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皋小学内石雕、莲花座、大中皋村窦家行石刻、大张家庄桥石刻、吴家林石牌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49&run=13

  中皋小学内石雕
  中皋小学内石雕,位于鹤山乡中皋村小学院内,为宋元石雕,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中皋村地处大汶河南北分支的中间,为孤岛式村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文资源丰厚。据村民介绍此处原建有一座古佛寺,后废圮,现仅存柱础等残迹。2009年在小学挖灰坑时暴露出石灰岩质佛像、石兽、器座等。雕像下为束腰雕龙座,上为石雕佛像。束腰雕龙座通高1.1米。佛像埋于土中,仅暴露出下半截,高度、形制不详。在佛像北20米处,有1石座。石雕为青石质,圆柱形,直径60厘米,四周内收1厘米,高40厘米。柱体凸起四条石棱和上下表面平行,两石棱中间各有一浅浮雕石龛,内置浅浮雕佛像,均坐于莲花座上,面容祥和。三件石刻雕像造型丰满、面目安祥、神情亲切、衣纹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出成熟的宋元艺术风格。
  莲花座
  莲花座,位于文庙街道东关社区,原县建筑公司预制厂院内东侧。
  莲花座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明代石雕。莲花座,为石灰岩质,圆形,束腰,分上下两层。莲花座直径126厘米,通高76厘米。下层为基座,高20厘米,四周雕饰荷叶图案;上层为莲子形状,雕刻凸起圆点。莲花座石雕雕刻整体大方,局部细腻,简洁明了。文革时期,莲花座被人们从宝相寺移至东大坑填埋。2008年6月,县预制厂在院内挖土方时发现,遂将其运至县博物馆进行保存。宝相寺现今废圮,仅存莲花座见证昔日的盛况。
  大中皋村窦家行石刻
  大中皋村窦家行石刻,位于鹤山乡大中皋村窦家行自然村南,汶河北大堤内侧闸道旁。为明代石刻,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新发现。
  碑刻为青石质,方形,宽90厘米,厚15厘米,通高216厘米。碑身原为汉画像石,上雕刻铺首衔环图案、规矩纹饰,其后明代人又在画像石上雕刻人物像。像高155厘米,肩宽58厘米。石像阴刻细勒,为一武将,头戴头盔,盔上雕刻缨络,身披盔甲,右手持剑,左手执弓。身体右侧有一环带纹,内置“吉”(疑似)字。盔甲下摆,为垂鳞状纹。目前,该石刻已运至宁阳县博物馆收藏保护。
  大张家庄桥石刻
  大张家庄桥石刻,位于东庄镇大张家庄与东庄村交界的故城河漫水桥上。大张家庄在县城东37公里处,东庄西,东濒故城河。据张氏谱碑记载,张姓约在元末明初来此定居,以姓氏取名张家庄,出现西张家庄后,改称大张家庄。
  故城河上原建有石板桥,后改为漫水桥,靠近大张家庄桥头南侧,遗有前石板桥水兽三个。该水兽石刻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清代石雕。水兽露出部分长58厘米,宽43厘米,高35厘米。刻石为青石质,深浮雕,三水兽形态不一,有闭唇露齿,有睁目露舌,两侧各有三缕龙须后摆。目前,一水兽嘴部稍残,另外两水兽保存完好,但水兽名称无考。
  吴家林石牌坊
  吴家林石牌坊,位于东庄镇东庄村南部,吴家林墓地中。东庄村在县城东37公里处,北临磁莱铁路,据《钟氏族谱》记载,钟姓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迁此,据说,该村落因居故城东而称东庄。
  吴家林石牌坊立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四月十二日,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牌坊石刻。牌坊于文革时期被毁,残存三段立柱。立柱残长305厘米,下端石径40厘米。牌坊为石灰岩质,抹四方八棱石柱,一面剔底阳刻“康熙五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其余字迹已消失。在石柱一旁有“望天吼”石质残座、香炉、如意头等石刻散落放置,另有民国三十九年吴相皓与夫人许氏之墓碑。依此推定石牌坊为吴家林地建筑物,史料价值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