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四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204&run=13


  宁阳县是千年古县,宁阳城是千年古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于汉宁阳城北十七里侨置平原县,为今宁阳县城之始,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据旧修《宁阳县志》记载,明清两代的县城有4条主要街道,按各街所处位置分别叫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至今,四街位置未变,街名沿袭旧称。
  县城四街设置与众不同,四街组合,样式奇特。和十字街不同,与丁字街有别,东西两街贯通,南北两街错开,北街垂直接在西街上。旧县署建在错开十字的东北位,与东西两街和北街组成一“上”字。旧行署建在西南位,与东西两街和南街也组成一“上”字。街道与重要廨舍区的配置独具匠心,深存得天独厚、上通下达之意。四街铺设,地势奇特。县城中心是县衙,其大门前即东西两街的交点是全城的最高点,县城四门是最低点,四条街道由内向外明显成坡,水由中心流向四门,干净、清新的城市呈现在人们面前。东西两街连在一起像一条河,衙门建在北岸,正是县名中“阳”字的美好寓意。衙门高居,坐北朝南,顺街直视古城,如此眷恋起源之地。
  东街 自县署大门至东门(寅宾门,旧名望泗),长400米。街旁大型建筑很多,有县署、文庙、宝相寺、天主教堂。
  据旧修《宁阳县志》记载,元大德元年(1297年),县署由今文庙址西迁,成为文庙的西邻。后历明清两朝,屡毁屡修,至光绪九年(1883年)建有障壁、大门、仪门、牧爱坊、东西曹、大堂、二三四五堂及花厅等。县丞署、主簿署、典史署均在院中。后来一切拆除,现建成几栋楼房,为县直机关第一宿舍院。
  文庙,即孔子庙,旧作学宫。县署西迁时创建,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有金声玉振坊、照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及名宦、乡贤二祠。后因历年失修及人为破坏,仅存大成殿。近几年,不断增其旧制,成为今县城独有的历史文化亮点。文庙后是学署,建有明伦堂、敬一亭、教谕廨、训导廨、尊经阁等。文庙东建有文昌阁。学署、文昌阁早已拆除。
  宝相寺创自宋代。寺内建有大雄殿3间,中塑释迦牟尼佛像。殿前有钟鼓楼,殿后有金刚宝塔。宝塔原为铁塔,由宋代邑人王筠创建,残后改建成高约30米的砖塔。后殿在寺内最北位置,塑有十八罗汉。大殿东有地藏王庙,西有送子娘娘庙。以上建筑均已被毁,地址在今县城东广场。
  天主教堂在大街东头路南,为德国传教士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所建,规模宏伟,金碧辉煌。有德国神父3人,修女多名。拆除后建成今宁阳宾馆。
  东街南有一条与之相通的小街,叫玉振牌坊街,街上有宁氏祠堂。宁姓是宁阳著姓之一,历史上人材辈出,以宁之凤、宁云程最为有名。宁之凤,字德九,县城东街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累官陕西右布政使,祀乡贤祠。宁云程,字鹏九,宁阳县茅庄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官至江西临川县知县,后称病归里。
  除了以上建筑,街道两旁店铺众多,有卖日用百货的、打银器饰品的、开饭馆酒馆的、办医院药铺的、做吃食的、理发的、刻字的。知名的有同兴茶叶店、聚贤村饭馆、同昌公司沽清馆、万盛酒店、恒信昌杂货铺、恒记鞋店、仁和银楼、三盛和洋布行等。田家饭馆除了卖饭、住宿外,还代写状子。聚丰卷烟厂,手工机械加工烟卷,后厂前店经营,烟卷质量好、销路畅。会文斋刻字铺由一王姓人士经营,据说民国二十年《宁阳县志》印版出自其手。丛姓同丰丝线店自做自售,各种花色丝线深受顾客欢迎。官办邮政局设在大街路南。
