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磁窑、枕河、东磨庄、孔家村、东磁窑村西瓷窑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105&run=13

  西磁窑瓷窑址
  西磁窑瓷窑址,位于华丰镇西磁窑村东南,西磁窑村压在遗址上。南距磁莱铁路约1500米,东南临华丰煤矿。西磁窑村在县城东北34公里处,田家院村西,南据磁莱铁路0.5公里。村落建在宋元时期的古瓷窑址西,故名西磁窑。
  西磁窑瓷窑址是唐、宋、元时期古窑址。西磁窑瓷窑址始于唐代,宋代发展成为陶瓷手工业生产的中心地区之一,元代废弃。窑址内瓷片、窑具俯拾皆是。西磁窑村东南部瓷片堆积厚达2米以上。出土的窑具有匣钵、支烧窑棒、垫板、垫饼、三角支垫;生产工具有模具、研磨器、碾槽、石臼等;生活用具以碗为主,其次是罐、盆及各种釉彩人物像、佛像和虎、马、狗、猪、龟、蛙等10多种动物玩具,造型生动,工艺精湛。还有白瓷斜腹璧形足碗、饰绿点彩白瓷碗、白折腹圈足盘、白瓷瓜棱罐、白瓷双系罐、淡黄釉花沿罐、黑釉铁锈花荷叶罐、白底黑花瓷瓶、粉杠黑瓷罐、酱色釉瓷罐以及瓷铃、绞胎瓷球等。釉色多为白、青、黄釉,次为黑、酱色、茶叶末釉等。窑具装饰有剔花、刻划花、印花,附加堆饰,有的施以绿点彩,有的施以铁绣花,花纹有梅花纹、几何纹、阴弦纹等,有的器物带有文字,手法多样,丰富多彩,几乎包含了北方瓷器装饰的所有技法。瓷像有素烧喂乳妇女、骑兽佛、弥勒佛、菩萨、罗汉等,均为模制。此处窑址为我国瓷器发展史、特别是山东瓷窑器发展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对唐、宋、元代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1977年12月,西磁窑瓷窑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枕河瓷窑址
  枕河瓷窑址,位于宁阳经济开发区枕河村东南1000米,东临水库,西南距彩山1500米,处于二道拦河坝之间,是唐宋元时代瓷窑址。
  窑址地处丘陵台地,地势南高北低,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地表瓷片散落分布,崖头、东部堤坝处瓷片堆积丰富,采集有唐代淡黄釉罐口、黄绿釉碗,宋元白釉碗底、盘口,以及三角支垫、窑棒、垫板等窑具。早年该村挖水塘修堤坝,耕种土地等,均对窑址造成破坏。
  东磨庄瓷窑址
  东磨庄瓷窑址,位于磁窑镇东磨庄(小磨庄)村西北角,东距京沪铁路约200米,西临太平河。东磨庄村在县城东北31公里处,大磨庄村东北,东靠京沪铁路。据张氏谱碑记载,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张姓由大磨庄迁此定居。户数少,取名小磨庄。因处大磨庄以东,故于民国初期改称东磨庄。
  东磨庄瓷窑址是唐代、元代瓷窑址。窑址地处丘陵,地势南高北低,西北部为断层,高约2米。东磨庄村西北角部分民居建在窑址上,面积约7400平方米。距地表0.8米为文化堆积层,厚度不详。地表瓷片散落分布,西北部断层处瓷片集中分布,采集有唐代青瓷碗、罐,元代白瓷碗、盆等瓷器残片及瓷窑棒、三角支垫,垫钉等窑具。由于村民长年耕种,对窑址造成一定的破坏。
  孔家村瓷窑址
  孔家村瓷窑址,位于磁窑镇孔家村东部,东至高速铁路,北临干渠,南为小河沟。孔家村在县城东北29公里处,南驿村东南,京沪铁路从村落西部穿过。据《孔氏堂折》记载,孔姓祖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曲阜城迁此定居,迄今已传至十八代,以姓氏取名孔家村。
  孔家村瓷窑址是唐、元代古瓷窑址。窑址地处丘陵台地,东高西低,孔家村东部民居占压部分窑址,一条生产路东西方向穿过窑址南部。窑址面积约3.9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0.4米。地表瓷片散落分布,断层处瓷片集中分布,采集有唐代青瓷碗、罐、盘,元代白瓷碗、盆等瓷器残片及瓷三角支垫、窑棒、垫钉等窑具。村民建设住房、生产耕作,均对窑址造成一定破坏。
  东磁窑村西瓷窑址
  东磁窑村西瓷窑址,位于华丰镇东磁窑村西南,村南水沟北岸,北接华丰煤矿2号井,西至西村大坝。东磁窑在县城东北34公里处,新街西北,南临蒙馆公路和磁莱公路。村落建在宋、元时期的瓷窑故址东,称东磁窑。1961年,分为东磁窑东村、东磁窑西村两个生产大队,现为两个村民委员会。
  东磁窑村西瓷窑址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唐、宋、元时期瓷窑址。该窑址地势平坦,北部略高,中部有口大机井,东磁窑西村西南角部分民房建在窑址上。该窑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耕土下即为文化层,厚约0.6米。地表瓷片散落分布,南部断层处瓷片堆积丰富,采集有唐代淡黄釉罐口、黄绿釉碗,宋元白釉碗底、盘口,以及瓷碾轮、三角支垫、窑棒、垫板等窑具。因村民长期耕种,对窑址造成一定的影响。