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村、西孙家滩、桑安口、郭家沟、徐马高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79&run=13

  肖家村遗址
  肖家村遗址,位于泗店镇肖家村东南,东至宁阳沟,西临生产路,北为五里堡村。肖家村在县城南3公里处。
  肖家村遗址是春秋时期至汉代文化遗存聚落址。遗址地处台地,原肖家村砖窑建在遗址北部,现已消失,纸坊村二队机井建在遗址上。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遗址北部断层高1.5—2.5米,文化堆积层厚0.80—1.50米,黄褐色土质,暴露有灰坑。此处采集有春秋时期夹砂灰陶罐口、盆口,汉代泥质灰陶豆把、板瓦、筒瓦残片等器物遗存。原砖窑烧砖取土,对遗址破坏较重。
  西孙家滩遗址
  西孙家滩遗址,位于堽城镇西孙家滩村北100米,北接大汶河大堤。西孙家滩在县城东北23公里处,大汶河南岸。
  西孙家滩遗址是战国时期至汉代文化遗存聚落址。遗址地势平坦,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1.5米,土表暴露有汉代砖室墓葬。在此采集有战国时期夹砂红褐陶绳纹鬲足、夹砂灰褐陶罐口、泥质灰陶弦纹豆盘、篮纹盆口,汉代泥质灰陶板瓦、筒瓦残片以及铜镜等器物遗存。1979年12月,被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
  桑安口遗址
  桑安口遗址位于大汶河流经的鹤山乡桑安口段河床上。该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00米,暴露出多眼水井,井体大部分为陶井圈,也有薄石块、砖砌结构,并伴有多眼土井。井口径约在0.9-1.40米之间,由于受大汶河河水常年冲刷,井上半部及其文化层已荡然无存。残现存井深度约在1-2米之间,井内填土为黑淤泥,伴有少量灰陶绳纹、素面陶罐、陶豆柄、绳布纹筒瓦等残片出土。此遗址上部文化层被大汶河河水冲刷殆尽,无法观察地表文化层遗迹。根据现场暴露的陶井圈、薄石块、砖结构水井来看,初步分析认为此处遗址为居住区或作坊区。
  从目前已知的考古发掘断代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水井起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南方河姆渡文化遗址,北方水井出现于距今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遗址,陶井圈结构的水井始于战国。汉代,土井及陶井圈结构水井仍在使用,砖砌水井发现于东汉时期,从大汶河桑安口段发现的多种水井结构及井内泥土包含物看,此处遗址的下限年代至汉代。
  出土的绳纹高领罐、折腹罐、双翼铜镞、三棱铜镞等10余件完整器物,具有战国或更早期时代特征。此遗址可能与《汉书》《水经注》等历史书籍记载的始于春秋、废于东汉的春城故城址有关联。2003年7月,被公布为宁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郭家沟遗址
  郭家沟遗址,位于乡饮乡郭家沟村南约100米,西临东龙堂村。郭家沟村在县城东南5公里处,北临曲(曲阜)宁(宁阳)公路。
  郭家沟遗址是战国时期至汉代文化遗存聚落址。遗址地处高台地,较周围高约1.5米,群众称之为“南岗子”。原有的巨型铁质三角架、大队砖窑,现均已撤销,变压器旧屋仍处在遗址南部。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1.5—2.5米,断层处暴露有夯土层、陶水管。采集有战国时期夹砂灰陶绳纹罐口、泥质灰陶鼎足、豆盘、盆口,汉代泥质灰陶罐口、板瓦、筒瓦残片等器物遗存。1979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马高遗址
  徐马高遗址,位于八仙桥街道徐马高村西北方向200米。徐马高村在县城西北3公里处,大庙临邑村南。俗称“十八临邑”之一。
  徐马高遗址是战国时期至汉代文化遗存聚落址。徐马高遗址在洸河沟以北,北距大庙临邑村约250米,西至生产路。遗址地势平坦,面积约6万平方米,距地表0.8米为文化层,文化堆积层厚约0.50米,灰褐色土质,暴露有陶井。在此采集有战国时期泥质灰陶鼎足、豆盘,汉代泥质灰陶板瓦、筒瓦残片等器物遗存。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本地战国时期至汉代文化遗存的分布提供了实物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