  县署大堂以东的空旷地是娱乐场所。每至夜晚演木偶的、唱大鼓的、砸扬琴的、打渔鼓的、说快书的、玩杂耍的,各尽所能,奋力表演。加上观众欢呼声、商贩吆喝声、更夫打更声、寺庙钟鼓声,小城轰动,十分热闹,直到午夜,难闭城门。
  西街 从县署到西门(宝成门,旧名临洸),长400米。街上主要建筑有三义庙、清朝柱史坊、定襄公祠、卫理公会、关圣庙等。
  三义庙在今县直机关第二宿舍院址,庙中奉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门上有戏楼,正对北街,利于观众看戏。三义庙曾被侵华日军占据,作司令部。
  定襄公祠在路北,今新华书店对过。其前有为定襄公建立的过街“清朝柱史”石坊。定襄公祠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内有定襄公彩饰塑像,敕赐春、秋致祭。定襄公即吴崇礼,字彬卿,县城西街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累官兵部尚书、南京刑部尚书。天启六年(1626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定襄。著有《三边总图》、《抚蓟奏略》等。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路北,今东风旅社址。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称美以美会,1939年改称此名。院内设有礼拜堂、谈道所、学道房等。有牧师1名。
  关圣庙,也称武庙,原在西门以里路北、今县酒厂宿舍院址。坍塌后,改在三义庙前殿奉关圣帝,后殿作三义庙。群众统称三义庙。三义庙住持和尚觉顺,管全县僧徒,是僧官。
  西街店铺最多,是商业重地。街南跨角,夏家包子铺打平锅煎包,刘二妮水饺馆下手工水饺。两家临近县署,得地利,生意兴隆。水饺馆主要在夜间经营,天傍黑开始到第二天早晨歇业,顾客盈门。往西是惠东石印局,日伪时期改叫敬文石印局,由本县果庄徐姓经营,印刷公文、布告、书籍等,据说清光绪三十三年《宁阳县乡土志》在该局印装而成。再西有惠兰斋杂货铺、恒春堂药铺、玉顺酱园、鞋帽店、洋布行等。三义庙往西有广货店、福寿银楼、会英楼饭店、寿轩医院、山西人李姓的同丰茶庄、马拉轿车出租店、绸缎店、前店后厂的东来源酒店等。西门里的启东药栈,主要经营各种中药材,川黄连、藏红花、鹿茸、麝香、犀牛角等货不缺。街北,靠近县署是饭馆、酒馆、茶馆、烧肉铺,三鲜包子、炖肉、肴下货、龙井茶供官民享用。其西,徐姓广货店后改作县医院,县卫生科也设在此处。再西有张姓济泰医院、复玉酱园等。过北街,清朝柱史坊以西,有同仁堂成药店、土产购销站、师范讲习所、三民小学、民众教育馆、当铺、钱庄等。
  西街南巷有吴孟祺旧居。吴孟祺,字元寿,县城西街南巷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授江南五河县知县,调任河南洛阳县知县,内迁刑部主事,后转南京户部升任郎中,又外迁任陕西西安知府,兼任按察司副使。年不满五十即谢政东归,隆庆二年(1568年)卒于家,年七十有一。著有《义命箴规》、《拙修迩言》、《六泉漫稿》、《警庵文集》等书。还有宋赠朝散大夫王筠墓。王筠,字端礼,宋代龚县(今宁阳县)人。因笃孝,乡里称其为“善人”,因子章官朝散大夫、提点江宁府崇禧观,赠王筠为朝散大夫。年七十有三以疾终,葬于邑城之西南隅。
  西街北巷路西靠街,是吴崇礼府第。大院前为府宅,后为花园。房舍气派,众人仰慕。
  西街北巷后称万营街,有李姓财主购买吴氏府第而建的豪华住宅。李家曾挂过“千顷”牌,佃户庄遍布县境四乡。抗战时期,李宅曾作为县抗日民主政府办公地点,伪县公署也曾入驻。
  南街 从县署到南门(迎薰门,旧名迎恩),长400米。街北头有圣邻书院,中部有敕褒节孝坊,靠南有二老归荣堂。
  圣邻书院在县署南、街西,创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作课士、县试之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高等小学堂。日伪时期新民会分会入驻,宣扬“中日亲善”和所谓“东亚新秩序”毒害人民,并从事间谍活动,亦管理配给食盐、洋火、洋油。1949年以后改作县委办公地点,后拆除。
