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19&run=13

  文庙又叫宣圣庙、孔庙、夫子庙、至圣庙,是为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而建造,是泰安市现存唯一的一处尊孔、祭孔庙宇,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宁阳文庙位于县城中心,坐北朝南,占地近4000平方米。据清咸丰元年《宁阳县志·学校》记载:“庙址旧县署也,元大德初,县署西迁,乃建庙于此”。元大德初年即公元1297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2004年文庙大修时期,从地下挖出一块断为两截的石刻,上有清广东巡抚黄恩彤撰文的重修宁阳文庙碑记,上面清楚地记载有“宁阳文庙,肇始有唐,累次重修,具详碑刻”的内容,将宁阳文庙的修建历史提前到1300年前的唐代。经过多次重修和扩建,到清代末年,宁阳文庙的范围达一万多平方米,要比现在的大1.5倍,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建筑,如文庙泮池、泮桥与棂星门排列前后次序倒置,大成殿面阔七楹,明间、次间、尽间柱与柱之间距离相等。其他地方的文庙大成殿多为环廊式建筑,宁阳文庙大成殿是前廊式建筑。文庙从现在的棂星门前跨过马路向南还有近百米的神道,依次排列东华门、西华门、金声玉振坊、万仞坊、琉璃障壁等建筑。文庙由前、中、后三院组成,贯穿南北一条中轴线上,主次分明。
  前院有木结构棂星门(1954年倒塌,今已修复完成),为文庙的大门,是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田天星,田天星在二十八宿之一的“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棂星门之名最早并不是孔庙的专有名称,宋代京城南郊坛门就称为“棂星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方在孔庙中设有棂星门,表示尊孔如尊天。“棂星门”三个大字为清高宗乾隆所书。在古代,因有“状元不出,正门不开”的说法,一般没出过状元的地方,棂星门的正门都不会打开。门前有照壁,门外东西各有一通下马碑,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十二个楷书大字。进入棂星门,迎面看到的是泮池、泮桥。据清咸丰元年《宁阳县志》记载,明嘉靖十七年主事张文凤创建泮池、泮桥,距今已有470余年的历史。在过去只有中了状元的人才能从桥上走过,所以又称状元桥,与棂星门“状元不出,正门不开”的说法一致。桥下就是泮池,俗称“学海”。使人感悟清代滇南著名文人尹壮图“天下至深唯学海,世界无底只书囊”的深邃。泮池东西两侧为东华门、西华门(今无存)。
  中院为文庙主体建筑院,是祭祀孔子及先贤先儒的场所。建有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两庑和大成殿。大成门为清代建筑,置三道木板大门,中间大门悬挂雕龙云金字“大成门”匾额。据说,旧时在平日大成门是关闭着的,只有每年祭祀孔子诞辰时才开放。跨过大成门,院中原有4棵古柏树,可惜古柏已在“文革”期间被毁,大成门左右名宦祠、乡贤祠各3间,灰瓦硬山顶,供奉与宁阳有关的乡贤、名宦。
  大成殿为明代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其名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宋徽宗尊崇孔子为“集古圣贤之大成”,诏名曰:“大成殿”。正位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塑像。四配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前檐廊内悬御书匾额3方,中为嘉庆皇帝所书“圣集大成”四字;东边为清咸丰皇帝书写的“德齐帱载”四字;西边为清朝同治皇帝所书“圣神天纵”四字。
  大成殿两侧东西庑各七间,顶覆灰瓦,下有红柱长廊,过去为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现在,经常在两庑内举办历史文物陈列和书画展览,向人们展示宁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后院为明伦堂(存有建筑址),形成一组完整的较为规范的前庙后学的建筑结构布局。
  宁阳文庙创建700多年来,留下了十余通珍贵的碑刻。其中一块元武宗立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七月的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阴刻正楷,汉文书写,具有重要学术和文物价值。这通碑,是孔子五十四代孙衍圣公孔思晦中举后,在任宁阳教谕(即分管教育的官员)时,亲自抄录圣旨恭树。目前所知,此碑仅存三块,其余两块:一块立于曲阜孔庙十三碑亭,一块立于北京孔庙大成门前。可见该碑弥足珍贵,其遗留碑刻对研究儒家文化、宁阳文庙沿革及历代名人提供了实物资料。还有元至正二年(1342年)重修宣圣庙碑记隶书石碑、清康熙十年(1671年)优免四氏圣裔杂差碑、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庙学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文庙碑等碑刻。这些碑刻,在新中国建立初被推倒埋入地下,修复文庙时清理出来,保存基本完好。
  至上世纪末期,由于种种原因,文庙仅存大成殿、大成门及东西庑,所存建筑由于历次维修不彻底,开始倾圮倒塌。2004年,开始对文庙抢救保护,搬迁院内十户住家,拆除大小现代房屋30多间,修复了大成殿七楹、东西庑各七楹及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廊、泮池泮桥、棂星门、沿街房等原有建筑。木构件全部油漆、彩绘、贴金。制作了圣台、圣像、圣龛,铺设了院内地面。2006年底,完成文庙一期工程项目,文庙的部分设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都复建重现。
