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大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41&run=13

  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位于葛石镇驻地西北6公里处的石碣集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3′0.7″,北纬35°48′0.3″,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清代官宦宅第建筑群。目前,现存三间厅、五间厅、东西配楼、配房角门等建筑。周家大院俗称“石碣集的宅子”,其中“闻吉堂”、“八卦阴阳宅”最为出名。
  清道光九年(1829年),石碣集贡生、增州同知周远沛遣妾李氏,根据浙江诸暨诸葛武侯八卦阴阳宅又加创新开始建造,其子周汸杰之妻继续完缮,历经两代始定型。
  闻吉堂东西长97米,南北宽92米,总面积8924平方米,整体呈正方形,给人以稳重大气、阔绰之感。闻吉堂正北八华里有马山、陪山、杏山三山为枕。堂前石碣河发源于东北蟠龙山,西流。金羊山、银羊山在它的旁边东西向延伸。闻吉堂院西的南北大街、院南的东西大街宽敞平直,到北头、西端分别形成两个“丁”字路口,沿街每二十五步植一黄槐,到清末每株槐树直径均约两米。闻吉堂院外西南角西建土地庙,北筑关帝庙,南构观音庙,庙内分别塑“功莫大焉”的土地爷,集“忠孝节义”为一身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普渡众生”的观世音。在这个“丁”字跨口的三座庙形成了“十步三庙”的景观。闻吉堂西南角西屋的南山、路西堂屋的东山、跨南西屋的北山“三山”之间又有一眼古井,文人雅士又给这一小景观起了个“三山夹一景(井)”的美名。堂外“二十五步一槐”、“十步三庙”、“三山夹一景(井)”三大景观给闻吉堂营造了浓郁的氛围。“闻吉堂”的四周为高8米、厚0.6米的高墙,由于高墙中隔8至15米不等建一青砖砖垛,因此这高厚的围墙至今还余东南角20余米比较完整。
  按中国传统“天地上下为两极,东西南北为四极,四极演八卦”的先天“八卦”之说,正南中门对应乾位,正北的莪门对应坤位,西南角的“丁”字路口对应“巽”位,西北角的“丁”字路口对应“艮”位。这样的整体布局寄蕴了“大哉乾元,万物滋始,乃统天”、“保合太机”、“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的理想。
  闻吉堂大门建筑集中于南街路北,大街宽8米,堂前段东西长97米。相传门前为地下河,在此处辟街,蕴含“腾龙入海,潜龙腾渊”之意。院墙上自东向西每隔10米,内嵌一大理石狮头拴马石,折射当年闻吉堂外车水马龙、宾客云集的繁华。除最东端约20米为土坯砖混合墙体外,其余段自东向西分别借高大的墙体盖“后落金”式南屋,同时分别建四座大门,除东院为“牛梭头”迂回门外,其余三门均建在东、西两南屋的夹道门,形成过道门,门外石狮稳坐,分外威严。
  从大街进院砌三级台阶。三门尤以东门最为坚固,是四扇木质裹铁门,又名“护门”。中门为两扇木质门,门后设两幅宽厚的栅板,备有铁链两幅,顶门杠四根,腰栓一根。中门内5米用大砖建有东西宽12米、高6米的迎壁墙。东大门位于整个堂院东西对称的对折点上,与后墙中间的莪门基本南北对称,遥相呼应,大体形成了整个堂院的中轴线。中轴线西部建居民生活区,东部以酒店、东大园为主形成生产区。
  闻吉堂的南部借南围墙建28间“后落金”南屋(含东大门以东7间平房及平房上的一间房炮楼)。南对厅正北为三间厅院落的前门楼,门楼为悬厅式门。步入悬门,即为三间厅,东西各建进深三间的配厅,厅前厦与悬门左右的长轩相结合,形成曲曲有致、对称严整、隔而不透的幽雅庭堂。
  闻吉堂正北为三间“前出后厦”的穿堂厅。大厅由四梁入柱撑起整个起架,顶部覆青瓦插花脊。底檐安阴阳太极砖,三间厅的东西两端分别留有迂回向后院的角门,上顶建“二郎担山”式顶。三间厅的东西贴墙建耳房。耳房的东西又贴墙建配厅。庭院中植有桂花、海棠、腊梅和高榆,整个庭院一年四季都生机盎然。
  五间厅大院建在全院的最高点。正对三间厅屋后,是五间厅大院高耸的门楼。门楼两侧各安放一只石狮子,门楼为垂悬式庑顶,庑顶四柱下垂,底部雕刻成待放八瓣牡丹,庑脊安放好望、螭吻、妙音鸟。进入门楼即是天井,院子里植桂花、黄杨,小辟牡丹、芍药花圃。东西为配厅,配厅前廊雕梁画栋,厅内均为重梁起架,屋顶挂单面瓦,脊上插花脊,两端砌二龙抬头垂脊,脊上飞龙,栩栩如生。院子的正北向阳为五楹大厅,俗名“五间厅”。五间厅居中一间为明堂,是主人处理重大家务及会见尊贵客人的场所。大厅基部砌三层大理石,大厅屋顶一阳一合灰瓦,安嵌飞龙、好望、螭吻、妙音鸟。大厅与两厢前门组成结构严谨的四合院,院落的前后四角各留二郎担山角门,门下巷道穿行于屋山与高墙之下。五间厅内部设1.6米的后厦。大厅地面铺设半尺(旧尺)方砖,四周以八根浑圆的主柱和重梁起架将大厅托起。这是闻吉堂最大的厅堂。五间厅的东西厢厅均为三间,西厢房的中间一间地下砌有宽1米、高1.6米的暗道,暗道直通五间厅大院西邻的粮食院,道口用木棍棚口,口上堆放柴草,无特别危险之事,轻易不开启暗道。粮食院与外面封闭,屋高墙厚,人躲在里面基本安全。从五间厅的明堂厅穿堂而过,堂后是一条2米宽的东西巷,两端均设角门,巷子路北中间是后楼堂院。院前部东西各有一座配楼,楼房前后留有大门。奇怪的是二层楼只在山上留窗。这在北方楼房建筑中是罕见的。北端是东西走向的一排9间二层楼(或为三层),堂中内眷大都深居于此。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土匪侵扰后纵火焚毁,这就是宁阳家喻户晓的“火烧周家楼”。残存房屋因年久失修,墙体坍塌,破败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