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祺故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231&run=13

  吴孟祺故里
  吴孟祺故里,位于八仙桥街道西关社区一带。吴孟祺(1498—1568年)字元寿,历任江南五河知县、河南洛阳知县、刑部主事、南京户部郎中、陕西西安知府兼按察司副使、潼关兵备副使等职。
  据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二吴传》记载:吴孟祺,字元寿,居县城西南巷,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1530年,吴孟祺首登仕途,任江南五河县知县。把前任县衙“明镜高悬”的匾额换下,手书“不唯官司,不唯书,不唯上,只唯民”悬于大堂之上,早晚自读自勉。后迁升河南洛阳知县。在洛阳为政清廉,洛阳百姓称他为“泰圣吴公”,也有的叫他“宁贤圣梓”。孝宗皇帝爱其才,当殿垂询为政之道,孟祺回答:“为政必以民为本,还要有仁爱之心”。孝宗皇帝破格晋升孟祺为刑部主事,连升三级。高临监生刘守德,光禄寺卿马玉里等,均有颂辞记入史册。
  嘉靖十三年(1534年),吴孟祺因给外戚张延岺冤案平反,获罪皇帝,而受廷杖贬直隶州同知。期满迁西安知府,政绩显著而升潼关兵备副使。一生以“不贪、不酷、不谄、不傲”自戒。时权臣严嵩窃权,朝政腐败,吴孟祺罢政返故里,是年49岁。吴孟祺晚年,“杜门著书课学,非公事不见邑宰”。隐退二十余载,惟杜门著书课子,著有《义命箴规》、《拙修迩言》、《六泉漫稿》、《警庵文集》等。卒于隆庆二年(1568年),终年70岁。
  吴孟祺墓 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茔墓》记载:“潼关兵备副使吴孟祺墓,在县西五里东和村(今八仙桥街道吴家东和村西200米处)。”今八仙桥街道吴家东和村西。墓原封土直径约5米,高约2米。墓前有石马、石虎等。石马为立式,高1.33米,长1.84米;虎为蹲式,高为1.02米。“文化大革命”期间,墓被破坏,现仅存石马在县博物馆。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创修泮池记
  吴孟祺
  余观思乐之诗曰:“既作泮宫,淮夷攸服。”又曰:“在泮饮酒,献馘献囚献功。”盖古者,自辟雍而下列国之学,必有■。■之制,如半璧然。而今之乡学亦多有之。意者效法于璧水之遗,相沿而弗废欤。
  吾宁无泮。泮之创,自都水张君文凤始。君,苏之常熟人,余乙丑之同年友也,奉命来督齐鲁诸泉之水,使毕济于漕。逾年底绩,氵朕氵朕如也。
  乃一日视学,见其规制备饰,独泮池称缺,乃慨然曰:“是缺也,而恶乎!宜我其任之。”于是,诸文学髦士咸以请曰:“信哉!吾其乐观厥成矣。”
  乃以庚子(嘉靖十九年)仲春涓吉相宜,计庸虑用。材也,则取诸工之旷;役也,则取诸夫之余;犹不足也,则割俸以益。乃于棂星门内肇开巨池,东西以尺计者长丈有五,阔视长杀三之二,深视阔倍之,盖仿彿乎半璧而不胶其制也。底以石布,周以砖叠,防崩涸也。石梁中起,板桥旁翼,便趋跄也。诸文学髦士相与喜曰:“信矣!夫君之言也。泮,微君奚成?”
  会余起迁谪,晋留都户曹郎,道吾宁,遂以记。请无何,君则以北屯田郎擢去。乃言曰:君之为是泮也,不费公帑,不夺民力。视今之仕者,智淫于自封,志役于夤缘,遑恤其他?其弗如是者,则碌碌如石,斩斩如槁,循袭拟老成,模棱拟厚慎,屈其指以计迁。而于学校也,徒责多士,以揖候进,趋崇眉目之观已耳,余奚问?吾闻君之于多士也,简其才而教焉,怜其乏而周焉,士戴其德勃勃焉兴矣。其务于作人类如此,故其创是泮也。或曰:“将以协地灵、翕风气、翊多士,而助之奋焉耳。”余则曰:“有大焉!夫泮之为言班也。长人者之政教,将于是乎班焉。而政教也者,其德之著乎!君宰新会、宰内黄,皆巨邑也,圣贤独隐隐起侪辈间,用陟今官猗欤。政之成也,乃兹于学校独加之意。视诸君子不翅其子弟,抑亦教之余响矣乎?故欲知君之德者,观诸政焉,止矣。欲知君之政者,观诸教焉,止矣。翳《诗》实有之曰,‘匪怒伊教,顺彼长道,克明其德。’夫长道,固政也。是三言者,鲁之人昔以颂其君矣,今藉以为张君记,无亦可乎?”佥曰:“可哉!”则记之。
  时嘉靖癸亥(四十二年)。
  桐冈席侯(名礼)以重修学宫于泮水有力焉,大同志而增后观,事得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