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桢故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224&run=13

  刘桢故里
  刘桢,东汉末东平国宁阳人。主要遗迹有刘公墓,纪念性建筑有刘桢书画院和刘桢墓等。
  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堽城镇刘伶墓村,有刘桢之祖父刘梁(东汉人,官至尚书郎,后为野王令)之墓。据1993年出版的《宁阳县地名志》记载:“村落西南有一土墓,封土高20米,最大直径20米,据说墓前曾有碑碣,上刻“刘公之墓”,墓旁曾有供奉刘公塑像的小庙。
  刘桢,字公干,曾任丞相掾属,“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黄初二年(公元222年),文帝曹丕赠给刘桢一条廓洛带,后欲索回,便书一纸交给他,讥讽说:“夫物,因人而贵,故在贱者之手,不御尊之侧。今虽取之,勿嫌其不反也。”(《三国志·二刘传》)。刘桢明白文帝是笑他地位低下,不佩带象征尊贵的廓洛带,要收回原赐,刘桢并未折腰,执意不交。在一次同文堂相会之时,他旧事重提:“闻荆山之下王王卜光夭之后宝;隋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凤貉之尾,缀待臣之帻,此回宝者,伏朽石之下,皆潜污泥之中,而扬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皆未能初自接于至尊也。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恨桢所带无他妙饰,苦实珍异,尚可纳也。而未尚听至尊赐而反索者也。”(《三国志》)文帝听刘桢这番妙论,既叹他的博学善喻,更佩服他口若悬河,不卑不亢,恭中有贬,贬中隐褒之辩才,从而放弃索带念头。
  后人为彰显其才,建设了刘桢书画院。该院是神童山森林公园的重要景点之一,位于半山腰,在山顶裸露岩石及周围翠柏、山桃、水杏、黄梨、核桃的衬托下分外醒目。书画院主要由刘桢墓、展厅、大门及围墙组成。外墙由大小不等块石垒砌而成,墙石自然古朴,全无雕琢加工痕迹,以此映衬刘桢质朴个性和机敏雄辩之才。
  刘桢五言诗颇负盛名,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其诗一如其人,晋著名文学评论家钟嵘赞他:“五言冠冕”、“文章之圣”。墙西北角隶书石刻刘桢著名诗作《赠从弟》,曰:“亭亭山中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石刻体现了书体、内容、环境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之美。
  从石刻南行20米,书画院大门便跃入眼帘,黑亮宽厚的大门、古色古香的门槛处处蕴含着凝重和文雅。大门西侧烫金书写“刘桢书画院”。
  步入大门,是刘桢之墓。周围柏树笔直挺拔,大理石碑刻正面书“刘桢之墓”,墓后是五间展厅。室内悬挂省内外名家诗画作品。正中是泰山画院刘雅琴女士所绘刘桢画像,两侧是蒋开征书写的刘桢诗作《鲁都赋》、《赠从弟》、《遂志赋》,还有曲师邢玉芬、宁阳朱天明的《反弹琵琶》、《鹿回头》等画作。当代书法神童陈晓彦手书的“吞吐大气,继往开来”概括了书画院的地位和作用。画院西侧是长24米的画廊,廊中彩绘三国故事,尤以刘桢轶事为主。西北角塑刘桢石像,东侧石刻刘桢《遂志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