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高古去雍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4&rec=43&run=13

  清新高古去雍容
  ——明代天顺元年内阁首辅许襄敏(彬)诗歌初探
  魏伯河

  作为明天顺朝初年的内阁宰相,许彬在国事上鞠躬尽瘁,提携人才,尤其他的门生刘珝、王越等,或为国家屏障边陲,或入阁参与机务,应该说许彬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许彬以学问渊博的儒林身份而至高位,但是作为一个学者型的大儒,其在官场的斗争中注定要占下风的。所以许彬在入阁仅仅一个月后,就在权奸徐有贞和武弁石亨等人的挤兑下,与好友著名大儒薛瑄愤然辞朝。薛瑄致仕,但是英宗却恋恋不舍许彬,把他贬为南京礼部侍郎,许彬刚刚到家,又接到诰令,再贬职为陕西参政。许彬知朝政已乱,遂居家以老辞,英宗眷恋旧情,同意许彬以礼部侍郎的身份致仕。
  从此,许彬得以优游林下,与老友门生诗酒唱和,后徐有贞、石亨谋反事败,英宗在商辂等正直大臣的奏请下,欲再起用老臣。许彬乞骸骨,坚辞,以善终。虽未得谥“文”,但给予“襄敏”谥典,这在朝廷中权力倾轧、你死我活而充满血腥的明王朝,实属不易。但从另一面也可以看出,许彬在皇帝和臣友心目中是一位忠于朝廷的国之柱石。
  许彬器量宏远,学问醇正,早期诗文受台阁体影响,后期经历了国事和自己政治生活的诸多变化,其诗文也出现了显著变化,苍茫高古而又清新质朴。有学者认为,明代自许彬起,台阁体已经衰退,复古文风已经蓄势待发。许彬著有《东鲁许先生文集》10卷(今世上仅梵蒂冈教会图书馆存其孤本),《许东鲁诗集》4卷(已佚)。许彬诗余(明代成化后,喜以诗余称词)无考。许彬晚年作品无集,今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许彬诗文仍很可观,从中我们亦能窥一斑而神领其诗歌之貌。
  台阁体是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出现的一种诗歌流派。台阁主要指明永、宣朝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大学士、长期执掌朝政的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可以归属这一流派。其作品特点是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缺乏生气,体现的是洪武朝以后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并作为典范而广泛地影响文坛。其形式以诗歌为主,同时亦包括其他文体。
  许彬早期诗歌创作虽然受台阁体影响,但是别具一格。与三杨的务求中正平和不同,许彬诗歌以气势擅胜,颇多名言佳句。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薛瑄为许彬的《诗集》序中称:“《诗》三百十一篇,变而为骚体、选体、古风、律诗,其体之变极矣。世之作者,虽代不乏人,要皆有其实,则形诸言者。虽体之变不一,而发乎性情,止乎理义,变之中有不可变者存焉,此所谓言之精者。为诗而心之实有邪正,则言之美恶不可掩也。”同时又说:“先生自科第入翰林,前后升秩,不离馆阁者三十余年,负诗之重名于当时,缙绅、士大夫求之者日众,虽武臣贵家,亦皆慕先生之名,求其篇什而讽咏之。先生之诗,传播远迩,一时为诗者罕与俪焉。”
  让我们来看看他作品变化的端倪。
  宝纛留行殿,肩舆到上方。
  明楼通御气,神道仰重光。
  柳拂千条翠,花熏百和香。
  回銮天已曙,鼓吹入云长。
  这首《清明节同高苗二学士扈驾谒山陵次韵》,正是当时盛行的台阁体文风,雍容典雅,其“柳拂千条翠,花熏百和香。”联句为全诗唯一可读之处。
