【原文意译】
  伯夷是神农氏的后代,因为辅佐尧帝与舜帝有功劳,被赐姓名姜。(神农氏:别名五谷帝仙,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又称炎帝。)
  伯夷的后代史书上有记载的为四个:一是申,这就是《诗经》中所说的申伯。申伯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周宣王的舅舅。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二是吕,这就是《尚书》中所说的吕侯。吕侯是周穆王时期的吕国诸侯兼周王朝的司寇,他制定的刑法基本思想准则成为历代君王制法的重要参考。三和四分别是齐和许,也就是《春秋》中所说的齐侯和许男。齐侯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国七雄齐国的祖先齐太公;许男是伯夷的第四子许男斯,原随父亲姓姜,名斯,为春秋时期许国的国君。
  周王朝衰败以后,许国的国君经常跟随大诸侯四处侵伐会盟,在春秋时期这段历史中激烈的竞争,直到最后也没有完成许国的复兴,从此许国在历史中消亡,而他的子孙后代从此便以最初许国的国君的封姓来姓了,这就是许姓的最早的来源。
  但是世人还流传了许由这个人的故事:许由是传说中尧舜时代的贤人。尧帝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尧帝要将天下禅让给他,他不敢接受便逃到了箕山,现在箕山上应该还有许由的坟墓。但是许由的故事并没有记录在史册中,这使历代许多学者怀疑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也有人说,许由是个生性淡泊的闲人隐士,对闻达天下的名利没有什么追求,即使尧帝要将天下让给他,他当然不会接受,当然这些都是好事者的传说,因为许由和伯夷这两个人的出生先后,他们各自的祖先是不是同一个,都是没有办法考证的。
  到了西汉兴盛的时候,许氏封侯的六个人,柏至侯许盎,宋子侯许瘈,严侯许猜这三个侯即将被封地,所以史书还没有来得及记录他们赐封的州里的名称、地域。而平恩侯许广汉,博望侯许舜,乐成侯许延寿,这三个人是一个嫡系的亲兄弟,昌邑人,当时是汉王朝宣元年间兴起的外姓诸侯。柏至侯许盎的孙子许昌,曾经当过丞相。乐成侯许延寿以及平恩侯许广汉的弟子许嘉都做过大司马。直到王莽的新朝兵败以后,许氏家族的诸侯基本上就都失去其原本的封爵及封地了。
  到了东汉的时候,会稽这个地方有个叫许荆的人,是当地清廉的好官;有个叫许慎的人,对历史及经书的研究很卓著,闻名于世;许峻撰写了《易林》这部著作并流传后世;许杨,因为在鸿隙坡(鸿隙坡是汝南地区最古老的大型蓄水灌溉水利工程,修建于西汉时期,是当时全面治理黄河系列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鸿隙坡的修理,使汝南地区成了土地富饶多产的农业生产地,位于今天的淮河干流与南汝河之间的今河南省正阳县)治水很成功,对于汝南有功德,所以汝南的百姓从此都来报答和祭奠他的丰功伟业;许靖,在战乱的时候逃到交州(汉武帝时期在当时的南越国设立州郡,命名为交州,是当时西汉13州之一,也是最南边的州郡,在今天的越南北部,包括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后来又去了蜀国,被刘备拜为太傅;许靖是三国时期的名人,先是由刘璋召入蜀地为官,刘备统一西蜀以后,将其拜为太傅。许靖和自己的堂弟许劭都是当时著名的评论家,许劭的哥哥许虔,也很有名气,当时社会上都把许劭及许虔并称为平兴渊的“二龙”。许慎,许峻,许杨,许靖这几个名人,都是出自汝南。许褚是谯县(今安徽亳州)出生的名将,一生为曹操的魏王朝尽忠,最后被封了关内侯。牟乡(今河北沧州市)还有一个许慈,生于南阳,后来去了蜀国,他和他的儿子都是有名的大学者。到了司马家族统治的西晋时期,有一个东阳出生的许孜,虽然德高望重,天性禀赋,举孝廉为官却不愿去担任,最后老死在故乡,他的儿子许生,也和父亲一样,非常有天赋和品格。
  最初的时候,许氏宗族在周朝的时候就被封地封侯,子孙繁衍四方,史书有记载的名人就非常的多。后来许氏宗族迁徙到昌邑(今山东潍坊)以后,开始迅速发展,最后在汝南(今河南汝南县)地区繁荣兴盛,许氏的宗族后代的支流中,高阳(当时的河南,河北部分区域,今天的河北保定一带)支流是最为昌盛的。
