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画像石、刘氏先茔摩崖石刻、河西村画像石、琵琶山石塔造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45&run=13

  朱雀画像石
  朱雀画像石,2009年2月16日,县博物馆在泗店镇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该画像石石灰岩质,宽100厘米,高86厘米,厚19.5厘米,左上角残缺,通体阴刻斜纹,走向不一。其正面錾刻单线朱雀一只,朱雀身高80厘米,体宽81厘米。凤鸟冠,足强健,头后仰,嘴微张,似在引颈鸣唱,翎尾长大,高高卷起,双翅伸展,正在飞翔。该画像石立体感较强,线条流畅,形态秀美,简练中见古拙,属典型的汉代雕刻技法。朱雀镌刻浑厚圆熟,为汉代优秀的画像之作,是难得的艺术佳品。现藏县博物馆。
  朱雀又称为凤凰或玄鸟。在古籍的记载中凤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阳刚恢宏,一个端庄柔美,在民间已成为龙凤吉祥的象征。《梦溪笔谈》卷七:“四方取象,苍龙、白虎、朱雀、龟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但鸟谓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谓之长离……或云,鸟即凤也。”《楚辞·惜誓》:“飞朱鸟使先驱兮。”王逸注:“朱雀神鸟,为我先导。”
  刘氏先茔摩崖石刻
  刘氏先茔摩崖石刻,位于葛石镇陈家店村西北,告山蟠龙岭西部山南,刻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十二月。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摩崖石刻。
  刘氏先茔石刻,刻于蟠龙岭西部山腰向阳处一块巨石上,刻字上下排列,字通长196厘米,字径46厘米。“刘氏先茔”左下方有“元首(元狩)伍年十二月”7个字。巨石南有一坟茔,土质,封土直径3.8米,高0.8米。在刘氏先茔石刻上部山顶处立有向阳巨石,立面平滑,裸露,刻有“厚土之位”四个字,呈上下排列,字通高1.58米,字径44厘米。目前石刻字迹清晰,保存较好。该石刻是境内现存极少的汉代石刻。
  河西村画像石
  河西村画像石,位于葛石镇河西村。河西村在县城东15公里处,葛石店北,汉马河西岸。据《张氏族谱》记载,张氏由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由张家崖迁此定居。村落位于汉马河西岸,故名河西,俗称小河西。
  河西村画像石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墓葬石刻。该画像石共有三块,村民张成臣家门口的一块已残缺。此画像石长115厘米,宽81厘米,厚12厘米。石上刻斜线纹,中间四方平面微凸,中勒环形,沿对角刻直线,象征“天圆地方,四通八达”。另一张姓村民家西棚内有画像石两块,已残,镶嵌在地板内,东西并排。西块长105厘米,宽90厘米;东块长110厘米,宽80厘米,均刻有斜线纹。从画像石线条特点断定其为汉代画像石。三块画像石的发现,为研究该村汉代墓葬结构提供了实物资料。
  琵琶山石塔造像
  琵琶山石塔造像,位于琵琶山南麓山腰,是唐代石窟寺石塔造像。石塔平面呈四方形,为单层塔式建筑。台基至顶部用青石砌成,白石灰结合,塔檐与塔顶融为一体。檐上用11层(今可见部分)石板叠砌至顶成攒尖方椎形塔顶,上置塔刹。石塔南北宽3.4米,东西宽3.47米,通高2.45米。塔身南面设一门,宽0.7米,高1.63米。塔内东西宽2米,南北长1.95米,塔内顶用石砌发券而成。塔内随坡为青石造像,有佛龛,佛居中,左右有男女侍童。佛结跏盘坐于莲台上,身披袈裟,袒胸,双手置印。佛左右造像均为站姿,宽袍长袖,双手合十。三尊造像雕刻精美,线条流畅,从造型风格上看,属于唐代作品。琵琶山石塔建筑风格独特,造型简洁,朴实无华,造像雕刻精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06年12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