  时为辽东总兵的曹义(字敬方)有《和编修许道中腊月初三日诞诗三首》,我们无法见到许彬的原作,仅能从曹默庵的唱和中领略其韵。其二:
  清时共喜戴朝簪,气吐虹光射斗南①。
  登第昔夸年十八,庆生今喜臈初三。
  玉堂名重人争羡,粉署官闲我独惭。
  称寿出关图未献,临风聊为寄泥缄②。
  其三:
  茅峰玉立宛如簪,雄镇金陵杨子南。
  福地从来推第一,名山自古只称三。
  学仙少术颜多厚,报国无才色更惭。
  久别琳宫③相忆剩,几看道士寄来缄。
  许彬虽久在翰林,但送别之作还很有可取。如《送傅给事奉使西域》:“四牡騑騑拥使东,河山万里雪晴初。黄沙古戍人烟少,白草寒云雁影疏。有橐不留南越馈,无媒谁寄上林书?诸蕃从此通王贡,会见还朝拜美除。”对同事的厚望和对国事的关心之情,溢于言表。许彬的送别之作被后人称道的当属《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十载含香侍上台,旬宣分陕用奇才。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长乐月明笳鼓静,终南云敛障屏开。行行喜近重阳节,黄菊飘香入酒杯。”
  李佑之即李锡,佑之乃其字,山东临清人,英宗正统十年(1445)进士。景泰元年间,给事中李锡奏:“京师物价涌贵,四方人民疲弊,光禄寺钱粮日少,乞将四月八日并端阳等节宴赐百官酒饭暂为停止”。景皇诏曰:“此祖宗旧制,不可以小费轻改。”虽然朝廷没有接受他的进谏,但是,他做了自己该做的,应该是个好官。
  景泰二年(1451)八月,李锡以户部主事升任陕西左参议,许彬时任太常寺正卿兼翰林待诏,并提督四夷馆。许彬招同僚数人为这位后辈老乡设宴饯行。为李锡送别的宴饮席间,许彬乘兴为此七律。细细品味,该诗对仗工整,极得唐人真味,尤第二句,化李太白意,妙然天成,实可为千古传诵之句。
  此诗载《东鲁先生诗集》中,明末学者钱谦益编《列朝诗集》,在乙集第四十四卷中与《清明节同高苗二学士扈驾谒山陵次韵》并载是集。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卷五》也把“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作为明代的诗名句入载。
  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了“土木之变”,太监王振被杀,言官劾其擅权误国,籍其家产,族党皆坐诛夷,宅没入官,改京卫武学。天顺改元,“诏复其官,刻香木为振形,招魂以葬,塑像于智化寺北,祠之,敕赐额曰‘旌忠’。僧然胜奉其香火,夤缘④以孝行被旌。磁州同知龙约自京还任,以语州人罗绮。时绮以副都御史降参政家居,为入奏其谤讪,皆获罪。(明黄瑜撰《双槐岁钞下·旌忠祠》)”
  时为太常卿的许彬积不平,赋诗道:“忠臣偶尔陷车驾,孝子胡然伤发肤?智化寺中祠屋上,蓟门风峻夜啼乌。”由此诗可以看出许彬对英宗的昏庸之举强烈不满,虽然当年廷议去胡营迎驾,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唯有许彬以“主辱臣死,分也。”毅然请往。诗句中也流露出他内心是忠于国家而不愚忠于皇帝,爱憎分明,也就是后人很少了解许彬的一面。这也是他天顺元年为内阁首辅,旋又罢政的原因,盖不愿与佞臣与武夫为伍耳!故而英宗切责而不舍其离去,再加上奸臣的诽谤,许彬并没有像老友薛瑄那样顺利归老,而是数贬方罢。也正是因此,他后期的诗歌更加成熟且增加了人性化色彩。
  清代学者王士贞《香祖笔记》载:“温飞卿以苍耳子对白头翁,宁阳许襄敏公(彬)取作一联云:‘道上钩衣苍耳子,风前聒客白头翁。’盖其去国之作。上句即‘迷阳迷阳,勿伤吾行’,下句即‘违山十里,蟪蛄之声尚犹在耳’之义。”另外,渔洋山人又在其《北征日记》亦云:“乡先辈许襄敏公《赠岳蒙泉(岳正字)》诗有云,‘道上钩衣苍耳子,风前聒客白头翁’。公诗世不多见,此殊可诵。”可见他对许彬此联的推崇。此句,已经被今人选为历史上的经典对联之一。
