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亭记、重修子思书院记、重建郕国宗圣公庙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4&rec=26&run=13

  万松亭记①
  山东宪副周孔明,黄之麻邑人也。尝按部过予曰:麻城西曰七里冈,坦夷轩豁②,宋令张浚相其地,宜植松,其冈约万株。不数年, 然秀茂,因称亭其间,扁曰万松,以为观风问俗之所。时苏子瞻谪黄州,每道经于此,必憩亭上,消遣怀抱,因赋诗有“十年栽种百年规”③之句。亭与诗俱载方舆胜览。盖亭以诗而显也。今亭废址存,万松所生依旧。邑之后人过此,莫不举手加额曰:前令之遗泽也。
   吾友董应轸,字宗南,世居亭之侧。天顺八年,宗南以广西按察司佥宪致政来归,慨念前贤胜迹,恐久而废没,乃重建新亭于故址④,木不加雕,斵而已;墙不加饰,圬而已。柱石坚整,轩室敞亮,掩映万松之中。簇外苍翠,四时可掬,星霜变态而劲节自如。凡邑之龟峰凤岭,森列后前。与夫清溪碧涧,映带左右。诚一邑之胜槩⑤也。斯亭立于张尹苏公益光矣。余凡归省丘陇,每与旧游李正芳(彦实)、周庠公(序)、陈敏克聪辈,洎邑庠生士子过宗南而憩此亭,则觞酒畅怀,咏歌遣兴,于以澄俗虑,怡心神,不可以言喻,杳不知此身在人世间,其视尘劳⑥鞅掌⑦为何物也。先生之东鲁伟人,以文章鸣世,亦当代之苏子也。苟不靳一言以记之,则后人之视斯亭亦犹今人之视苏公,而有宋三百年休风复见于今日矣。
  余复之曰:地因人而胜,兰亭不遇右军,则清泉茂林芜没于空山矣;孔明诸君子文章政事齐驱古人,又得此亭之助,则名垂于不朽无疑矣。余者较文八闽,宗南时为佥宪,有一面之雅。况孔明旧知之深,而万松亭又名胜之地者乎?昔苏子由作七贤堂记,东坡为书之,以为与庐山结缘,他日入山,庶几不为生客。予今述孔明之言以为记,亦犹是耳。

  注:①摘自明弘治《黄州府志》卷九。
  ②坦夷轩豁:坦夷,坦率平易。轩豁,敞亮开朗。
  ③十年栽种百年规:1080年,苏轼遭贬黄州,途经麻城时,写下一首《万松亭并序》:麻城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周,以庇行者,且以名其亭。去未十年,而松之存者十不及三四。伤来者之不嗣其意也,故作是诗:“十年栽种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县令若同仓庾氏,亭松应长子孙枝。天公不救斧斤厄,野火解怜冰雪姿。为问几株能合抱,殷勤记取角弓诗。”
  ④故址:乾隆《麻城县志·古迹考》载“万松亭在县西七里,宋县令张毅植松万株于县西冈,立亭其上,为观民风之所。苏东坡每过之,因记以诗。明天顺间县人董应轸重建”。
  ⑤槩(gài):古同“概”,又同“溉”,洗涤。
  ⑥尘劳:世俗事务的烦恼。
  ⑦鞅掌:职事纷扰繁忙。




  重修子思书院①记
  鲁之邹邑,孟子故宅之侧,旧有子思书院。即当时传道之所,岂子思子之邹时所建耶。历岁滋久,遗址仅存。元元贞②初,邑大夫司居敬徙,置于曝书台③畔。至正④中,邑尹邓彦礼、孔之威,复相继修之。永乐中,邑令朱又徙置曝书台东,与断机堂相直,距今三十余年,寝用圮坏。今为邑者得铜台房,侯岩慨然有志乎圣贤之事,而以兴举废坠为心,乃率僚属出俸金,购材僦工,经营弗懈,木斵⑤而已。不加雕墙圬⑥而已,不加饰衣冠像设,俨然授受之容,其所以启发乎后学者多矣。是工也,盖经始乎正统己未之春,而落成乎明年之夏。
  噫!若侯者,其用心亦勤矣。工就成,会予以省亲还宁阳,拜谒阙里,宣圣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彦缙,曲阜知县公镗⑦,三氏学録克晏,谓予官翰林,文字为职,命记其事,刻石以彰侯功。
  予惟崇儒重道,兴废补敝,乃长民者之首务。近时有司迫於簿书期会⑧,奔走奉承且不暇,又孰能留意于此哉。此侯之所以崇尚前贤嘉惠后学,异乎他为邑者远矣。虽然思孟道统之传,功德在天下,粲然如日星,与天地相为悠久,其配享庙庭,血食⑨万世,固不系乎兹堂之成否?而君子之为政,轻重缓急不忘所自者,於此乎见矣,予故特书之,将以愧夫世之仕者,读圣贤之书而忘其所自者也,重诸公之命,书以传焉。

