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玉皇庙记碑、保护张家泉碑、堽城坝三官庙碑、中皋村玄帝碑记碑、张村寺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59&run=13

  重修玉皇庙记碑
  重修玉皇庙记碑,位于东庄镇葛家庄村西北,玉皇堂(玲珑山)山南麓山脚下。葛家庄村在县城东39公里处,金家庄西,东濒北鄙河,西北有玉皇堂山。葛氏来此定居最早,以姓氏取名葛家庄。据原玉皇堂庙碑记载,葛家庄建于元朝末期。
  重修玉皇庙记碑立于大明弘治七年(1494年)九月,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记事碑。该碑为青石质,圆首。碑高144厘米,宽88厘米,厚27厘米。碑阳碑首额题“重修玉皇庙记”六字,阴刻楷书,字径10.5厘米。上题“玲珑山玉皇大帝庙记”,尾题“大明弘治岁次甲寅季秋吉日”,阴刻楷书,字径3厘米。碑文共18行,满行21字,约370字。碑身四周阴线刻漫草,卷云纹。现碑下部已残缺,部分字体漫漶、缺失。碑身、碑座已开裂,用水泥沙灰固定。碑阴无字。碑文主要记载重修玉皇庙事宜。在重修玉皇庙记碑西侧3米处,还立有清代残碑2通,青石质,圭首,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字迹已漫漶不清。2002年10月,葛家庄村民对玉皇庙进行修缮,并立建修玉皇庙铭碑一座。
  保护张家泉碑
  保护张家泉碑,发现于文庙街道满庄村东南100米。保护张家泉碑为明代碑刻。
  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山川》记载:张家泉,在县东十五里,西流,至县东门外入城河。张家泉,用石块环砌成泉井,在南侧留有溢水孔。泉水从溢水孔溢出,流向东西走向的大水沟。明正德十年(1515年),工部都水清史司主事君京为保护张家泉泉源而立碑。碑为青石质,圆首,方座。碑残,断为两截。该碑残高1.33米,宽0.63米,厚0.1米。碑阳额题横书“张家泉”3字,字径7厘米,阴刻楷书。碑文共5行,满行23字,约98字,字径大小不一,阴刻楷书。碑文记述泉眼方位、尺寸、流向及对阻绝泉源的刑罚规定等内容。此碑表明宁阳人民较早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必要性。该碑现被移至县博物馆保护。
  堽城坝三官庙碑
  堽城坝三官庙碑,位于伏山镇堽城坝村北,立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碑为青石质,圭首,方座,左侧有腐蚀孔洞,上部断为两截后重接。该碑通高1.8米、宽0.8米、厚0.27米,碑座长1.13米、宽0.65米、高0.37米。碑文共有15行,上题“堽城坝重修三官庙记”、“宁阳县迤北三十里有堽城坝堰西北建渠”等字,字径4厘米。尾题“明万历□年岁次甲戌孟□正月吉日立”。大部分碑文及碑阴字迹被腐蚀,残缺、漫漶,不易辨认。堽城坝村原有三官庙,三官庙又叫三元庙。三官即赐福紫微大帝、赦罪清虚大帝、解厄洞阴大帝。村民建庙奉伺三官以求赐福避祸保平安,后庙废圮。
  中皋村玄帝碑记碑
  中皋村玄帝碑记碑,位于鹤山乡中皋村北部,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明代碑刻。
  该碑立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十月,宽98厘米,厚21厘米,通高256厘米。碑残断为两截,无座。该碑为青石质,首身一体,碑首比碑身两侧各宽出2厘米。碑首阴线刻龙纹,碑身边饰草叶纹。额题阴刻楷书“玄帝碑记”四字,字径10厘米。碑阳碑文共20行,满行35字,约560字左右。上题“创建玄圣庙碑记”,尾题“宁阳县知县李贞讨给执照高山起石修□□庙”、“大明万历八年岁次庚辰十月□□”。碑文记载了明万历三年(1575年)十月初七日创立玄帝庙、因建庙而立碑等事宜。现今玄帝庙无存,仅余残碑两块。
  张村寺碑
  张村寺碑,位于东疏镇张村寺村西南,埋于一周姓村民周福珍家西墙下。张村寺在县城西北10公里处,前张村东北,侯家楼南,中(大中皋)小(小孟)公路西,为“十八张村”之一。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耆德传》记有“邑西洪福寺村”字样,居民傍寺定居,以寺名作村落名。
  张村寺碑为明代碑刻,系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该碑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所立,圆首,砂砾石质,高140厘米,宽78厘米,厚13厘米。碑身四周阴刻缠枝花纹,碑文阴刻楷书,记述洪福寺创建正殿,重修伽蓝殿事宜。据清光绪十三年《宁阳续志》载:“洪福寺,在张村(今名张村寺村)东北。元时建,有碑记”。现今寺院无存,仅存碑刻1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