  但是高阳的许氏宗族,现在无法考据到他的溯源,唯一有历史根据的,是三国时期在魏国担任过校尉和郡守的许据,他的儿子叫许允,担任过镇北将军。许允的三个儿子都在当时司马家族的晋朝为官:长子许奇,任司隶校尉(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次子许猛任幽州刺史(魏晋时期的幽州,即今天的北京一带);许奇的儿子许遐,官任侍中(魏晋时期的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许猛的儿子许式,任平原太守(魏晋时期的平原郡,属于冀州,今山东德州一带),从许允到其孙子许式,整个许氏家族名望很大。
  许允的后世第五代,叫许询,司马家族的西晋曾经召他为官,许询没有答应。许询的孙子许珪,在当时南北朝的齐国当旌阳太守(今四川德阳),许珪的儿子叫许勇慧,齐朝的太子命令他担任冗从(冗从:官名。散职侍从官。出则骑从,居则宿卫)的官职,后擢升为仆射(南北朝时期,仆射一职指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省的最高官员),许勇慧的儿子许懋,严谨治学,以孝闻名,最后死在梁国,是梁朝太子的侍从官员;许懋的儿子许亨,是陈朝的卫尉卿(卫尉卿这个官位始于秦代,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皇宫禁卫,到魏晋时期以后,逐渐变成了军械管理处),后来又曾做了史官,记录南北朝中齐梁朝这段时期的史事,一直到许亨的儿子许善心子承父业。
  那时候,许善心的族父许绍,一直守卫当时宋朝和齐朝的地域(夷陵,特指南北朝时宋、齐两国的地域),治理有加,恩泽百姓,于是有近十万的流民争相投奔归附,最后因为对唐朝有功劳,被封爵,叫作安陆郡公。许圉师、许钦寂、许钦明是许绍的后代,许绍的小儿子许圉师是志向宽博大器之才,也同时被封为平恩侯,与许敬宗都当过唐朝龙朔年间的宰相,许圉师这一辈,称呼许绍为曾祖父;唐朝万岁年间,许圉师率兵抵御契丹,战败后被契丹人抓住,押往东安(今永州东安县),要挟他去说服东安的守城官兵投降。到了东安城门外,许圉师大喊:贼寇都已经快消灭了,兄弟们一定要鼎力守城,千万不要忘了忠义!契丹人听后马上杀害了他。这一年他的弟弟许钦明也遇害了。当时许钦明奉命为凉州都督带兵考察军情,被突厥人撞见也被抓了,被押解到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去说降,许钦明并没有这样做,反而以忠言告诫守城官兵如何破敌,就算大家战死边疆,也必定成为今后圣贤引以为骄傲的壮举!
  许善心的儿子许敬宗,生于高阳的公开郡,许敬宗和他的孙子许令伯都以文章著称于世。唐朝天宝之乱的时候,许敬宗的孙子许远与部下张巡,在睢阳(今河南商丘)抗击贼寇,许远自知军事能力不及张巡,便推举张巡为主将,而自己甘心位居他之下并听从于张巡。贼寇久战不退,粮食也用尽了,虽然只能靠煮茶纸充饥却仍然坚守,贼寇也因此无法继续向南推进,睢阳成为消耗敌军和阻击敌军的屏障,最终这场战斗中殉国的官兵都成了被称颂的壮士。
  唐朝灭亡后,朱梁篡位生灵涂炭,许远的孙子许儒便从雍州迁徙到江南,终生隐居没有为官。许儒的儿子许稠,很有德行,在江南李府为官,管理德化县(江西九江黄梅一带)的军队事务。许稠的儿子许规,对道家文化造诣很深,不愿被世事烦忧,曾经游历在宣歙(今安徽泾县一带)的时候,突然听到路边的房屋里有人大声呼喊,进去以后那个人说,我原本某某郡人,想去见见家中的长者,但是我快不行了,所以想拜托你将我的遗骨和口袋中的十斤黄金一起带给家中的长者。许规答应了他,诚心背着他的遗骨行走了千里之遥,终于将他的遗骨和黄金一起带给了死者的家属。死者的家属看到后,非常的惊讶和愧疚,便要将黄金赠送给许规,算是为他贺寿的礼物,许规没有接受就离去了。后来,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将许规尊为长者,许规死后葬在池州。许规后来由于儿子很贤达,又被追赠了大理评事的谥号。许规生了许遂、许逖、许迥三个儿子,许遂是有名的孝子,将老母亲侍奉得很好,于是,许母每次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就会说:“比起许遂的孝顺,你们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北宋祥符年间,皇帝在泰山举行盛大的活动,期间大多数臣子都得到了恩遇,许逖也得到了升官的机会,他却让给了哥哥许遂。皇帝让许遂考试,并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将作监,古代官署名,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器皿的制作和纱罗缎匹的刺绣以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许遂的儿子许俞,字尧言,文采非凡,很有权威,大臣们都经常举荐他的文章,有和他的文章不合的官员,官运都会因此不顺利,曾担任大冶县的知县,至今还被百姓称赞。许俞的两个儿子许均和许垍,都是进士。
