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故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225&run=13

  于禁故里
  于禁故里,位于磁窑镇一带,三国时期属于泰山郡钜平,治今磁窑镇西太平村。
  于禁(?—221),字文则。三国时期曹魏大将。为人耿直、刚毅、勇猛、清廉,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于禁初为王朗部“都伯”。《三国志·魏书·于禁传》记载:王朗见而“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曹操当即召见于禁,询问兵书战法,于禁对答如流。随后于禁连升三级,被任命为军司马。曹操命于禁带兵“诣徐州,攻广戚”,连战皆捷,又晋升为陷陈(阵)都尉。曹操东征吕布时,于禁在濮阳城南攻破吕布两座营寨,不久又独自率部在须昌战胜高雅。在攻打寿张、定陶、离狐、雍丘等一系列战斗中,于禁身先士卒,连连告捷。有一次曹操大营在汝南遭到刘辟、黄邵等黄巾军偷袭,于禁挺身而出,率部下一举击败来犯之敌,并将黄邵斩首,部属全部招降,因功晋升平虏校尉。后来于禁在跟随曹操征伐乔蕤、张绣的战役中,又屡立战功,曹操上书汉献帝,封其为益寿亭侯。
  在曹操与袁绍决战的官渡之战中,于禁更是表现不俗。开始袁军势大,曹兵恐惧,于禁自告奋勇担任先锋。曹操命他率两千人扼守战略要地延津,自己带兵暂回官渡。这时刘备又在徐州发难,曹操只得带兵回救徐州。袁军见于禁势单力孤,加紧攻打。于禁率众坚守,岿然不动。并以攻为守,与乐进等“击(袁)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黄)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曹操又遣于禁驻兵原武,攻打袁军重镇杜氏津,又一次击破袁军,因功晋升裨将军。在官渡决战中,曹军与袁军连营,各筑土山对峙。袁军居高临下箭如雨发,曹军死伤颇众,人心恐惧。于禁以盾牌遮蔽,坚守土山。袁军又暗挖地道试图偷袭,于禁及时发现,让士兵们围绕大营掘出壕沟,截断袁军地道。组织反击时,于禁亲自擂鼓,鼓舞士气,多次打退袁军进攻,终于重振军心,扭转战局,为最后彻底消灭袁军、扫平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发挥了关键作用。战后论功行赏,晋升为偏将军。其后平昌豨、灭梅成,于禁又屡立战功,被拜为虎威将军,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并称为“五子良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派曹仁讨伐樊城的关羽,不能取胜,又派于禁和庞德率兵助战。当时正值秋季: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深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而死。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于禁先做了关羽的俘虏,关羽被东吴打败后,又成为东吴的俘虏。孙权释于禁之囚,以礼相待。两年后,曹操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孙权称藩示好,于禁得以归国,此时他已须发皓白,形容憔悴,见了曹丕“泣涕顿首”。曹丕表面很是宽容,引经据典地说:“昔荀林父败绩于邲,孟明丧师于肴,秦、晋不替,使复其位。其后晋获狄土,秦霸西戎,区区小国,犹尚若斯,而况万乘乎?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其复禁等官。”并拜他为“安远将军”。其实,曹丕远没有其父的胸襟。时过不久,曹丕说是要派于禁出使东吴,令其行前到曹操的高陵拜别。他预先让人在陵屋墙壁上画了樊城之战中关羽得胜、庞德不屈、于禁投降的画面,特意羞辱。于禁看了,悲愤莫名,发病而死。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论说:“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从此于禁成为晚节不忠的一个典型。于禁死后,被谥为“厉侯”。“厉”为“严厉、残暴”之意。对此,裴松之在《于禁传》注文中有一段评论:“臣松之以为:围而后降,法虽不赦;囚而送之,未为违命。禁曾不为旧交希冀万一,而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
  于将军
  孔平仲(北宋)
  长安遣兵百胜强,意气何有汉中王?七军之心俱猛鸷,虎兜插翼将翱翔。
  睥睨荆益可席卷,白帝城高如堵墙。秣马蓐食朝欲战,雷声殷殷山之阳。
  沉阴苦雨十余日,汉水溢出高腾骧。仓黄不暇恰步伍,攀缘蹙踏半死伤。
  计穷岂不欲奔走?四望如海皆茫茫。鼍鸣鱼跃尚恐惧,万一敌至谁敢当?
  邀看大船载旗鼓,闻说乃是关云长。蒙冲直绕长缇下,劲弩强弓无敌者。
  虽有铁骑何所施?排空白浪如奔马。将军拱手就絷缚,咋舌无声面深赭。
  捷书一日到锦城,只轮不返截西行。将军畴昔负朋友,若此昌豨犹得生。
  循环报复虽天意,壮士所惜唯功名。曹瞒相知三十年,临危不及庞明贤。
  归来头白已憔悴,泣涕顿首尤可怜。高陵画像何诡谲?乃令惭痛入九泉。
  淯水之师勇冠世,英雄成败皆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