  宁阳文庙被定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4年,泰安市政府公布宁阳文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5月山东省建设厅、文化厅公布为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2006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县学 始建于元朝大德年间,在文庙原院,旧为县治,因县治迁移,即以其地为学宫,是为县学。至元年间,县簿靳良辅创建两庑。明朝宣德年间,知县孔公朝重修。弘治中,知县赵容增置学舍,并修复拓堂斋。明嘉靖年间,知县陈本儒重修射圃,主事张文凤增修泮池,主事游季勋、知县张大容、席穆募修殿庑。明隆庆三年(1569年),知县秦吉士重修明伦堂。次年,知县何王德置学田一顷九十亩,建粮仓一所。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又增学田十二顷三十六亩,田租为诸生月课之资。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教谕署教谕陈从彝用银三两购置土地,修补学东坑坎,县学面积有所扩展。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知县徐汝冀,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知县吴梦周,明崇祯年间知县冀宏道,对学署斋舍,均有增修。
  清顺治七年(1650年),知县及畬,重修殿庑。清康熙七年(1668年)地震,大成殿坍塌。清康熙十年、十一年(1671年、1672年)知县刘兴汉再建,并重修两斋。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知县李温皋,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知县夏仕任,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知县孙鹏翥、邑人李蔚亭,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邑人周远昌,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邑人宁复箴,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县高升荣、甄庆惠、教谕庄玉佩、孙继虞等均各增修。清光绪八年(1882年)明伦堂遭雨坍塌。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知县陈文显、教谕庄玉佩、训导赵映阶捐资,典史徐铨、绅士张树培、周芳本(字复箴)、曹季桂募捐督修如初。县学学田增至十六顷六亩。
  晚清时期,宁阳县学每年考取文童、武童各15名,廪膳生和增广生各20名,多数在圣邻书院读经学习,准备乡试。自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64年中,宁阳中举人18名,中进士6名。
  圣邻书院 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宁阳知县陈文显提倡捐献银两,买县城南街路西王氏旧宅做为书院房舍,称“圣邻书院”。捐银除支付宅价、修补房屋院墙、添置器具外,所余银两及以后收取的助院费,均用作基金生息,用以补助山长课士束脩膏火。仍有未敷,以每年官仓谷息钱归书院支销,并议定书院条规,由专人具体管理。清光绪九年(1883年),增修照壁,补筑院墙,房屋齐备,略具规模。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又修葺一新。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圣邻书院改为宁阳县高等小学堂。
  葺新庙学记
  邢审容
  穆宗改元之星鸟月,走承府命摄宰于龚丘。既至,未遑恤于鳏寡,而首谒乎先圣。见祠宇崩圮,土覆身所,一邑之豕牛叢之焉,□其顽童騃孺恣意弹射,田夫里妇互(原文作“牙”,据清陆心源《唐文续拾》改。该书以下简称《续拾》)进纸钱、滴觞,罗拜祝祉,目之为夫子神□矣。呜呼,当天地之冥昧,非大明高悬而罔照;洎(原文作“泉”,据《续拾》改)礼乐之崩缺,非先圣卓立而莫振。鲁,先圣之出也,盍先百郡而谨之,胡乃先百郡而□隳之?日用弗知,以之行简,纵氓俗之淫祀。噫!简之□义,岂若是耶!走退详其事,时罹方割之害,阖户为鱼者累累入开耳焉。征葺之猷,身惟艰矣。乃□谕里客之名于籍者,与夫里生之敩于学者,殊音共词,丕从厥志,胥(原文作“骨”,据《续拾》改)命损服膳而卒修之。肇开载之季秋,讫来岁之仲春,绘素圣哲,图七十二子,列二十二儒,环身屋壁。□之赞述,如开国庠矣。
  迨癸卯岁之三月,走荐承府命粤以兹邑。民流赋阙,三载而积□开移理之辞,罔克允而来乎。自龚至之日,复首谒于先圣,祠宇崩圮,犹夫龚矣。吁其(据《续拾》增,原文有“开”字,疑衍)甚者,厥趾处一方之震位,迫居民之隘陋,傍瞰蘙荟,俯瞩秽亵,里墉蔽其前,每周旋而通衢焉。犹此言之,殆不若也。矧先圣制为之地,男女车徒之轨存乎目,坏垣弗建、倾栋弗扶、隳庙弗缮,曷以观古人之象?喟然复叹,乃申元戎而更之。度□其(原文作“身”,据《续拾》改)中,撤屋而堂,端乎屏宇,以达于康庄;采章序列,亦犹夫□龚矣。于是,又经北室,为师儒亟丈之所;创两序,为学者亲师之□,俾四方之洁己进修者,咸处之而以藏息焉。备岁贡于有司,庶几将来□□□夺开业七八五□□间,冀天下笃教敏行之风,复先于鲁也。至若先圣□□德合乎玄黄,昭隣乎日月,敷弘六籍,非鲰敢称,今所纪者,更而已矣。
  长庆甲辰岁建亥月壬午。
  注:唐代之宁阳,名曰龚丘,史料极其匮乏。今据《葺新庙学记》碑文,可知作者唐文林郎权知龚丘县令摄中都县令邢审容三年中两次重修龚丘县、中都县庙学的经历。穆宗长庆元年,第一次重修龚丘(今宁阳)庙学,次年春告竣。长庆三年,重修中都(今汶上)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