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尔雅注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253&run=13

  《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本书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本书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本书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本书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本书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本书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体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县档案馆现收藏线装、刻本《春秋左传注疏》二套,二十册。
  《尔雅注疏》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总目,尔雅一直被列在经部,或依于孝经,或附于论语,或列于小学训诂之属,被作为古代教育的文献和学习的工具。
  《尔雅》作者不详,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为《尓雅》作注者代不乏人,最著名的是晋代郭璞。此后唐代陆德明《尓雅音义》,宋代邢昺《尓雅疏》,亦是阅读研究《尓雅》的重要文献,后被列为十三经注疏之一。《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这19篇的前3篇与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可以分成两大类。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尔雅》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其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4篇解释的是亲属称谓和宫室器物的名称。
  《尔雅》流传年代久远,版本繁多,错讹亦很多。后世学者研究考订很有成果,尤以清代学者为著。
  县档案馆现收藏嘉庆年间善本,线装,原刻本《尔雅注疏》一套,四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