  注:①子思书院:在古邹城南门(崇教门)外东侧,因利渠北岸,三迁祠、子思书院和述圣祠三处古建筑自西向东依次紧紧相连。1945年,子思书院毁于战火,原有《述圣像碑》和《述圣赞碑》,现移立于孟庙启贤门外西侧。
  ②元贞:元成宗(铁穆耳) 在位时用的第一个年号,1294—1297年。
  ③曝书台:邹城孟母三迁祠堂前东南有座一丈左右见方的石台,上设一亭,名“曝书亭”,传为孟子曝书处。
  ④至正:1341—1370年,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⑤斵(zhuó):古同“斫”, 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⑥圬(wū):泥瓦工人用的抹(mì)子。
  ⑦公镗:十七世衍圣公孔讷第四子。
  ⑧簿书期会:簿书,官署的文书簿册。期会,在规定期限内实施政令,多指有关朝廷或官府的财务出入。两者合一,泛指官府中公文政令一类的繁杂琐碎的俗事。
  ⑨血食:古代祭祀用牲,谓血食。




  重建郕国宗圣公庙记①
  郕国宗圣公自有封谥以来,载在《祀典》。春秋配享孔子庙庭,血食天下,后世者在在有之。而此庙则在故里南武城也。南武城旧为县,即子游作宰处。在今兖州之西,嘉祥、金乡县界,庙南北去县各四十五里,南武山之阳。里人以义起之,不知所始,历岁滋久,风雨震陵。而兴废补敝者,不知其几也。
  正统甲子,今上皇帝在御,特饬天下有司修治应祀神庙,而嘉祥教谕温良乃以兹庙倾圮,奏请修葺,诏赐俞允。时山东佥宪②肖公启命兖郡太守焦公福督两县吏民并工重建。经始于乙丑之秋八月,落成于丙寅之春二月。栋宇翚飞③一新,营建大不特斫而已,有节□之□焉,坒④□特圬之而已,有丹垩之饰焉。庙既成,像宗圣公于前殿,以莱芜侯⑤及夫人于寝殿,而宗圣公、曾元⑥并坐于左右,各以夫人配之。又明年丁卯,山东大参⑦、今户部侍郎马公谅进谒是庙,观位次失序,心所未安,遂绘为图,出俸金,命兖郡同知姚公昱、金乡主簿方伯辉,即其庙左创建新庙,迁莱芜侯夫妇像而祀之。曾元、曾申位于两庑,东西相向,各以夫人配焉。宗圣公独居旧庙,天理民彝⑧于是正,父子、夫妇于是乎安矣。
  今年春,兖郡节推范公雯造谒其庙,读所记石刻乃金乡教谕卢与龄所作《莱芜侯庙记》,而宗圣公庙记则缺如也。归语太守郭公鉴,曰:“宗圣公契一贯之奥旨⑨,道德之心传天下后世,仰而尊之,不可尚已,今庙既立,岂可无文以彰之。”于是二公乃以记属予,且道其详,曰:“正殿三间,中设宗圣公像,东西则列其门人子思、阳夫、沈犹行、公明高、子囊、公明仪、乐正子春、公明宣之数子配侍焉。寝殿三间,公偕夫人,而旁以曾西侍之。至两庑、中门戟门,各以三间,而规模则甚宏远也。”
  予按:《史记·孔门弟子列传》称:“曾子名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孝,故授之业,作《孝经》十八章。”今庙东南有曾子“耘瓜台”,西南曾子墓,其家世南武城也明矣,当时以北有武城,故云南尔。当夫杏坛设教,木铎⑩振文,从游者三千,束肖者七十矣。道统之传得其宗,惟曾氏焉。其嘉惠天下后世者,昭如日月,千万年犹一日也,岂浅学所敢议其万一哉!特以二公之命不可辞。
  天顺四年岁庚辰岁冬十月吉,礼部侍郎许彬记。

  注:①宗圣公:元至顺元年对曾子追加的封号。
  ②佥宪:佥都御史的美称。
  ③翚(huī)飞:形容宫室的高峻壮丽。
  ④坒(bì):比次相连。
  ⑤莱芜侯:曾点,曾子之父。
  ⑥曾元:曾子的长子。
  ⑦大参:参政的别称。
  ⑧民彝:指人伦。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
  ⑨奥旨:奥义,要旨。
  ⑩木铎:铎的一种,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用以警示众人的响器。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的注意。故又用以比喻宣扬教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