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族谱后序、重修县治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4&rec=23&run=13


郭氏族谱后序①
  右族谱一帙②,乃征西前将军、定襄伯郭公康济(郭登)③继其父景南(郭珏)之志而成之者也。郭氏本凤阳临淮右族,当太祖龙飞之初,一时豪杰攀龙附凤者,不可数计。时郭氏有曰子兴曰英者,其最显也。子兴以功累官至巩昌侯,追封陕国公,谥宣武。英累官至武定侯,追封营国公,谥威襄。景南,则威襄之子也。笃学好古,慨念先世遭元季兵燹,旧谱磨灭,漫不可考,乃抅求遗逸,博访故老,得其一二,亲为谱之。未成而卒,康济乃继而成之。自一世至于今,凡九世。合其族子姓凡九十余人,定其可知而不妄援于已远,详其所至而不轻遗于已疏。所谓质而不诬,详而有序者,斯谱得之。虽然,谱之所作,所以尊祖收族④也。
  君子之尊祖收族,必有其道,岂徒以世胄相高乎?范文正公尝曰:“吾吴中宗族,于吾固有亲疏,然自吾祖视之,则均为子孙,初无亲疏也。”于是有义田之举。由此而观,凡族人之同乎谱者,喜不可庆,忧不可吊,贫不可赈,疾不可救,冠婚丧祭可以不相成之耶?孤茕⑤患难,可以不抚字周恤⑥耶?此收族之大义,而尊祖之道存焉。
  然此举者,世不多见。惟贤者而后能之。今郭氏若康济、若瑀、若璟、若瑱、若昌、若聪、若嵩者,或以文武长才而节制诸军,或为阀阅世胄而登崇禁卫,簪笏⑦满门,青紫⑧盈庭,可不谓贤子孙哉。于乎敦宗厚族,必自贤者始。余不于郭氏有望,尚奚望焉?有若魏晋隋唐,婚姻选举,必稽谱牒。曾不知礼泉无源,芝草无根,天之福人,不在贵族。贤者有言,有见于此矣,为郭氏子孙者又可恃此而怠于修耶?
  先正⑨有言:谱其谱者,尊祖之器也;道其道者,尊祖之实也。郭氏子孙,其知以此为戒欤?康济,余素所知,将门伟器,博洽能文,屈指抡才,孰出其右!景南用其贵而封爵,今为定襄伯云。
  赐进士、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前翰林修撰同修国史、东鲁许彬道中书。

  注:①郭氏第二次修谱由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泰和王直于景泰三年七月作序,太常寺卿东鲁许彬于景泰五年八月作后序,即此文。
  ②帙(zhì):用于装套的线装书,书一套叫作一帙。
  ③郭登:字元登,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靖边大将,武定侯郭英孙。景泰初年,以破瓦剌功,封定襄伯。英宗复辟,因事谪戍甘肃,成化初复爵,充任甘肃总兵官。成化八年(1472)卒,赠定襄侯,谥忠武。郭登诗才咨肆,或沉雄浑厚,或委婉生动,语言平易而含义隽永,大都琅琅可诵。李东阳称其诗为明代武将之冠。
  ④尊祖收族:尊敬祖先,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
  ⑤茕(qióng):没有兄弟,孤独。
  ⑥抚字周恤:抚养周济。
  ⑦簪笏(zān hù):比喻官员或官职。
  ⑧青紫:本为古时公卿绶带之色,因借指高官显爵。亦指显贵之服。
  ⑨先正:前代的贤臣,前代的君长等。




