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疏故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218&run=13

  两疏故里
  两疏故里,位于东疏镇一带。西汉太子太傅疏广及其侄太子少傅疏受,在历史上被称为“宁邑二疏”,祖籍东海兰陵,其曾祖迁于今东疏镇。
  清咸丰元年《宁阳县志·古迹》记载:“两疏故里在县西南(应为西)二十里,东束、西束……二村是也。”又记“束通疏”。清光绪三十三年《宁阳县乡土志》记载:“东疏、西疏二村,土人掘地得石碣,云是汉两疏故里。”
  《辞海》“疏广”注解:“疏广,西汉东海兰陵人,字仲翁。少好学,善《春秋》。家居教授,远方的人都前来就学。征为博士。宣帝时,任太子太傅,其侄疏受亦任少傅。在任五年,皆称病还乡。后世用来作为‘功遂身退’的典故。”
  两疏回乡广设学馆,兢兢业业授教,从不收取学子分文,为乡邻称颂。两疏辞世后,宁侯为了纪念这两位宁邑先贤,将其故里分别命名为“东疏”和“西疏”。疏广居东,今东疏村,距县城7公里;疏受居西,今西疏村,距县城12公里。
  东晋诗人陶潜路过宁邑时,曾赋五言《咏“二疏”》,收录于清咸丰元年《宁阳县志·艺文》中。
  咏“二疏”
  陶潜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游目汉庭中,“二疏”复此举。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放意乐余年,遑恤身后虑。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疏广疏受》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为太傅。
  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
  太子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由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叔侄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凯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捐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皆以寿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