  许逖字景山,曾经给江南李氏写信,李氏惊叹他的才华,要他担任崇文馆校书郎的官职,而后,又升官当监察御史;许逖后来又给宋太宗写信,讨论国家边防的军务,宰相赵普也很惊叹他的才干,觉得和自己的思想非常的符合,就让他担任与元知府,许逖复命后将酂侯(萧何帮助刘邦起义有功,被封为酂侯,酂侯后来成为了一个地名,历史考证也就是当时的沛郡,今安徽淮北市境内)破废的堰坝复修,水利兴民,并很好地治理了沣(今陕西省)荆(今湖北中南部)扬(今江苏中部)三州,连那些强盗们都在这样的政治清明的治理下纷纷逃离了。许逖侍奉自己的兄长许遂像侍奉自己的父亲那样,命令自己的妻子侍奉许遂的妻室像侍奉自己的母亲那样,就连那些没有后代的已故的宗亲,他也帮助操办他们子女的婚事像自己的儿女那样厚重。许逖有五个儿子,许恂,是黄州(今湖北黄冈)录事参军;许恢任职尚书虞部员外部(宋朝六部之一,尚书部就是工部,工部下设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虞部司掌山川水泽之利);许怡,今为太子中舍签书(太子府的参谋副官)、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宋代沿置于各州、府,选派京官充任,称为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元,今为江淮荆湖两浙制置发运使(官名。宋初置京畿东西水陆发运使,后有江、淮、两浙发运使兼制置茶盐事,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兼都大发运使,南宋初,发运使只掌购买食粮);许平,泰州海陵主簿(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这五个儿子,都像自己的父亲和伯父那样,对兄弟友爱,对长辈孝顺,所以后来士大夫们都说许氏是孝友的典范。
  许元担任国子博士和发运判官七年后,马上升迁担任待制天章阁(天章阁为皇室藏书机构,也是大宋皇帝召开重要会议、召见重要大臣议事的主要场所;此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除日常轮值外,还要随时随地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地位在龙图阁待制之下。宋前期这些文学侍从官并没有一定的职守,为皇帝以备顾问之选,因此官员以得此职为荣),从皇上到各大臣,都觉得许元很有才干,许元的功绩都记录在现在的史册中,所以我就不再累述了,这些功绩和荣耀也一定会伴随史记和相关文献流传下去的。
  许迥,字光远,他侍奉自己的母亲,像他的祖先许伯通(前文提到的许遂)那样孝顺,侍奉自己的兄长像许景山(前文提到的许逖)当初侍奉自己的兄长那样,慷慨且志向远大,年少的时候在江南李氏府中做官,后来就不再当官了,和他的兄长死后都葬在颜村(今广东从化市)。许迥的儿子许会,进士出身,风华正茂,也和他父亲一样,慷慨大志善于评论天下大事,现在为太庙斋郎(太庙是指帝王的祖庙,斋郎,七八品的小官)。
  我认为,我为许氏家族写谱作序,都是有史料和文献记载的,特别是从许据开始,都有着明显清晰的流传脉络。上溯到周朝的时候,就有关于许男的记载,他的后代被封侯的也很多,我也都是根据史料的事实而写的,尤其是伯夷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和百姓有功绩,我读到他的故事,对于他的才干和功绩也非常的敬佩和惊叹。
  所以说,德高望重的人必然会受到百世祭祀和祭奠,像伯夷这样的大贤和他那些忠孝两全的后世贤人,从舜禹时代开始就一直受到重用并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留香史册。而那些豺狼虎熊这样的凡夫俗子,自然会迅速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人,又怎么会被记载和流传呢?

  注:①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新党领袖。宋神宗执政之时,王安石任宰相,曾发动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改革。在文学上成就突出,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