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疏中心小学题名碑、品高德厚碑、马家庄后土之神碑、济困扶危碑、山洼村后土之神位碑、饮水思源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70&run=13

  东疏中心小学题名碑
  东疏中心小学题名碑,位于东疏镇中心小学院内,是民国时期记事碑,系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该碑为青石质,直首,座已残,碑阴向上平铺于地面。碑宽87厘米,高210厘米,厚27厘米。碑阴额题“题名”二字,阴刻楷书,字径14厘米。碑文共20行,镌刻100名捐款者姓名及捐款数额,10—5000元不等。碑上有“王绍武捐5000元”等字样,阴刻楷书,字径3.5厘米。碑阳向下,与地面接触。此碑记述抗战时期,日伪县长王绍武(1939年8月—1944年夏)在宁阳时与当地乡绅集资募捐修建学校事宜。
  品高德厚碑
  品高德厚碑,位于泗店镇后许家桥村东部中段,村中小巷道路以东。
  品高德厚碑立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二月,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懿行碑。该碑为青石质,直首方座。碑宽82厘米,高214厘米,厚29厘米。碑阳中题“品高德厚”四字,阴刻楷书,字径23厘米。碑文首题“庆五许老先生懿行碑”,上题“先生天性刚直素有排难解纷之功品端行正更有廉介公平之德时逢寿终同乡人士缅怀懿行众谋立石以志不朽”,尾题“民国三十年岁次辛已仲春上澣谷旦”,阴刻楷书,字径1.5厘米。碑阳碑文共6行,满行23字,共86字。碑阴额题竖写“合铁佛乡”四字,阴刻楷书,字径9厘米。碑中部镌刻人名,字径2.5厘米。下部题“仝顿首拜”四字。碑文主要内容为许庆五老先生生前积德行善,众人感其恩,为其立碑颂德。
  马家庄后土之神碑
  马家庄后土之神碑,位于葛石镇马家庄村西600米,马家庄村汉代遗迹东侧。马家庄村在县城东15公里处,葛石店东南。据《马氏族谱》记载,马氏于明朝初期迁此,以姓氏取名马家庄。
  马家庄后土之神碑立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祭祀碑。该碑下部残缺,横卧砌成水流。碑为青石质,直首,座佚。碑宽56厘米,厚15厘米,残高100厘米。碑阳竖题“厚土之神□”,阴刻楷书,字径11厘米。下题“民国三十岁次壬午”,其余字体难辨。该后土碑原立于坟林中,后移至现址。
  济困扶危碑
  济困扶危碑,位于堽城镇高桥村汶河大堤边上,为民国时期告示碑,系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该碑为青石质,直首,座佚,残断为两截,上部碑阳右侧残缺。碑宽0.78米,残长1.5米,厚0.25米。碑阳竖题“济困扶危”四字,阴刻楷书,字径29厘米,左下侧刻有“辛洛社社长朱子印等八人公立”字样。碑阴碑文为布告内容,尾题“宁阳县县长李伯海搭修汶河草桥免差一案镌勒于石”,阴刻楷书,字径3厘米。碑刻主要记述集资修汶河草桥赦免差役等事宜。
  山洼村后土之神位碑
  山洼村后土之神位碑,位于鹤山乡山洼村中心街南侧的一水沟上,平铺,作桥面用,所立时间不详,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祭祀碑刻。
  该碑为青石质,直首,座佚。碑高118厘米,宽59厘米,厚20厘米。碑阳碑文共五字,上题“后土之神位”,阴刻楷书,字径15.5厘米。后土碑左侧为立于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的墓碑,与后土碑并齐平铺,青石质,直首,座佚,碑阳向上。目前,两通碑刻均保存较好。
  饮水思源碑
  饮水思源碑,位于乡饮乡马家庙村西南角,宁阳至乡饮公路北侧。马家庙村在县城东南6公里处,南靠曲(曲阜)宁(宁阳)公路。据村落中原有奶奶庙石碑记载,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马姓建有家庙(家祠),故以此庙名作村落名。
  饮水思源碑立于1989年12月6日,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现代记事碑。该碑为青石质,直首,方座。碑宽71厘米,高183厘米,厚22厘米。碑阳额题“饮水思源”四字,阴刻楷书,字径12厘米。碑身四周剔底平刻花草图案,首题“宁阳县乡饮乡除氟改水纪事”,尾题“宁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孙文第撰文”、“1989年12月6日中共宁阳县委防治地方病办公室立”,阴刻楷书,字径3厘米。碑阳碑文共10行,满行28字,计260余字。碑阴首题“乡饮乡除氟改水工程设计,施工领导者左列”字样,镌刻人名,尾题“石工大汶口后周冯传村”。乡饮乡水资源含氟量高,严重威胁群众的身体健康。1989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事,投资几十万元解决当地群众的吃水问题,勒石以记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