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龟山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322&run=13

  宁阳龟山砚
  历史渊源 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被历代文人所推崇,特别是一些名砚引得百世垂青。据《九九砚谱》记载,“龟山砚又名鹤山石,分布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龟山。”宁阳龟山由于形状如龟而得名。大汶河长时间的冲刷积淀,形成了质地较硬适于制作砚台的龟山石(紫砂页岩)。龟山石储量丰富,分布不均。西部石质较软,适于加工茶具;东部石质较硬,适于制作砚台。当地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造诣很高。人们发现这种适于制作砚台的石头后,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制作出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砚台——龟山砚。自清朝以来,龟山砚不仅是贡品,也是文人墨客喜爱的物品。清代学者梁楷曾收藏有一块龟山砚,据说砚上刻有二龙戏珠,做工精细,让人爱不释手,背面刻有隶书四句诗:“水英正堪喻此石,神品原是雕工奇。不雕不琢怜斯璞,朝夕研来自成池。”可见主人对这块砚台的喜爱。清朝另一学者高凤翰称赞龟山砚“研笔如锉、化墨如油、隔宿不漏”,也是对龟山砚的赞誉。第三代传人李茂春制作的龟山砚“二龙戏珠”于1961年参加香港贸易会,影响很大。龟山砚因此成为港、澳、台收藏者所喜爱的收藏品。第五代传人曹文代雕刻的三件龟山砚作品于1996年参加泰山国际登山节艺术作品展,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三块砚台均被收藏家高价买去。龟山砚极为珍贵,历为文人墨客所推崇。由于紧邻曲阜,古代流传有“圣人府前卖过砚”之说,证明了人们对龟山砚的推崇。
  制作工序及代表作品 制作工序:第一,选坯,色泽砖红,敲击有咚咚声,手感滑腻,呵气而润者为上;第二,刀法,按用力角度分为侧刀、立刀、炝刀、斜刀;第三,锤法,按用锤力度大小分为甩、砸、敲、磕;第四,打磨,用粗沙60目、100目、120目、220目,用水沙260目、400目、500目、600目;第五,打蜡,将石蜡均匀涂抹;第六,加热,400摄氏度以上高温加热;第七,冷却,2小时即可;第八,抛光,用丝巾多次擦拭,直到出现光泽为准。代表作品有:二龙戏珠、云海日出、嫦娥奔月等,形状有佛形、龟形、碗形、鼎形等。
  艺术价值 龟山邻近大汶河,山水相依,独到的温度和湿度,经年累月,绝蘸当地天地灵秀。龟山石大小不一,奇形怪状,有圆形、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更令人惊奇的是石头表面有的还有多种多样的图案,如巨龙腾飞、玉女散花、云海日出等。龟山砚制作者匠心独运,尽量保持石头原样,将石头上的图案根据它的自然形状雕刻下来,然后再进行加工、打磨,使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性。龟山砚还具有坚而不顽、柔中有刚、滑不拒笔、涩不滞墨等优点,且上布金星极为珍贵,有“研笔如锉、化墨如油、隔省不漏”之美誉。因此,历来被广大书画爱好者视为珍品。龟山砚有别于其他砚台制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纯手工制作。它既保持了石头的形状及图案原貌,又展现了当时的人文、自然、地理等情况,被一些文物爱好者称为“活化石”。经选材—绘图—雕刻—打磨—上蜡等一系列纯手工工序后所制作的龟山砚集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收藏价值。
  保护开发 针对宁阳龟山砚现状,县政府组织有关专家论证,提出了关于宁阳龟山砚的保护计划。目前,龟山砚所在的鹤山乡人民政府已拨专款十万元成立龟山砚工艺雕刻厂。县文化部门筹集资金5000元邀请上级专家对龟山砚进行多方考证,组织专门业务人员成立龟山砚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室。现已探明龟山石储量约有两万立方,可出砚台2000万台(20厘米×15厘米×3厘米/块),正有序的开采和开发。
  2006年12月,宁阳龟山砚被收录于《泰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