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店村、十里堡村、高桥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93&run=13

  云山店村
  云山店村,位于伏山镇西南部,县城西北8公里处,云山西南。村落呈长方形,东西、南北街各三条。初名兴隆山庄,据《杜氏族谱》记载,明朝建文年间(1399—1401年)杜氏迁此定居。因临近云山,以山取名云山庄。后蔡姓在此开店,改称云山店,沿袭至今。2011年,有耕地面积2260亩,居民438户、1744人,人均纯收入9329元。
  云山店遗址位于村东南200米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达2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大汶口文化夹砂红陶鼎足、鼎口、泥质灰陶纺轮,泥质黑陶觚形杯把;龙山文化泥质黑陶杯口、石铲、斧、凿;岳石文化泥质黑陶蘑菇状盖钮等。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里堡村
  十里堡村,位于伏山镇南部,县城北4公里处。西临济微公路,东临宁磁公路,北有陈家行村和十里煤矿,南邻关王村。地处平原,村落呈方形,东西街两条。2011年,有耕地面积839亩,居民225户、745人,人均纯收入9384元。
  据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马政》记载,明朝时,由兖州府通济南的大道经过此地,成化二年“置铺四”,“石桥铺在县北十里”。即在今址置石桥铺,俗称“十里铺”,后演为十里堡。1991年,在村落北挖沙时挖出东周时期的陶片、陶罐等。
  高桥村
  高桥村,位于堽城镇东北部,县城东北21公里处,陈家店东北,王家河下游北岸,地处大汶河平原,北距大汶河1公里。村落呈长方形,有东西、南北大街。全村由大高桥、辛庄、小高桥三个自然村组成。2011年,共有耕地面积3560亩,9个村民小组,居民780户、2877人,人均纯收入8847元。
  高桥是大汶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名村,约公元前680年,村内就有定居者,并成为大汶河上齐鲁两国的一个重要通道。后因村内高姓居多,船只来往便捷,无桥胜有桥,遂取村名“高桥”。
  高桥村古时有高桥渡口,传说2000多年前,因村中一老者送圣人孔子过河,孔子感其善举,赐村名高桥,并誉为义渡。以前渡口处水面宽阔,来往船只众多,成为当时重要的交通要道。清朝嘉庆元年,宁阳县令詹坚路经此处,发现不仅船只少,而且运费也高,来往行人很不方便,于是自己捐钱造了两只船。渡河不要钱,时人感其德,立碑颂扬。今石碑在颇为精美的护栏内,红砖铺地,四通碑巍然耸立。第一通碑赫然丹书“高橋義渡”四字,邻近的一通碑略矮,凹文“濟困扶危”。
  同时,高桥渡口又是一处军事要地,有“拒南北襟喉,为由兖达泰第一要津”之称。抗日战争时期,高桥渡口是八路军由延安经泰西去鲁中的重要通道。老一辈革命家徐向前、肖华等都曾经在渡口留下过足迹。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宁阳革命的发祥地,这里被称为宁阳的“小延安”。宁阳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高桥支部,以高桥为根据地指导和开展宁阳的革命工作,同时与日伪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弘扬革命传统,高桥村投资36.2万元,建成高桥村党支部纪念馆。2013年6月,该纪念馆被命名为宁阳县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