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村、寺头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89&run=13

  古城村
  古城村,位于泗店镇南部,县城南8.5公里处,济微公路西侧,南与兖州市漕河镇接壤,宁阳沟从村落东部穿过。地处平原,村落呈南北长方形,东西街三条,南北街四条。2011年,全村土地3099亩,居民532户、1980人,人均纯收入8131元。
  据考证,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有人迁此定居。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录黄恩彤《宁阳龚邱两故城说》认为“县南十五里之古城当是宁阳故城”。此村落处在故城址上,故名古城。
  考古发现最早在北辛文化晚期已有人迁此定居。周时属鲁地,秦时属薛郡,汉时分属鲁国、山阳郡、大河郡、泰山郡。明代属宁阳西乡,清末至民国十七年,属泗庄社。至1952年,属二区西分区。1952年后,先后隶属泗店乡、城南公社、城南区、泗店乡、泗店镇。
  《汉书·王子侯表第三上》载:元朔三年(前126年),武帝封刘恬于宁阳为节侯。实指元朔三年,割景帝子鲁共王刘馀鲁西之宁乡分其子恬,置宁阳侯国。刘恬为宁阳侯,传五世被夺爵失位,其子孙遂定居宁阳。据古城刘姓村民回忆:刘姓在古城村北村东有两处坟茔,每处坟茔占地约100多亩。内有龟负碑及其它墓碑几十通。柏树有合抱粗,有数不尽的坟茔。以此推知,村内居住的刘姓应是汉宁阳侯刘恬的后裔。
  现居古城村的还有朱姓,有一支迁自河南,从河南一支的家谱可知,古城朱姓当属明鲁王之胄。
  古城村是蟋蟀名虫的主产地之一。据传说,赵匡胤特别喜欢斗蟋,从全国各地收集了许多名蟋品种。贡车路过古城时,马惊车翻,使得许多名虫散落古城。这些上好蟋蟀在古城这片肥沃的钙质褐土区不断繁衍生息,不仅品种繁多,而且个大、性烈、强悍善斗,被誉为“江北第一名虫”,古城也因盛产名虫而闻名天下。
  古城集,相传起集于1850年(清咸丰年间)。兖州漕河镇的大厂与宁阳古城十里相望,都欲置集,双方争执相持,大厂自恃武术过人,提出比武定音。古城便请了牛家村铁胳膊张姓师傅和金马庄力大无比的武术爱好者前往应战。擂台设在大厂,比武结果古城取胜,古城设明台大戏庆贺,定每月三、八逢集。
  寺头村
  寺头村,位于东疏镇西部,水牛山之阳,西疏村西北。有寺头和朱家庄两个自然村构成。地处丘陵,村落呈长方形,南北街两条。2011年底,有耕地面积3959亩,居民410户、1478人,人均纯收入8126元。
  据《阎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初年阎姓祖由山西迁居此地。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轶祀》记载:“泰伯祠在县西二十五里祠头村者,一名至德庙,乃阎氏家祠。”此村落原名祠头,由阎氏家祠而得名。今写作“寺头”,读“祠头”,为后人误写。
  村内有著名的泰伯祠。其内容见第四章第一节泰伯祠。如今的寺头村秉承泰伯遗风,村民勤劳诚实,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其厚道淳朴之风远近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