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装裱技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337&run=13

  孔氏装裱技艺
  装裱艺术是伴随书画艺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正是由于有了装裱艺术,才使我国历代书画艺术珍品得以装潢镶裱,珍藏久远。我国南北地方气候不同,装裱技法亦略有不同的地方。北法谓之京裱,南法谓之苏裱。宁阳孔氏装裱工艺属京裱系列,由曲阜孔府传入宁阳,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它继承和沿袭了自明朝以来的装裱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改革,对装裱用具、调制浆糊以及各种装裱方法进行了不断革新、改进和提高,创造出了多种更为实用的简易装裱法。
  孔继彬学艺于曲阜孔府,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学习,终于将孔府的书画装裱技艺学成,后又将此技艺传于子女。其中,最得真传的是他的大儿子孔广壁,民国初期他常带着家人辗转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为一些文人墨客及书画爱好者装裱字画为生,他装裱了许多名人字画,被当地很多大户人家收藏。但由于时局混乱,经过近二十年的打拼,最终全家还是回到老家东平。第三代传人孔照立将随前辈学得的装裱技艺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装裱技法及装裱材料、工具进行了改进。将以锦、绢裱为主过渡到纸裱和绫裱,这样书画装裱进入到平民百姓家。其中溥杰、溥云等多位历史名人的作品都是他装裱。解放后,第四代传人孔宪钧,在前辈的熏陶下,自幼对书画及书画装裱作品感兴趣,十九岁便继承了孔氏装裱技艺,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入了菏泽师专,专修美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县文化馆工作。在县文化馆,他在潜心研究国画、彩画等技艺的同时,对装裱技艺,有了新的认识,济宁、泰安、新泰等地很多书画爱好者慕名前来让其装裱自己收藏的字画,其中有多幅装裱作品被收藏到国家及地方博物馆、美术馆。第五代传承人孔庆河由于耳濡目染,自幼便掌握了孔氏装裱技艺,经过多年的学习探索,将前人的技艺完整的继承下来,各地前来请其装裱字画的书画爱好者越来越多。在其父亲的帮助下,曾先后装裱过当代书画名家李铎、舒同、魏启后、黑白龙、于希宁、张逊三等名人的作品。其著作《装裱简介》已入选《中国书画装裱大全》丛书。为了不让孔氏装裱技艺失传,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妻子、儿子已娴熟的掌握了孔氏装裱技艺,现在他打破家族传承模式,将祖传的装裱技艺毫不保留的奉献给社会,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整理出版一本《孔氏装裱技艺大全》,并举办孔氏装裱技艺培训班,让孔氏装裱这门技艺原汁原味的传承保存下来。
  宁阳孔氏手工装裱的技法主要有:一是制浆糊与使用法:用上等面粉、富强粉,和成面团,在清水中用手挤捏搓洗,使淀粉渗出,淀粉沉淀后待用。取淀粉在冷锅搅匀,用文火煮熟,夏天要熟透些,使之成透明微黄状,秋冬不易过,透明即可。制作浆糊时为了防虫蚀,加入特殊药物,使书画保存久远。二是托裱绫绢法:把绫绢正面向下置于案上,用排笔沿水刷之,用小棕刷四周蹬齐,丝纹齐整,在上面用排笔刷微调浆糊,排匀,上面敷绵连派,用大棕刷扎实,四周刷浆上壁绷之,干后待用。三是字画装裱的基本程序:托画心,把画正面向下置于案上,洒水点令其湿匀,用排笔刷浆水排匀,敷绵连纸上壁绷之,干后下壁。方裁画心配镶绫锦,要根据画面配镶合适的绫绢颜色,选配绫绢颜色,需能使旧书画古雅,新书画清新,悬挂起来富有艺术性。镶料的比例,上天6,下地4,如一幅四尺裱件,天头为2尺,地头为1.4尺,总长7.4尺(2.4米),然后覆背,用拉力好、绵软的宣纸作覆背纸,要大于裱件四周2-3公分,在背上用排笔刷较稀浆水,画面向上覆于背纸上。然后用大棕刷排实,勿留气泡。背面天杆处贴画签,下地处贴绊,在裱件四周余纸刷浆上壁绷之,经过7日后下壁。如遇雨天,必须天晴方可下壁,时间越长,裱件越平整。下壁后要打蜡轧光,把裱件正面向下置于案上,背面用石蜡擦磨,用磨刀石平面用力均匀轧磨数遍,使其扎实光亮,日后不损画面。用刀剃去多余纸边,谓之剃边。按着上杆安轴,立轴上安天杆、下安地杆。横幅两边各上一天杆,这样一幅书画作品就完成了。四是揭裱古旧字画:首先要看画的损毁程度,制定一套完整的修复程序。修复时要先用刀剔去污迹,用双氧水去除霉迹,用清水洗去尘土,案面衬油纸,画面向下覆于油纸上,揭去背纸及托纸,要一点点揭匀,薄厚一致,然后刷浆托之,连同衬纸一同上壁绷之,揭下衬纸,圆色(在画面破损处调合适的墨色补圆画面),之后步骤与装裱新画相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楼房高度的影响,书画裱件有了一定改变。制作镜框裱件,用以上装裱方法,根据裱件画框的尺寸,装成镜片,卷轴易于收藏保管,镜框室内悬挂,宜显清雅。
  2010年12月,孔氏装裱技艺被收录于《泰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