  重修县治记①
  治有常处②,斯视瞻尊而政刑肃,理之必然也③。夫环千里而为郡,郡有治,则州、县仰焉;环百里而为邑,邑有治,则乡、社仰焉。其兴废补敝,则又系乎居职者之贤否何如耳。
  宁阳,兖之属邑④,其历代隶置改革,载在祭酒王思诚、教授韩珪之记⑤,兹不赘。按,县治旧在城东北隅,元大德元年徙于今所,而以旧廨为学宫。至正四年毁于兵,官僚听讼僧寺、民屋者三年。明年七月,县尹刘允始仍旧址营建,未几代去,尹梁彦谦继之。十年三月始得落成。洪武中,主簿王文珪修之。宣德中,知县孔公朝、典史邢敏创建丽谯之楼,而厅廊之倾圮者重加修葺。
  惜其规制狭隘,弗称仰瞻,历岁滋久,浸入敝坏。一日,知县王杰,县丞齐郁、刘震,主簿张赟,典史李顺谋出俸金修复,于是役民丁之在官者百余人,积材庀事⑥,辇石陶甓⑦,工献其能,民效其力,经营缔构,易故就新,光华增于昔,而人不知其劳。
  正堂五间,高二丈,广⑧两倍之,深杀⑨于广者三之一。后堂三间,高一丈八尺,广视正堂不及者相半,深杀于正堂者五之一。作厦于正堂之前,为廊于正堂之后,立两厢以翼其左右,构仪门以肃其出入。建幕厅于庚方⑩,起燕寝于坎位,其低昂广狭,亦皆称是。他若戒石有亭,架阁有库,庖湢廪庾,靡不具焉。观其栋宇翚飞,规模宏阔,巍然焕然,杰立乎洸水之滨,壮观乎钜邑之表,不待威驱势迫,而邑人之得于瞻仰者,莫不于此乎起敬焉。是役也,经始于正统壬戌(七年)十月之望,落成于明年四月之朔,专其事而司会计者,震也。
  工既告成,光禄寺少卿王贤惟善暨余,皆以内艰居家。惟善谓余宜有言纪其事。以彰诸公同心协力,知所当务,且俾后之来者,知敬承而勿坠也。况宁阳密迩邹、鲁,自昔文武之盛彬彬焉。稽之前代,文章鸣世,则有刘梁、刘桢祖孙之相承;位望通显,则有韩铎、韩纯父子之相继;科甲联登,则有王章、王褒兄弟之同荣;论节义之高,则鲁姑之贤足以止齐师;论孝诚之笃,则王治、王筠之行足以敦薄俗。如余辈之菲薄,亦皆由科第致位朝行,较之他邑,鲜能过之。为政者于斯,诚能宣其教化,明其政刑,则礼义廉耻之风兴,而仰事俯育之情遂矣。诗曰:“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岂独县治之新为邑人之也哉?有若庾文明之德政,李阳冰记之;王伯玉之事业,刘汝弼书之。去思之有碑,遗爱之有碣,之数子者,率尝临治兹邑,泽被于民,民到于今称之;诸君子追惟往哲,论世尚友,其人虽远,其流风余韵犹有存者,苟求其故,必有合焉。将见其得于观感,形诸诗歌,流闻后世而不泯灭。余虽菲陋,亦窃备员史官,将大书特书,而不一书也。
  县治之新云乎哉?县治之新云乎哉!

  注:①本文见载于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第七册。治,本义为治理或管理,后专指一级行政机关的办公驻所。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兖州府志·建置》记载,城“旧以土筑”,“城自宋始筑”。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建置》记有:宋始筑土城,金大定二年(1162)增修,明成化十八年(1482)葺修,至明正德六年(1511)毁于寇。明正德十年(1515)增置四门瓮城。嘉靖九年(1530)砖甃四门瓮城。万历五年(1577)砖甃北门迤东一面,九年(1581)悉易以砖,三十一年(1603)改城墙顶水道于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及乾隆二十九年(1764)分别重修。清光绪十三年《宁阳续志·建置》记有:咸丰十年(1860)城遭破坏。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元年(1862)重修城楼、城垣、垛口、城壕,光绪八年(1882)增补砖垛口。民国二十年一月补刊《宁阳续志·建置》记为:城外砖内土,周四里五十步,高二丈四尺三寸,顶阔一丈,趾厚二丈。门楼四,高一丈三尺五寸。角楼四,高五尺六寸。腰楼四,高六尺九寸。内面砖砌水溜四十八。四门登城马路各一。东门曰寅宾,旧名望泗;西门曰宝城,旧名临洸;南门曰迎薰,旧名迎恩;北门曰拱极,旧名瞻岳。池深八尺,阔一丈二尺,蛇眼清泉四面环绕。
  ②常处:稳定的办公地点。
  ③瞻:往上看;尊:尊容;肃:严整;理:条理。
  ④兖之属邑:宁阳县的上一级隶属关系。历史上宁阳隶属多变,有时隶泰山郡,有时隶兖州郡。
  ⑤韩珪之记:指韩珪《历代沿革记》。韩珪为元泰定元年宁阳县尹。
  ⑥庀(pǐ)事:治理。
  ⑦辇(niǎn)石:拉石。辇本指帝王的车乘,后泛指运输。甓(pí):砖。
  ⑧广:东西向。
  ⑨深:南北向。深杀:室内前墙至后墙的距离。
  ⑩庚(gēng)方:院落中的道路。
  燕寝:在后的卧室。坎位:阳宅中北方为坎位。
  庖湢(bì)廪庾:庖,庖厨;湢,浴室;廪,粮仓;庾,露天的谷仓。
  靡不:无不。
  翚飞:形容宫室的高峻壮丽。
  钜:同“巨”,意为大。宁阳自古为一大县,范围包括今肥城市南部及汶上东部、兖州北部,明时范围比今大得多。
  正统壬戌:即公元1442年;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朔:农历每月的初一日。
  内艰:旧时称遭母丧为内艰。
  密迩:靠近。
  文武: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彬彬:文质兼备貌。
  鸣世:著称于世。
  菲薄:微薄、浅陋。
  仰事俯育:对上敬瞻长辈,对下悉心教育子女。
  诗:即《诗经》。
  师尹:周太师尹伊。
  民具尔瞻:都为众人所瞻仰。具,通“俱”。
  前哲:以前的先达之人。
  论世:评说前世的人和事。尚友:“尚”即“上”,即与上古的先哲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