  许彬致仕后,与儿女亲家也是同学、同朝为官的原顺天府尹宁阳王贤同居县城,县令翟弁为二人建二老堂,“二人徘徊于山岨水曲之间,吟风弄月,澹如也。(《王贤墓志铭》)”所以许彬晚年的诗作多了一份归隐的淡然。如他的《洸滨垂钓》:“坐钓洸滨忆昔曾,斜阳古渡碧澄澄。一丝牵动波心月,两手扳回柳下罾。漏网白鱼犹假息,得云金鲤遂飞腾。一从脱却羊裘去,回首秋霜两岸冰。”
  如此情形,在他的门生、当时督抚宣大的儒帅王越的诗句中多有表现。
  浮萍绿波金鳞尾,海榴红啄黄莺嘴。
  兰膏香断藕丝风,骊珠光蚌荷盘水。
  水边种修竹,竹外栽长松。
  松根瓦缶若斗大,中有奇奇怪怪几拳石。
  恍如匡庐五老、巫山十二峰。
  峰南更有垂杨树,正是先生读书处。
  满地闲云扫不开,白鹤飞来忽飞去。
  一自投簪几度春,朝又暮兮暮又晨。
  但愿先生日日醉此草亭上,何必垂钓渭水滨!
  又如:
  休官深幸太平年,家在东山汶水边。
  十里春阴多草树,一庭秋色半云烟。
  闲携白鹤随诗社,尽把黄金买义田。
  遥忆桂荣堂上酒,不知二老让谁先。
  许彬晚年的山水诗句亦妙。如他写宁阳风光的《灵山胜迹》:
  巑岏形胜小昆仑,北斗天高手可扪。
  一道金绳开汲路,千年石虎护山门。
  漫空法雨昙花落,阖殿香风贝叶翻。
  疑有真人曾挂锡,毗卢福地总堪论。
  灵山在宁阳东,高百余米,风光甚佳。其上有妙峰寺,金代改为寿峰寺,当时僧徒造铁索,设机提水,以供日用,因此又称“铁索灵山”。诗的首联写灵山虽小而峻秀,登临其上有摩天之感;颈联抓住两个特点,写出了灵山的独特气势;三四联写佛事之盛,写景与联想交融,堪称山水诗中佳作。他写宁阳宝相寺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真僧出定吼晨钟,声度浮图十二重。贝叶翻风看有影,天花随雨落无踪。开山谁见驮经虎?栖钵尝闻听法龙。千载焚修谁是主?绵绵香火自春冬。”
  其他如《朝元仙观》等亦属同类之作。除吟咏山水之外,许彬晚年归隐后,还有一些关心农事、描写农家生活的作品,读来清新可喜。如《汶阳春耕》:“派出徂徕赴济西,东封两岸力田齐。水边宿润云千顷,陇上新晴雨一犁。嘉种播来禾满野,陂田菑处稻成畦。劝农令尹侵晨出,喜见儿童傍雉鸡。”。
  有学者研究认为,自景泰后台阁体文学思想即已发生变化,而许彬诗文的创作对“前后七子”的文风有较大影响。我们用明代海南四才子之一、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军、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曾任文渊阁大学士和武英殿大学士的邱文庄(邱浚)的《许道中四像赞》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亦由此可以看出许彬在明代儒林中的地位。
  “世有大老,居东海滨。出而应世,千亿化身。身且千亿,像何止四?莫测其真,姑貌其似。九门洞开,咫尺天颜。于斯之时,朝衣梁冠。有事泰坛,邦礼是执。于斯之时,玄端素韠。或具袍笏,直承明庐;或常衣巾,䌷金匮书。服称其容,容称其德,不肆不拘,各有其色。外四其像,中一其心。我思古人,默默愔愔。愔愔希声,默默至道。鲁有君子,天遗一老。”

  注:①斗南:《晋书·天文志上》:“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旧时因以斗南称宰相的职位。
  ②泥缄:古人书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书信。
  ③琳宫:仙宫。亦为道观、殿堂之美称。
  ④夤(yín)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向上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