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父村、梧桐峪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98&run=13

  南梁父村
  南梁父村,位于华丰镇北部,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1公里。南梁父村在井泉庄东北,北靠柴汶河,南濒故城河。村落呈长方形,东西、南北街各四条。有马、乔、傅、张、姜、李、周等姓。
  据传该村为千年古村,早在汉代就有人在此居住,《汉书》记载:汉武帝“封泰山禅梁父”即此地。该村位于古梁父南,故称南梁父。据《姜氏族谱》记载,元朝末年姜姓由泰安(今新泰)沈村迁此定居。据旧县志记载,此村落在前汉梁父县以南,按方位取名南梁父。
  村周围为平原,水浇地占60%。该村经济以农业、林果业、养蚕业为三大支柱产业。2011年有果园960亩、桑园260亩,建有冬暖式大棚224个、面积160亩。全村有耕地面积2046亩,居民626户、2062人,人均纯收入9013元。
  梧桐峪村
  梧桐峪村,位于华丰镇西南部,县城东31公里处,距镇驻地11公里。顺义庄西南,东临曲(曲阜)华(华丰)公路,东面为孔家庄,西面为东西范家庄,北面为上下陡沟,南面紧靠老虎窝山。地处山区,村落形状不规则,西与孙家峪相连,东西街一条,南北街两条。2011年有耕地面积1068亩,居民284户、993人,人均纯收入7150元。
  清光绪十三年《宁阳续志·古迹》记载:“唐张叔明故里,在县东梧桐峪”。据此可知约在唐朝前就应建村。另据《曹氏族谱》记载,曹姓祖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此定居。村落建在多梧桐树的山峪里,故得名梧桐峪。该村另有孙家峪、李家峪两个自然村,孙家峪在西,南邻老虎窝山。据《孙氏族谱》记载,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孙姓族人由西范家庄迁此定居。李家峪在北,据《李氏族谱》记载,李姓族人自清乾隆年间迁此定居。
  梧桐峪记
  曹伯恩
  尼山之北有山曰石门,东北里许为梧桐峪。旧多梧桐树,因以得名。
  东有峻岭,南接石门之虎峰,北有灵、爵、三台诸山相环绕,折而西与泗山连,地不加高而群山万壑腾跃奔赴。北望东岳、徂徕、新甫,翠屏千仞,遥列百里外。其最远者仅见一角,而黛抹云皴,秀色如画。循岭而南,登石门绝顶远眺,白云为天风所鼓,宝花璀璨,不独坐揽一十四峰之胜。遥见汶水如带,泗水出尼山后绕曲阜西南流,历历可指,鲁殿秦碑如在虚无想像中。东南尽琅邪,极沧溟。西则九仙、凤凰、彩、郜、云、杏诸山,排闼送青,指挥任我。回顾梧桐峪,小如弹丸矣。
  峪在四山中,望之苍然,惟一径可通。缘径行且尽,忽闻鸡犬声,始知有人家,则曹、李数姓诛茅聚处于此,亦一村落也。
  村外一峰石骨嶙峋,涧底泉声淙淙。引泉为曲池,多植荷蒲。夹岸种桃花,不知几千百株。尤多杂果。春夏之交,万花齐放,幽禽絮语;秋末红叶如火伞,烂漫于岩峦、谿径间。
  山果有土名托盘者,赤如玛瑙,味甘,与石李略同。石李,亦山果,医家以其子疗疾,名郁李仁,殆即戴记之椇。而托盘,不知于古何名也。又产佛手柑,质坚而香烈,大胜南产,有司用以充贡。山家植之有法,颇得善价。移诸他处,往往华而不实,匪直人力,殆地利固殊欤。
  山田硗瘠,多荒芜,可牧养。近年人烟渐密,无不垦之田。夏秋山潦涨发,最易冲刷,故山农勤苦倍他处,即飘风急雨,亦必披蓑荷锸,趋往护田,莫敢稍缓。若终岁雨旸时,若可得薄收。町疃坂险,多植番薯、瓜瓠等物,或烟草,以防饥岁。
  纳稼后,即往山中围猎,取狐、貉之属。貉类獾而小,皮可为裘,绌于狐而优于羔,俗呼为豪子,盖貉之讹音也。涧谷间乔木蓊蔚,众鸟翔栖,多至数十百种,居人弋取为利。亦有入山采药者,其治生拮据可知。
  而风俗朴厚,无市井陋习。岁时有庆,招亲友,话桑麻,不知人间有争竞事。陶渊明《桃花源记》称风俗之美、景物之幽,盖寓言,非必果有其地,而此峪林密山深,外人罕到,即是桃源正不必在武陵耳!
  乡先辈孔东塘先生《石门山记》云:“环中峰而北,入梧桐峪,问村人,知是唐张氏隐居故址。”按,张氏名叔明,与太白俱隐徂徕,号“竹溪六逸”。因太白得交少陵,故少陵两度来访。俱有诗,其一曰“石门斜日到林丘”,即石门也;其一曰“山村前路险”,即梧桐峪也。东塘博洽,其言应有据,然知者希矣。窃以“六逸”中少陵赠诗者太白外,惟叔明与孔巢父。然太白受明皇特达之知,寻致夜郎之谪;巢父以才力知名,于时竟为李怀光所害,均有愧于少陵之诗。即少陵叫阍献赋,一生颠沛流离,亦未免自愧其诗。而叔明独翛然高寄,徜徉泉石以终其身,不为世网所绊,以视三子之所以自处者。何如哉?是亦足以风已峪中居人曹氏余宗也。
  延余诲其子弟,假馆山中,且数年,于其景物、风俗知之颇悉,因述其崖略,而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