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锡镶工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335&run=13

  宁阳锡镶工艺
  宁阳锡镶工艺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就已相当盛行。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吴崇礼回原籍县城西街吴家巷,亲朋好友、达官贵人到吴府拜访,尚书用江苏宜兴一把名贵紫砂壶泡茶待客,不慎碰残壶嘴,打碎壶盖,尚书非常心疼。后府上家人拿此壶求宁阳城里一河南籍王氏锡匠为此壶打造了锡嘴、锡盖,尚书观后倍加赞赏,更是爱不释手,数日后带回京城。至此,王氏锡匠在宁阳名声大震,经三代传人的延续,到清朝达到鼎盛。当时,从事锡加工制作的业者不下百人,器物主要以生活用品和礼器为主。到处是打锡卖锡的吆喝声,加工作坊主要分布在县城一带,由于当时人们大多崇尚锡制品,婚丧嫁娶、馈赠亲朋好友更是以锡制品为贵,因此,锡加工成为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宁阳锡镶创始人王氏选取质地、色泽俱佳的上等锡,精工细作,创作出了一系列实用性和观赏性集一体的民间艺术制品。宁阳籍董氏艺人拜王氏为师,为第四至五代传承人。1925年,传于县城南王家院村的管季,1946年传承于管忠禄。1951年西关艺人吴杞祥拜师学艺为第八代锡镶艺人。改革开放后,锡镶工艺传承于第九代传人吴兆富、吴兆财。由于对锡镶制作的偏爱,又有上辈传人手把手的精艺传授,吴兆富、吴兆财创造性的把镶嵌和浮雕应用于锡镶工艺制作中,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茶壶、酒具、香案蜡台、立体鼓金蟾、四角云、蝴蝶、柿子花等作品。其制作优雅别致,洁净光亮,古朴典雅,无处不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集实用、观赏、收藏于一体。许多书画艺术家、收藏爱好者将其视为珍品。
  宁阳锡镶工艺发展到当今,其造型、镶嵌、雕刻、磨洗等工序都有了较大创新,锡镶艺术日趋完美,大放光彩。宁阳锡镶以精锡为原料,靠手工制作,加工分为化锡、制板、下料、焊、洗、磨、雕、镶嵌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者要首先确立主题立意,结构层次,待构思成熟后做出草图,制出模型小样,即可再化锡,制板,下料,焊接成型。再把焊成的毛坯,分别用锉、粗糙的纺织品、绸缎等软纺织品,经过粗、细、精三个磨洗阶段便可雕刻。然后镶铜嵌玉,最后装饰完成,有的还刻上诗词文字,既增妙趣,又能表达作者的心境。
  制作工艺大体为:第一,在材料上采用纯度为99.9%的纯锡,不添加其他任何材料,以保持纯锡绿色金属的特性不被破坏。99.9%的纯锡质感细腻、温润、略泛珠色、柔韧性强,便于手工敲打各种造型,可塑性较好,不但可雕可錾更便用于烙铁塑形,在材料选择上这是一重要特征。第二,在造型上紧凑、简约、玲珑、收放自然、比例协调,通过造型、装饰、质地肌理等艺术手段来体现作品内的韵味和意蕴。造型的气韵体现在形体的大小、方圆、俯仰、开启、收放,线条的曲直、张弛、缓急、长短、强弱等变化,给人以乐感和神韵;设计遵循“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容与形式完整统一的原则,以求达到适用与美感的完美结合,给人带来一种秩序、安逸、稳定的精神享受。第三,内容上借助地域文化故事传说、瑞兽花鸟、诗词等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愿望,寄托人们积极向上的美好精神向往。第四,制作技法上采用板金下料工艺、锻、錾、塑、雕、焊、镶嵌、多材质组合等技法,凹雕、线雕、浮雕并用,表面抛光度可达10级以上,更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形态是通过烙铁来塑造完成的,这是制作技法上与众不同的主要特点。
  制品及作品相关器具有:刀、锉、各种锤子、板子、大小异型剪刀、划规、刻刀、各种形状錾刻刀、各种砧子、台具、夹具;材料有:99.9%云锡牌精品锡、铜丝、铜板、水晶、玻璃、高档珍稀木材、高档玉石、宝石、藤皮、紫砂等。
  锡镶工艺表现了手工艺者的勤劳和智慧,工艺制品造型独特,图案种类繁多,涉及自然、人文及地方风土民情,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氛围,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宁阳锡镶工艺品洁净光亮,优雅别致,色如银,亮如镜,温润略带珠光色,声如磐而独具特色,柔韧性强,不易变形,无毒无害不易氧化而且锡内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宁阳锡镶制品享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更艳”的美誉。
  2010年12月,宁阳锡镶工艺被收录于《泰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