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西皋村、白马庙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92&run=13

  沈家西皋村
  沈家西皋村,位于鹤山乡西北部,县城西北20公里处,含黄家西皋和沈家西皋两个自然村。北隔大汶河与中皋村及肥城市孙伯乡相望,西依杭山、大悲山和琵琶山与汶上县军屯乡、杨家庄和李家集相交,南临刘家西皋村。地处平原,村落呈长方形。南与刘家西皋相连,北与黄家西皋连为一体,东西街一条,南北街一条。2011年有耕地面积1179亩,居民205户、912人,人均纯收入9000元。
  唐宋年间武氏建村。元代武进被朝廷封为“显武将军”,子孙四代习武。今存黄家西皋遗址、武进父子墓和五鸡台等古遗迹。据《沈氏族谱》记载,沈姓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迁此定居。因位于大中皋西,以姓氏取名沈家西皋。
  黄家西皋遗址位于琵琶山东麓大汶河南岸的台阶地上,俗称“灰包地”。遗址高出大汶河河道六、七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断崖暴露灰坑10多个,最深约5米。出土有龙山文化黑陶杯、灰褐陶纺轮,商周时期灰褐陶、红褐陶鬲、灰陶盆、灰陶豆、灰褐夹沙陶鼎等。遗址濒临大汶河,浸蚀损毁严重。现为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武进父子墓位于黄家西皋村琵琶山之阳,系元代诰封显武大将军武进和其子武义将军、征西副元帅武国贞父子之墓。武氏墓封土高大,墓地有石人、石兽等。神道石刻一座,元大德石碑一通。“文化大革命”时封土被平掉,神道石刻被砸毁。
  五鸡台位于村西琵琶山东北300米处。按旧时行政区划,五鸡台是宁阳、泰安、肥城、东平、汶上5县交界处,置身五鸡台上可听5县鸡鸣,故名“五鸡台”。高台后部在大汶河洪水改道时冲坍。今提起“五鸡台”,当地方圆百里的人们,都知道是在鹤山境内的琵琶山上。它成为宁阳和周边兄弟县市共同的历史记忆。
  白马庙村
  白马庙村,位于伏山镇西部,县城西北10公里处,东距镇驻地3公里。辛(辛安店)周(周家庄)公路从村落前穿过。地处平原,村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街各两条。2011年底,有耕地面积1406亩,居民360户、1366人,人均纯收入9275元。
  原街道样式与宁阳故县城相同,有“先有白马庙后有宁阳城”的说法。相传西汉时期建有村落,曾名禹颓村,据传是大禹治水出走后的遗址。东晋时又改兴隆庄。当时有白姓大户开了一家客店,让客商存货、住宿、吃饭,遂称赶集为“上白家店”,村名遂演变为“白家店”。唐代时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当地乡民积极募捐,修建天齐庙,大门两旁塑有白马,后以此称村落名为白马庙,沿袭至今。
  白马庙的街道与宁阳县城的样式相同:从中心向外设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各街通巷。四街组合,和十字街不同,与丁字街有别,东、西街贯通,南、北街错开,北街垂直接在西街上,南街正对的,在白马庙村是天齐庙,在县城是县衙。天齐庙与县衙一样是中心,门前是最高点,水由此沿东街、西街各流向城门。南、北二街之水,也各从起点流向城门。街道设计,独具匠心,天下唯此。据说是为了:“南来风水不往北,北至风水不去南”。
  据传天齐庙始建于唐朝,占地1万余平方米。庙内主要建筑有天齐庙大殿、东西两厢阎罗殿、玉皇阁。后来庙内曾设山西会馆。
  从前,四街上建筑物较多。南街上有“一间屋九架梁、二梁不在大梁上”的南阁,往外是南戏楼;北街有真武庙、观音庙和“屋上屋、楼上楼”的北阁,称“一步三座庙”;西街有菩萨小庙、关帝庙。关帝庙在清光绪三十三年石印本《宁阳县乡土志》中有记载。
  旧四街上设有集市,农历每月五、十逢集。东街上有酒店、油坊、银号、当铺、盐店、银楼等;西街上有染坊、杂货铺、药铺等,以董家益生堂药铺知名;南街丝罗笼屉店生意兴隆;北街庆丰、泰升两家杂货铺顾客盈门。共有旅店20多家,西街贺家的穿心店规模较大。吃食店铺30多家,除了馍馍、煎包、烧饼之类外还有粥、胡辣汤(甜沫)等汤类食品。集上设有粮食市、牲口市、估衣市、青菜市、鱼肉市等。
  今白马庙街道样式未变,古建筑无存,天齐庙院落尚有仍被使用。定期集市改为二、七,成为营销现代商品的例集。
  白马庙村庙宇多,面积大,神灵齐全,在宁阳境内首屈一指。天齐庙位于白马庙村中间,建于唐代,坐北向南,东西宽约60米,南北长180米,总面积10800平方米,占地16.1亩。大门是高大戏楼,是院落主要建筑之一,气势宏伟,砖石结构,与南阁、南戏楼相对,大门两旁各有一通龟驮碑,门上有一竖匾,上书“天齐庙”。门两边有一幅醒目的金色对联,上联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下联是“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戏楼坐南朝北,对面即是天齐殿和玉皇阁,地面用木板铺成。
  正门东西又设两道门,称为东中华门、西中华门。大门和东西中华门之间各设耳屋,屋内各塑白马一匹,走进大门是笔直的影路,伸向玉皇阁,中间有三空桥,约10米处是第一组对称建筑,左侧是海瑞祠,右侧是土地庙。两庙两侧是第二组对称建筑,左边是两层美观的钟楼,中间悬挂一口大钟,右边是魁星楼。钟楼和魁星楼以北是第三组对称建筑——阎罗殿,又称东西廊坊。东面五间是一至五阎罗(王),西面五间是六至十阎君,每个阎王都为一米多高的座像,端座姿势类似,但面目各异。
  庙院的正中间是天齐殿,该殿单设独院,院门两旁各有一通龟驮碑,龟高约1米,碑身高两米有余,大殿房顶有龙头、鸟兽装饰。天齐神像雕塑在一米高的神台上,神像身高3米,宽1.5米,是全庙中最高大的神像。天齐大殿上又建一小庙,塑一小型神像,称之为“庙上庙、神上神”。天齐殿两侧是第四组对称建筑,左侧是文王百子殿,又名娃娃殿,右侧是关帝庙,关帝庙以东是山西会馆,是山西客商送货、购物、洽谈生意的专用场所。从天齐大殿步入后院是第五组对称建筑,两侧是火神爷。天齐殿正北约20米是玉皇阁,该阁是四层高大的楼房,建筑雄伟坚固,楼顶设有四个云角,每个角各系铜铃一个,风吹发出叮铃铃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