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村角楼、后沙埠妆楼、蟠龙山励士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31&run=13

  高家村角楼
  高家村角楼,位于磁窑镇高家村西部,为二层清代角楼建筑,系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该角楼坐东朝西,面阔5米,进深7.25米。石质基础,高1.4米,砖砌墙体。一层前置一门二窗,门青石发券,高1.7米,宽0.87米。圆形砖券窗,内置万字形石质窗棂。二层前置三个半圆砖券窗,木窗扇,东、南、北各开半圆砖券窗。二层窗户周围留有射击孔,前后窗户上方近顶层处各有2个石质水流。平顶,建有女儿墙,在顶部西北角建有一角楼,灰瓦硬山顶。目前,该角楼因无人居住管理,年久失修,导致基础断层,墙体开裂,主体不稳,面临倾圮。
  后沙埠妆楼
  后沙埠妆楼,位于葛石镇后沙埠村委会院内,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清代妆楼。
  该妆楼坐北朝南,为三层硬山顶单体建筑。面阔5.24米,进深4.92米,通高11.5米。砖砌墙体,间杂条石稳基。南侧底层开一门,门宽1米,高1.96米。二层南侧、三层前后及两山墙开半圆砖券窗。砖砌檩头,干搓瓦,扁担脊。该建筑体现出北方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具有屋面体轻、省料,不易生草,防水性能好等特点。目前,该建筑顶部墙体开裂,瓦件脱落,部分木构件腐朽。
  蟠龙山励士亭
  蟠龙山励士亭,位于葛石镇曹家寨村北,蟠龙山之阳,为清代古建筑,系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励士亭,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后废圮,仅存地基。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刻本《宁阳续志·艺文》邑人刘润沂所作《励士亭记》载:“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季公廷铨实莅斯土,复于洞东数十武置励士亭,方广八尺,砌石为台,墙以砖而覆以瓦,为学于斯者讲习之所,意甚善也……”励士亭与清代“宁阳八景”之一的“蟠龙玉洞”相邻,现皆不复见。
  励士亭记
  刘润沂
  “蟠龙玉洞”者,宁阳“八景”之一也。旧传为掘土出洞,内有玉皇神像焉,其说近诞。大抵始则土人因洞为宇,而塑像其中,后乃为平楼,为王母池,为山门,并学舍三间,此玉洞之旧规也。
  康熙五十四年,季公廷铨实莅斯土,复于洞东数十武置励士亭,方广八尺,砌石为台,墙以砖而覆以瓦,为学于斯者讲习之所,意甚善也。乃学士、文人登高远眺,非心旷神怡作烟霞之想,即朋侪欢聚、酒酣耳热、竟号呶而无所顾忌。士何与于亭、亭何与于士者,先君子因居址甚近,慨然有感。
  道光丙申,乃架平楼为文昌阁,于对峰建魁星楼。募疏之外,捐重赀以成之。工既竣,近村人皆曰:“此足为玉洞出色矣!”先君子曰:“否,否,不观季公之亭乎?”
  夫季公,吾宁之贤令尹也。乃名亭者,不以山,不以地,不以故事,而直名曰“励士”,殆谓圣门从遊舞雩,而有崇德修慝之问;或者有人于此观象于山,不惮继长增高,弗亏一篑,以为希贤希圣之基士之上也。否则,覃心文章,奋迹科名,亦有志之士也。若文昌,则世以为司文章者也。吾不知其果司文章否也,人皆文章之,则吾亦文章之已尔,而士则固宜覃心文章也。若魁星,则世以为主科名者也。吾不知其果主科名否也,人皆科名之,则吾亦科名之已尔,而士则固宜奋迹科名也。使自命为士者,触于目而有感于心,殷然体所以名亭之义,而发高文,擢巍科,蔚为华国之器、有用之材,以无负贤令尹励士之愿焉。
  斯可耳!因顾沂而言曰:“小子,志之。”追维往事,爰濡笔而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