  二老归荣堂创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二老殁后,在此祀之。二老,即顺天府尹王贤和翰林学士许彬。二人学同塾、进同籍、仕同朝、官同品、退同归,因以建堂。王贤,字惟善,伏山镇戴村人。明永乐九年(1411年)举人,累官顺天府尹。天顺三年(1459年)卒,葬故土。许彬,字道中,县城东杏岗村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累官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曾任内阁首辅。卒,赠礼部尚书,谥襄敏。著有《东鲁先生文集》10卷、《诗集》4卷。
  敕褒节孝坊为宁橘龄妻许氏立。许氏年二十四夫故,守节60余年,抚嗣子成立。
  南街有饭馆、茶馆、药铺多家,还有钟表社、文具店等。知名的是姿美楼饭店、源和酒店及田家药铺兼营的顶上开十字花的馍馍。街中路东的徐家巷是粮食市,五谷杂粮在此交易。街南头路西有门额书名“道院”的院落,院内堂屋供奉战国时名医扁鹊。内设红十字会,是民办慈善机构,由县内财主捐衣捐粮捐钱,救助穷人。
  北街 南接西街,北至北门(拱极门,旧名瞻岳),长410米。路东城隍庙、路西白衣堂是主要建筑。
  北街中段路东有条小巷,名城隍庙巷。此巷因北有汛防署,为汛营,在县署后,故又名后营巷。抗日战争时期,改叫文化街。巷东头北位是城隍庙。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后多次重修,至清光绪十年(1884年)整修一新。庙内有大殿、东西廊房、钟鼓二楼、碑亭等。大殿中塑有城隍神像,廊房中有十帝阎君塑像。庙前有广场,再南有戏楼,西有灶君祠,东有鲁班祠。民国十七年(1928年),冯玉祥意建小学,拆除庙内塑像。后改建为民国县政府警察局,日伪时期作伪警察所,后为文化街小学。在城隍庙址,后建成实验中学,今为县第一实验小学。
  城隍庙巷西高东低,水流入庙东大坑。巷内有一土坑,众称漏子湖,常年有水不外溢。巷南巷北是马氏兄弟府第,砖墙瓦房,院舍古朴。清末举人马文译住巷北,马文译曾留学日本,后被民国县政府聘请编纂民国二十年刻本《宁阳县志》。该志是由清光绪五年《宁阳县志》改编而成,故无编者署名。
  街西有条小巷,巷尾有座尼姑庵,因名白衣堂巷。白衣堂规模不大,住有数名尼僧修道,今无存。
  街西巷南有程氏祠堂。程姓名人程鸣岐,字凤洲,县城北门外程家园人。清乾隆中充岁贡,为文为诗及书法时负盛名,百年作断称首。
  北街两旁门面经营齐全,店铺密排。药铺有广春堂,鞋帽布匹店有德盛永,杂货铺有振兴昌,酱菜店有复玉酱园,经销土产品、印发乡票有辛洛社,生产接生有妇产科医院,还有银楼、梳箆社、电报局、澡堂、盐店、饭店、茶馆、馍馍房、煎包铺等等。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熙来攘往,街市繁荣。
  重修西厅衙署碑记
  周淓棫(字朴园,邑人。)
  邑治之西偏,佐以尉治。地非广袤,而咫尺棘岸,控抚良便。溯自咸丰十年,烬于捻逆之窜扰,只檩片瓦,荡无一余,相继承斯乏者,仆仆为僦居,计数任于兹矣。
  光绪辛巳,玉书徐公名铨,以天津德族饬儒术为吏治。职举故望孚,望孚故人和。初下车辄曰:“囹圄慎守,尉之职也。视官守如传舍,旷其职也。”毅然即以营构自肩,志闳而力未逮。
  岁癸末,会邑治落成,少尉实部署之。邑侯陈公懋尔敏勤,思酬厥志,倡捐俸金钜百。匝邑绅耆佥谓踵事易为功,鸠工庀材,从其朔也。于焉,听事为先翼,序次之,居室后之。而仪屏之洞列,髹墁之彰施,森如奂如。壹是就理,其乐输忘劳,则绅居什之四,民居什之四,商居什之二。而公又慨掷廉绢之所节不下若干缗。作之维新,贯则仍旧,勿侈前规,勿替后观,谓众力之普存也。谓公志之矜恤有素,得以坐镇其间,奉扬仁风,令不肃而政斯成也。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