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锥指》《广群芳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258&run=13

  《禹贡锥指》
  《禹贡锥指》是一部自宋以来专释《尚书·禹贡》各书中用力最深的总结性著作。是清人胡渭利用编纂《大清一统志》能够看到国家图书馆藏书的机会,收集了大量历代地理资料,进行细致的考订研究,最后写成的一部二十卷四十余万言的专著,取《庄子·秋水篇》“以管窥天,以锥指地”之意,定名《禹贡锥指》。
  本书是作者耗费数十年精力,花六年时间完成的恢宏巨著。成书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四十一年在苏州刻成。全书共二十卷,但由于卷十一、卷十四皆分上、下;卷十三分上、中、下,而其中卷又为上、下,故实为二十六卷。全书从地理沿革变迁入手,对禹河初徙、再徙,以及汉、唐、宋、元、明河图进行了精密的考究。书中体例,“亚经一字为‘集解’,又亚一字为‘辨证’”(《四库全书总目》)。在对历代义疏及方志舆图广征博引、搜采繁富的基础上,对九州分域、山水脉络、古今异同及其原因,一一详细讨论。引古证今,了如指掌。虽仍不免有武断、失当之说,但其精赅详赡,实为宋以来数十家注释《禹贡》者之冠。而对于历史上争论不清的许多症结问题,经过胡渭的细心梳理,所有不同材料都能采集并提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本书的学术价值很高,对今天的研究多有裨益。其内容不仅限于注经,而且延伸及历代国民生计的许多问题,直至近三百年后的今天,还是我们研究《禹贡》和历史地理的必读书。虽然其中个别论断经现代科学证明是错误的,但总的说来,如今还没有一部全面研究《禹贡》的著作可以代替它。它为今日人们了解《禹贡》时代的地理面貌以及历代的变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据和重要的启示。
  县档案馆现收藏刻本、线装《禹贡锥指》一套,六册。
  《广群芳谱》
  《广群芳谱》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汪灏等人奉康熙帝之命,在明代王象晋《群芳谱》的基础上,扩充材料改编成《广群芳谱》。本书是一本有关植物的谱书,全书一百卷,除天时谱“记四时长养之,万汇荣枯之候”之外,有谷谱记谷类及豆类43种,桑麻谱记纤维植物10种,蔬谱记蔬菜类140种,茶谱记茶3种,花谱记观赏植物花234种,果谱记食用果类156种,木谱记树木241种,竹谱记竹6种,卉谱记草本植物191种,药谱记527种,共记植物1667种。书中大多都是实用的栽培植物,偏重于农业生物方面,篇幅长短不一。又花、卉、蔬虽分三谱,但花中有卉,卉中有花,卉中有蔬,每谱先释花名,再引征事实,并咏以历代诗文,如《诗经》、《尔雅》、《淮南子》。还记有海带、海藻等海中植物,也列有传说中的生物(如《山海经》记载的三珠树),是一部花卉百科全书。每类都后附有历代传记、序辩、题跋、杂著、诗词等文学作品。因此,本书是一本具有文学性质的农园艺著作,对于农学与植物学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县档案馆现收藏清康熙四十七年《广群芳谱》一套,二十九册。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简介
  《群芳谱》是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全称《二如亭群芳谱》。编撰者明代王象晋(1561—1653年),字荩臣,又字子进,号康宇,自称明农隐士、好生居士,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约在1607—1627年间,王象晋在家督率佣仆经营园圃,积累了一些实践知识,并广泛收集古籍中有关资料,用10多年时间编成此书。全书30卷(另有28卷本,内容全同),约40万字,初刻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后有多种刻本流传。内容按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鹤鱼等十二谱分类,记载植物达400余种,每一植物分列种植、制用、疗治、典故、丽藻等项目,其中观赏植物约占一半,对一些重要花卉植物收集了很多品种名称。尤其重视植物形态特征的描述,记述较详,并注意名称订正,纠正以往混淆之处,为该书突出优点。所述栽培方法,则大都采自他书,且典故艺文占的篇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