堽城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78&run=13

  堽城镇,位于县境中部,县城东北。东靠苗家河与蒋集镇接壤,北临大汶河与肥城市相望,西接伏山镇,南邻葛石镇和八仙桥街道。蒙馆公路横贯全境,东距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15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堽城屯,以驻地命名。2011年底,镇域总面积11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万亩,辖62个行政村,居民2.1万户,总人口8.1万人,人均纯收入9046元。
  堽城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西南部有张果老山、皮山、告山等。王家河发源于境内东南部告山北麓,向北流入大汶河。洸河发源于境内东南部虎背岭北坡,西流出境入伏山镇。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区丘陵,土地瘠薄,水源贫乏,仅北部沿大汶河一带土地肥沃,地下水丰富。矿产丰富,有煤、钾长石。
  堽城镇历史悠久。春秋至西周属鲁国,秦汉两代设刚县,为县级治所。王莽改称柔,东汉光武帝复称原名。晋曰刚平,南朝宋省并,北魏复置,隋废。刚城后改冈城,又改堽城。1950年为宁阳第三区。1952年改为第七区。1958年成立堽城人民公社。1983年撤销公社,成立堽城区。1985年11月撤区建乡镇,将原堽城区分设为堽城镇、茅庄乡。2001年2月,将茅庄乡并入堽城镇。
  堽城的“堽”字蕴藏着难解的历史之谜。辞书释“堽”,即地名堽城屯,或建筑物堽城坝,均在宁阳县境内。刚邑,历来是屯兵屯粮的重地。故城址在今堽城里村,略成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东、南、西北三面可见城垣。城墙用黄褐细沙土夯筑,局部内含碎石和汉代瓦片。东城墙曾有两个突出墙外的城台,俗称“炮台”。1966年在村落西挖到一座石桥,当地人称“洸河桥”,疑是故城西门桥。故城中部曾有一夯土台基,传为钓台或妆楼。东北部曾挖到房屋基石和石柱础,群众称“金銮殿”。北有大汶河,元代堽城坝遗址就在境内。
  五代十国时期,是堽城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大梁朱温(朱全忠)曾屯兵屯粮于此。
  堽城星星山承载着一个天外陨石之谜。史载,鲁庄公七年(前687年),鲁国西北地区“陨石如雨,与雨偕”。当地百姓世传堽城星星山就是陨石降落地,且有南落星、北落星等村庄为证。明朝重臣吴崇礼墓位于吴家林村,吴崇礼官至兵部尚书、刑部尚书。高桥村曾是宁阳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地,被誉为宁阳革命圣地“小延安”。高桥村党支部纪念馆现为宁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宁阳县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