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鸣虫葫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328&run=13

  宁阳鸣虫葫芦
  历史渊源 宁阳鸣虫文化历史悠久。对于鸣虫的赏玩,可以追溯到远古。到了唐宋时期,玩鸣虫的风气日渐盛行,唐朝《开元天宝逸事》有“金笼闭蟋蟀夜闻其鸣”记载,清康熙帝也最喜鸣虫,灯节赏花听虫鸣是他一大爱好。皇室还绘有鸣虫葫芦图谱,有花模和素模之分,而花模又有雕刻和砑花之别。自此,专业制作葫芦虫具的行业相继出现。宁阳鸣虫葫芦的制作历史无可考,相传也有数百年历史。经过数代艺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宁阳鸣虫葫芦的制作技艺十分高超,精品叠出,享誉齐鲁大地。
  种植与制作 种植葫芦难度很大,一般成功率不到30%。宁阳鸣虫葫芦艺人经过长时间的种植摸索,基本上达到40%左右,个别年份能达到60%—70%。清明节前后两天左右,将选好的葫芦种下地,经过发芽、抽秧,等到葫芦个儿长到一定程度,根据形状的大小,套上自制的不同模具。葫芦成熟后,将模具轻轻摘下。经过挑选,将成型的葫芦进行打磨加工,磨口、配盖。从模具的设计、制作,到翻模、做套、刮皮、晾晒、整形、加口、加盖,哪一道工序出问题,都会前功尽弃。
  艺术与价值 宁阳鸣虫葫芦形状多样,共有一百五十余种,其中八十余种是清朝流传下来的老模具。宁阳鸣虫葫芦依其造型可大致分为鸡心式葫芦、棒子式葫芦、柳叶式葫芦、花瓶式葫芦四种。根据畜养虫的种类不同,分五大类:一是蝈蝈葫芦,二是蛐蛐(白虫)葫芦,三是蚰葫蝼(黑虫)葫芦,四是蚱仔葫芦,五是两用葫芦。鸣虫葫芦所嵌配的口盖、蒙芯十分考究,用料多为红木、檀木、乌木、黄花梨,高级的用象牙制成。蒙芯用料更精,一般的用象牙,高级的用玳瑁,有的蒙心镶嵌红、蓝宝石。小小的鸣虫葫芦带着皇室的尊贵,富者的荣耀,也彰显出手工技术的高超。
  宁阳鸣虫葫芦充分体现了宁阳手工艺人的匠心技艺,各种各样的模具,雕刻精巧,技艺超凡。经过花模长成的或砑出的八仙、八骏、八龙护壁、寿星、笑佛、二龙戏珠、旺旺、母子鹿、双虎、脸谱等应有尽有。既是人工所为,又是天然长成,天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特别精美,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又极具收藏价值。
  保护与开发 随着人们对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宁阳鸣虫葫芦市场前景更加广阔,市场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巨大。县文化主管部门已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挖掘,并提出翔实的保护计划和措施。2008年,县政府对宁阳鸣虫葫芦工艺加工户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登记,收集相关资料,登记鸣虫葫芦的分类、品种、规格、尺寸等,初步完成宁阳鸣虫葫芦范制数据库。投资4万余元,在县城建立一处鸣虫葫芦陈列室。2009年,开始重点培养年轻传承人,使该项技术得以较好的传承和发展。2010年,建立新的范制基地、试验范制新的葫芦器具。2011年,拓展葫芦范制技艺,范制新笔筒、脸谱、葫芦娃等。
  2008年8月,宁阳鸣虫葫芦被收录于《泰安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