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碣集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201&run=13

  石碣集村
  石碣集村,位于葛石镇西北部,县城东北10公里处,村东南面是金羊山,东靠石碣集水库,村落西部有南北油面公路。村落形状不规则,东西街四条,南北街五条。2011年,有耕地2769亩,居民684户、2482人,人均纯收入9309元。
  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孝友传》记载:“孟知进,龚邱人,居石碣集。父母殁,知进同妻李氏哀慕不忘,乃于乾祐三年(后五代汉隐帝年号,是岁汉亡)立石碣,刻佛藏父母恩重经,以资冥福。后遂名其里为石碣村”。该志《寺观》又载,“石碣寺,在县东十八里石碣集,又名云盖寺,相传,隋仁寿二年建”。《周氏族谱》称,周氏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据《宁阳乡土志》记载,曾叫孟家花园,孟知进立石碣后,北宋时期建立大集市,故改称石碣集。
  村内有汉桃山故城遗址。公元前200年,于此设置桃山县邑。《汉书·地理志·泰山郡》中有桃山县,下注“侯国”。唐敏著《山东省古地名辞典》载:“汉置桃山县,以山得名。属泰山郡,后汉省”。桃山故城址位于石碣集村西南500米,城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现城墙大部分已湮没地下,只有西南西北残留断壁。西南角处最高约4米。东城墙有隆起夯土遗迹,均用黄褐土夯筑,夯层厚8至11厘米,夯窝径4.5厘米。城址东北部河水冲蚀严重,西墙外曾有石桥一座,城南有较多的汉代砖瓦等建筑材料。
  石碣集村的“八卦宅”是前清兖州、泰安一带的著名建筑。主人周远沛曾任江浙盐课使。“八卦宅”总建筑面积22050平方米,各式楼房310间,全部是砖木结构。该宅始建于1894年,历时三年,耗资巨大,建筑精良,闻名百里。
  据清光绪三十三年所修《宁阳县乡土志》记载,石碣集周姓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山西迁居宁阳,属南支。周家家业兴旺,有大量田庄,田地遍布本县西境,佃户村散布其中。周家人材辈出,仅清代,举、贡以上有功名者达数十人,其中进士1名。据明清《宁阳县志》记载,全村先后考中举人进士19人,比较有名气的是周远沛、周远昌、周百顺、周镕锦等。
  孝子石碣辨
  周百顺
  邑旧志载:石碣集,先有土人掘地得汉石碣,其文曰:大汉乾佑二年,龚邱县万岁乡堽城社里人孟知进,同妻李氏,发愿报父母十恩,下缀五言诗,其词质古凄恻,碣在集西首土地祠中,村以是得名云云。后之好金石文字者,辄拓去。至闻于各大吏,檄邑令索取拓本,几与署中李监碑并传。
  今相其石,绎其文,乃石幢,非石碣也。其石四棱,每棱皆镌文字。首刻四面佛像,相背而坐。高不过三尺,其文字多剥蚀。家巽平叔祖拓而绎之,则佛教之“父母恩重经”。所谓五言诗,即经中之偈,非知进之所自著也。按,唐时佛寺设幢,或四棱八棱,每棱连刻经文,供佛殿前,谓之经幢,亦名石幢,非碑非碣,故陆龟蒙诗有“山僧礼石幢”之句,至今犹有存者。
  此云“大汉乾佑二年”,乃后五代汉隐帝年号。当时去唐未远,佛法盛行,故知进夫妇刻此经于石幢,施之寺中,以资父母冥福。岁久寺圮,幢埋土中,土人掘出,遂误以为汉石碣而名村焉。
  知进之事亲无可考,独赖此石幢以传,经今数百年,见石幢者咸重知进,足征孝子为道大而感人深也。其事本无可訾,吾独怪志邑乘者相沿而采之,好金石者慕名而拓之。
  予少时,亦曾作诗以纪之,而不自知其误也,姑著此辨,以识石碣当改石幢。而旧志之谬,不可不正云。(唐经幢亦名香幢,存于今者甚夥。其制或四棱或八棱,植立若柱。又有两层者,略如塔形,非四面环刻经文,即谓之经幢。知进所刻之石,质薄而宽,且圆首,是石碣,非石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