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褒节孝碑、张家大伯张公夫妻合葬墓碑刻、郭家村郭公夫妻合葬墓碑刻、前石梁村谱碑群、小屯碑刻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65&run=13

  敕褒节孝碑
  敕褒节孝碑,位于蒋集镇枕河村东部,明石桥东侧,枕河东岸,为清代记事碑刻,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新发现。
  敕褒节孝碑,立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五月。该碑为青石质,直首,面西背东。碑高177厘米,宽71厘米,厚21厘米。碑阳四周边饰“卍”字纹,碑文5行,共有67字。碑中部竖题“敕褒节孝”四字,阴刻楷书,字径24厘米。上题“宁阳县儒学正/副堂许/孔为李兴为之妻董氏节孝事实详情”,尾题“同治五年岁次丙寅蒲月中浣”,字径3.5厘米。碑阴无字。据清光绪十三年《宁阳续志·人物·列女·同治六年汇案准旌节妇》载:“董氏,李兴纬(纬同为)妻”。董氏在其夫亡故后守节孝奉老人,县学感其行,为其上报并立碑旌表。
  张家大伯张公夫妻合葬墓碑刻
  张家大伯张公夫妻合葬墓碑刻,位于东疏镇张家大伯村北200米,南北生产路东侧田地内。张家大伯村在县城西北8公里处,西南临胡家大伯,是“十八大伯”之一。据《张氏族谱》记载,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张氏自凤阳府(今安徽省)迁此定居,慕大伯之名,以姓氏取名张家大伯。
  张家大伯张公夫妻合葬墓碑刻立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二月,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夫妻合葬墓碑。该碑为青石质,直首,方座。碑通高250厘米,宽93厘米,厚25厘米。碑阳碑首剔底浅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饰一龛台,上为剔底平刻“皇清”二字,比碑身两侧各宽出1厘米。碑身边饰“卍”字纹,中题“乡饮耆宾谥襄张公暨德配李孺人之墓”,字径9厘米。尾题“同治九年岁次庚午花月中浣吉旦”,字径5厘米。碑文共9行,满行30字,约270字。碑文主要记述墓主人生平、子女为其立碑事宜。
  郭家村郭公夫妻合葬墓碑刻
  郭家村郭公夫妻合葬墓碑刻,位于东疏镇郭家村小学大门东侧。郭家村在县城西10公里处,义和庄村北。据《郭氏族谱》记载,郭姓在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地定居,以姓氏取名郭家村。后有党、乔、庞三姓迁入,分别取名党家村、乔家村、庞家村。今连成一片,称郭家村。
  郭家村郭公夫妻合葬墓碑刻立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二月,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夫妻合葬墓碑。该碑为青石质,直首,座佚,平铺于地面。碑身通高195厘米,宽75厘米,厚21厘米。碑阳碑首饰浅浮雕二龙戏珠,内置一龛,上平底阳刻“皇清”二字。碑身边饰“卍”字纹,中题竖写“太学生乡诔寿朴盛德郭公配张氏之墓”,阴刻楷书,字径8厘米。尾题“同治拾叁年岁次甲戌花月上浣榖旦立石”,阴刻楷书,字径3厘米。碑文共4行,满行17字,计68字。碑阴无字。此碑文记述了墓主人的生卒年等。
  前石梁村谱碑群
  前石梁村谱碑群,位于伏山镇前石梁村委大院内。前石梁村在县城西北14公里处,济微公路东。据说,村旁小河上放有一石板作桥,叫石梁(旧时生意人称桥为梁),村落以此为名,此村落在前,故名前石梁。
  前石梁村谱碑群为清代谱碑,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新发现。该碑刻共有3通,在该村修路时发现,后移至村委会保护。碑刻为青石质,直首,座佚,残断为数块,其中2通碑可以拼接完整,均为商氏谱系碑。碑文大部分清晰可辨,少部字迹磨损严重,阴刻楷书,为清同治年间所立碑刻。
  小屯碑刻群
  小屯碑刻群,位于东疏镇小屯村东200米。小屯村在县城西南8公里处,东疏南2公里。据传,元朝仁宗皇庆年间(1312—1313年)曾在此屯粮,供应青川兵站,现存有碓米石臼、碾粮石板等。当时,存粮多的地方叫大屯,存粮少的地方叫小屯,此处存粮较少,故名小屯。
  小屯碑刻群中碑刻大多为清代墓碑,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6通墓碑沿一条直线从北向南排列,其中1通立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其余5通立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6通墓碑均为青石质,直首方座。在最北侧墓碑西北方向有后土之神碑1通,所立时间不详,青石质,直首方座。碑身通高84厘米,宽56厘米,厚20厘米。在墓碑群中还有2座香炉。香炉为青石质,上下2层。底层为须弥座,上层为四足直耳方形香炉,一残一完好。6通墓碑均为王姓家族墓碑,立于王家林中,至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